首页 百科知识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经》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老子——春秋时代的一位思想家。其老子盖得道尤精者也。著《道德》三篇,尹喜传其道。道家之原,出于老子。随着道教的发展,将老子越来越神化。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尊为“太上老君”。《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他位居太清道主,下临万民,已成为道教中统治一方的尊神了。并规定,老君庙设令、丞各一员。

一、《道德经》的作者老子

img131

老子(图131)

《道德经》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老子(图131)——春秋时代的一位思想家。他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但《庄子》的《天运》篇和《寓言》篇却说老子是沛人。不少古籍中,都有关于老子的传说。

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史记》(图132)又说,老子也许是老莱子,或是周太史儋。司马迁(图133)模棱两可地说——

img132

《史记》(图132)

img133

司马迁(图133)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img134

孔子(图134)

太史儋是秦献公时的人,比孔子晚100多年,《史记·周本纪》载有他的事迹。

据说老子担任过东周守藏室之史,孔子(图134)曾向他问礼(图135)。后因周室内乱,他便辞官而去。经过函谷关时,应守关的官员尹喜之请,写下《道德经》五千言,随即绝尘而去,不知所终。

秦汉时代,形成了崇尚“无为”的黄老道,尊黄帝、老子。晋代葛洪(图136)在所著《神仙传》中有这样的说法——

img135

孔子问礼老子(图135)

img136

葛洪(图136)

伏羲至三代,显名道士,世世有之。其老子盖得道尤精者也。内实自然,欲正定本末,当以史传为据,并仙经秘文,以相参会。其他俗说,文多虚妄,其后道士私有增益,非真文也。著《道德》三篇,尹喜传其道。至汉窦太后好黄老言,孝文帝及外戚诸窦,皆令读之。

西汉时,已有人学老子恬淡养性,以求延年益寿。东汉初年的楚王英,对黄帝和老子都很崇拜,但并未立祠祭祀。到了汉桓帝时,开始为老子立祠,以郊天乐祀之。汉桓帝不仅几次遣使祭老子,而且还亲临濯龙宫祭祀老子,并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

魏书·释老志》(图137)认为,道教源出于老子——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至于丹书紫字,升玄飞步之经,玉石金光,妙有灵洞之说,如此之人,不可胜纪。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所以秦皇汉武,甘心不息。灵帝置华盖于灌龙,设坛场而为礼。及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又称劫数,颇类佛经。其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之属,皆其名也。及其劫终,称天地俱坏。其书多有禁秘,非其徒也,不得辄观。至于化金销玉,行符敕水,奇方妙术,万等千条。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灭祸。故好异者往往而尊事之。

img137

《魏书》(图137)

道教在形成过程中,利用老子的威信(秦汉以后,老子被尊为圣哲,又与黄帝并列,合称“黄老”。)和学说,把“道”作为根本的信仰和制定教理教义的根据。随着道教的发展,将老子越来越神化。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尊为“太上老君”。

到了晋代,进一步神化了老子的来历。葛洪在《神仙传》中描述:老子的母亲感大流星而有娠,怀胎72年才分娩,剖开左腋,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这儿子生下来就已白发苍苍,所以称作“老子”。老子的母亲在李树下生下他,他生下来就会说话,指树为姓,于是就姓了李。

在《抱朴子》(图138)内篇中,葛洪已将老子称作“老君”,并将“老君真形”描绘为身长九尺,黄色,鸟喙,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颜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持锋铤之剑,……

img138

《抱朴子》(图138)

还是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却对老庄道派提出了批评——

《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有可按据也。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又况不及者乎?至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述黄老,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或复齐死生,谓无异以存活为徭役,以殂没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亿里矣,岂足耽玩哉?

南朝陶弘景(图139)《真灵位业图》(图140)第四中位是太清太上老君,即老子。他位居太清道主,下临万民,已成为道教中统治一方的尊神了。

img139

陶弘景(图139)

img140

《真灵位业图》(图140)

到了唐代,道教在太清、玉清、上清“三境”的说法基础上,衍生出三位大神各主一方,形成了“三清”这一概念——元始天尊(图141)居于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图142)居于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图143)(即老子)居于大赤天太清境。元始天尊的原型是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后为道教所吸取,塑造出“元始天尊”来。道教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功成名就之后,遇上了太元圣女。因为太元圣女极为贞洁,盘古便趁她呼吸之时,化作一道青光,投进了太元圣女口中,后又从她的脊背之间生下来。由于其前身是盘古,因而就称作“元始”。“元”乃“本”的意思,“始”乃“初”的意思,“天尊”乃“运道一切为极尊”的意思。灵宝天尊相传是由“二晨之精气”化成的。他先是寄胎于洪氏夫人,在母胎中待了3700年,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道德天尊据说是由“冥寂玄通元”化生的。他无数次下降人世为师,每次都口吐一部经文,教化芸芸众生。

元始天尊(图141)

img142

灵宝天尊(图142)

img143

道德天尊(图143)

为唐代开国大造神学舆论的,主要有两个道士:

一个是茅山道士王远知。他是当时的玄门领袖,李渊父子晋阳兴兵之初,他即密传符谶,为李氏夺取天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一个是楼观道士歧晖。他曾经对弟子预言:“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在李渊兵至蒲津时,他派出80多个道士,前去关隘接应。

正因如此,王远志和歧晖受到唐朝历代皇帝的尊崇,茅山道教和楼观道教也就特别受到恩宠。唐代道教有着特殊的地位,主要也是因为这两个道派的缘故。

由于歧晖制造了“老君子孙治世”的舆论,唐代的皇权便与道教的神权结合在一起了。唐代皇帝姓李,尊老子李耳为李氏祖先。由于帝室认老子为宗祖,推行了一系列崇奉老子的政策,有时将道教称作“老教”、“老氏”,道教也因而得势,被抬高到“本朝家教”的地位,名列道、儒、释三教之首。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敕令楼观修建老君殿、天尊堂和一尹真人庙,委派歧晖主持其事。翌年,改楼观为宗圣观。武德七年(624年),高祖亲临老子祠拜祭。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下诏确定道先佛后的次序。太宗明确表示:“朕之本系,出于柱史”,为了让“尊祖之风,贻诸万叶”,所以“斋供行立至于称谓,其道士女冠,可在僧人之前”。

唐高宗李治(图144)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二月,高宗(图144)到老君庙设祭,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规定,老君庙设令、丞各一员。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上表说:“国家圣绪,出自玄元皇帝,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高宗准奏,并同意明经策试。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规定“士庶家藏《老子》”,每年贡举人加《老子》策。后来又设立了玄学博士,崇玄学,设“道举”。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规定“道士、女冠隶宗正寺”,把道士当宗室来对待了。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建造玄元皇帝庙,供奉玄元皇帝像,并以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像陪祀。对此煊赫的威仪,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一诗中描述道:“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笔者按:吴生,指当时名画家吴道子。)天宝元年(742年),玄元庙改称太上玄元皇帝宫。翌年,尊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又加号“大圣祖高大道金阙玄元皇天大帝”。对老子的尊崇,可谓到了极点。

宋代诸帝中,以宋真宗(图145)和宋徽宗(图146)对道教最为崇奉。宋室姓赵,不能以老子为祖先,便别造了一个道教之祖,名叫赵玄郎。《宋史·礼志》(图147)记载——

img145

宋真宗赵恒(图145)

img146

宋徽宗赵佶(图146)

img147

《宋史》(图147)

帝于大中祥符五年十月,语辅臣曰:“朕梦先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翼日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先闻异香。顷之,黄光满殿,蔽灯烛,睹灵仙仪卫,天尊至,朕再拜殿下。俄黄雾起,须臾雾散,由西陛升,见侍从在东陛。天尊就坐,有六人揖天尊而后坐。朕欲拜六人,天尊止令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

这位“赵之始祖”,就是赵玄郎。为了避他的名讳,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将老子的“太上玄元皇帝”之号,改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子的道教教主地位,事实上愈加不可动摇。

据说老君多次显化,指点世人。《混元圣经》将老君历世降生显化的情况概括为——

伏羲时降于荒野,号郁华子;祝融时降于济阴,号广寿子;神农时,降为大成子;黄帝时降于崆峒山,号广成子;颛顼时降于衡山,号赤精子;帝喾时,号录图子;帝尧时,号务成子;帝舜时,号尹寿子;夏禹时,降为真行子;商汤时,号锡则子;周文王时,为老子;成王时,为经成子;穆王时,化胡升天;汉文帝时,为河上公;成帝时,降于曲阳授于吉《太平经》;顺帝时,降蜀中授张道陵《正一盟威箓》。

老子的生卒年已不可考,《列仙传》说他“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这实在是把他的出生时间大大推前了。而后世道教关于老子传说的书,如《犹龙传》、《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等,却把《列仙传》的说法当成实事,都说老子生于殷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后世道观便逢农历二月十五作道场,诵《道德真经》以纪念太上老君诞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