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平经系”的传授系统

“太平经系”的传授系统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就是“道”,道有阴阳五行——《太平经》反映了这一基本观念。《太平经》以澄清世乱、中和太平为旨,反映了下层百姓以及“细族孤门”地主阶层的政治需求。《太平经》指出:官职就像天上的列宿,只能封有德、赏有功。这是因为,《太平经》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重大的修改。

五、“太平经系”的传授系统

“太平经系”出于东汉末期。关于这一经系的授受情况,有着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汉末,帛和传授给于吉(图188)(一作“干吉”)二卷素书,于吉将其充分发挥,扩充为170卷。所以,人们对这一道教流派及所奉理论体系,称作“于君道”。于吉得道后,又将之传授给宫嵩(一作“宫崇”)。《后汉书·襄楷传》(图189)记载——

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宗,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另一种说法是:太上老君将所说一百八十戒及《太平经》传授给于吉,于吉又传授给帛和。《三国志·孙策传》注文引《江表传》云——

img188

于吉(图188)

img189

《后汉书》(图189)

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策尝于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诃不能止。策即令收之。

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

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

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礼拜之,不可不除也。”

诸将复连名通白事陈乞之。

策曰:“昔南洋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常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即催斩之,悬首于市。

诸事之者,尚不谓其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

自然就是“道”,道有阴阳五行——《太平经》反映了这一基本观念。其中以阴阳中和三位一体为骨,认为所谓“阳”就是天,为人君;所谓“阴”就是地,为皇后。两者自然中和,便有皇子诞生;若失中和之道,便有悖于自然之道。所以经中说——

夫贞男不施,贞女不化,阴阳不交,灭绝世类。二人绝天地之统,贪虚伪之名,反无后世,失其实核,此天下大害也。

《太平经》以澄清世乱、中和太平为旨,反映了下层百姓以及“细族孤门”地主阶层的政治需求。所谓“中和”,即中和阴阳之气。《太平经》指出——

阴阳者,要在中和。中和气得,万物滋生,人民和调,王治太平。

这短短数语中,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君主和臣民中和,以使百姓的喜怒哀乐,都能上达于君;君主应该体察民情,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阴阳调和了,太平之气自然就会流畅天下。二是顺应自然,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不会受到伤害;万物各得其所,就是太平之世——这样阴阳调和了,天地养育万物就会轻松和谐。《太平经》虽然是借天道以言民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还使用了不少巫觋杂语,但不可抹杀其进步意义。如其中说——

吾宗十一明为止,

丙午丁巳为祖始。

四口理事万事理,

子巾用角治其右。

潜龙勿用焰为纪,

人得见之寿且久。

治百万人仙可待,

善治病者勿欺殆。

乐乎长安市,

使人寿如西王母(图190),

此若四时周反始,

九十字策传方士。

汉代墓砖上的西王母及其侍从(图190)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社会风气极坏。不少人千方百计钻营,以猎取功名利禄为目的。一旦有了一官半职,就作威作福,成为天地之害、国家之贼、民之虎狼、父母之恶子。《太平经》指出:官职就像天上的列宿,只能封有德、赏有功。如果让别有用心或道德败坏的人掌握政权,“以害人为职,不尊重上,不利爱下”,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所以,对这种人,必须严厉惩治,绝不手软。因为这是大快人心之事,也符合老天爷的意愿。

《太平经》所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始终贯穿着“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现出宗教神学的特点。

章怀太子在《后汉书注》中说——

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

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平经》,无论是篇卷次序还是行文字句,都与章怀太子所述有不少差别。这是因为,《太平经》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重大的修改。比如,唐代王悬河编修的《三洞珠囊》引用了一段《太平经》中真人与神人的对话——

真人问曰:“凡人何故数有病乎?”

神人答曰:“故肝神去出游不时还,目无明也;心神去不在,其唇青白也;肺神去不在,其鼻不通也;肾神去不在,其耳聋也;脾神去不在,令人口不甘也;头神去不在,令人晦冥也;脑神去不在,令人腹中央甚不调,无所能化也;四肢神去,令人不能自移也。夫神精,其性常居空闲之处,不居污浊之处也。欲思还神,皆当斋戒香室中,百病消亡。不斋不戒,精神不肯还返人也,皆上天共诉人也。所以人病积多,死者不绝。”

这段话,以真人与神人问答的形式,记述了其根本思想,但在今本《太平经》中是没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