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飞出太阳系

飞出太阳系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先驱者10号”距离太阳已经和天王星一样远。大约在80 000年以后,这艘飞船将会飞到距离太阳1秒差距的地方。“先驱者11号”于1979年9月初与土星会合,后来也像“先驱者10号”那样飞离了太阳系。它们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旅行者2号”则于1981年8月飞越土星,1986 年1月30日飞越天王星,1989年越过海王星而继续飞离太阳系。

相传至迟在1608年,荷兰眼镜匠利帕希(Hans Lippershey,1570—1619)有个学徒趁师傅不在,拿了两块透镜一前一后叠置在眼前聊以自娱,却意外地发现远处教堂上的风标竟然变得又大又近了。当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师傅时,一点也没有因为工作懈怠而挨骂。因为利帕希立刻明白了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他将透镜装入金属管内使之便于握持,然后将其奉呈政府用于军事。当时,荷兰正在抵抗强敌西班牙的侵略,望远镜使荷兰海军能够在西班牙舰队发现他们之前先看见对方,从而处于优势地位并赢得了最后胜利。

望远镜为人类认识宇宙立下的功勋,远远超出了将它用于战争。我们已经从测量天体距离这个侧面看到了这一点。然而,也像打仗一样,假如能派出自己的侦察英雄深入敌人的心脏,那么他就能获得无论用多大的望远镜也看不到的详情细节。确实,人类已经将许多优秀的侦察员派往茫茫太空,它们便是众多的宇宙飞船

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图69)。迄今为止,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在距离地球384 400千米的月球上安放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考察,取回月岩样品,从而获得了大量有关月球的全新消息。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一些国家相继开展新一轮的探月活动。中国也在2004年开始实施自己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无人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它利用所搭载的科学仪器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进行多方位的探测,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因为更新了探测设备并降低了绕月飞行的轨道高度,所以它的探测精度较前又有了提高。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携带了一辆可在月面上行驶的“玉兔号”月球车。“嫦娥三号”创造了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并且拍摄了人类获得的最清晰的月面照片,它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仿佛是一名候补队员,但因“嫦娥三号”已圆满完成任务,“嫦娥四号”便可另作他用,它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并开展巡视探测,登陆地点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嫦娥五号”是中国首个无人的月面取样返回探测器,计划在2019年发射升空。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华儿女还将亲临月球,完成预定的工作并安全返回地球家园。

图69 1969年7月21日人类在月球上踩下的第一个脚印

除月球外,人类还没有踏上过地球以外的其他世界。不过,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同样是人类派往茫茫太空的忠实信使。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系列“水手号”和“海盗号”飞船已经分别访问了水星、金星和火星。21世纪伊始,各国的新一轮火星探测又获得了许多崭新的成果。看来,人类很有希望在2030年前后亲自登上火星。中国的火星探测也正在积极酝酿之中。

1972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第一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又发射了第二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1号”(图70)。在此后的岁月中,它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考察木星的任务,继续远走高飞。1980年,“先驱者10号”距离太阳已经和天王星一样远。大约在80 000年以后,这艘飞船将会飞到距离太阳1秒差距的地方。“先驱者11号”于1979年9月初与土星会合,后来也像“先驱者10号”那样飞离了太阳系。

图70 外形和结构完全相同的“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探测器,有一个未发射升空的备份“先驱者H号”,陈列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博物馆中

这两位星际旅行的“先驱者”,各带着一块同样的金属饰板。板上画有如图71那样的图案。它表明“先驱者”是从哪儿出发的,也画出了地球上最高等生命的形象: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两个人的背景是“先驱者”飞船本身的外形轮廓,它清楚地表明人的高度大约是飞船宽度的2/3。飞船带上这么一块金属饰板的意愿,是为了有朝一日当它遇上“宇宙人”——别的星球上的高级生命——的时候,好让那些聪明的生物知道这艘飞船的来历,并且让他们知道:茫茫太空中还有一个一直在想念他们的文明种族,这便是人。

图71 “先驱者11号”携带的金属饰板。左下角的大圆圈代表太阳,旁边一排小圆圈代表各个行星,其中第三个是地球,从地球出发的那个弯曲箭头表明,“先驱者号”探测木星以后将继续向远方飞去

科学家们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研究天体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才不惜耗费巨额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千方百计地去与迄今不知在何方的“宇宙人”取得联系。就像平时交朋友一样,地球人首先借助于上述金属饰板——它们宛如“地球的名片”,向那些“远方的朋友”做自我介绍。

追随着“先驱者”的足迹,1977年又有“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两艘宇宙飞船上了天。它们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这两艘飞船的结构和所带的仪器完全相同,就好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体重”都是825千克。由于“旅行者1号”出发前有了故障,因此只好让“旅行者2号”于当年8月20日先发射,“旅行者1号”推迟到9月5日再出发。它们沿着互不相同的轨道前行,结果在1979年3月5日,后出发的“旅行者1号”反而先飞越木星,同年7 月9日“旅行者2号”也如期抵达,它们对木星的考察成果较“先驱者”更为丰富(图72)。1980年11月,“旅行者1号”飞越土星并对它进行考察研究。“旅行者2号”则于1981年8月飞越土星,1986 年1月30日飞越天王星,1989年越过海王星而继续飞离太阳系。必须经过几十万年,这些“旅行者”才有希望遇上另一颗恒星。

图72 “旅行者号”探测器飞临木星

“旅行者”也带有人类献给自己的太空朋友“宇宙人”的高贵礼品——一套直径30.5厘米的“地球之音”镀金铜质唱片,其内容是由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音乐家和教育家精心收集的。它录制了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各种信息,并不断地向星际空间播放。

“地球之音”共包含115张照片和图表,其中有一幅是我国八达岭的长城雄姿,另一幅是中国人的午餐场景;35种既生动又形象的自然音响,其中有风雨雷鸣和海浪拍岸,有鸟语兽吼和人笑婴啼;55种语言的问候语,其中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俄语,还有我国南方的3种方言:粤方言、吴方言和闽方言;27种世界名曲,主要是古典的和世界上各少数民族的乐曲,其中不仅有贝多芬、巴赫等大师的杰作,而且有用中国古琴演奏的古曲《流水》。此外,还有用科学语言说明如何使用“地球之音”的唱片,以便先进的“宇宙人”能将模拟形式的电子信号转变成照片、图表和印刷符号(文字)。每张唱片装入一个铝制保护罩,它可以在太空中保存10亿年。

“地球之音”响彻太空,然而它能否遇上“知音”却颇成问题。而且,只有当它遇上与人类相当,甚至比人类更先进的智慧生命时,这一切才不至于成为“对牛弹琴”。“地球之音”还备有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口述的贺电和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签名的电文,他们都向“宇宙人”表达良好的祝愿。这一切,都表明人们对地外文明抱有强烈的希望和兴趣。尽管这些努力在短时期内看来很难取得什么实际效果,但它毕竟是从我们的摇篮——地球(或者说太阳系)迈出的第一步。人类应该为自己战胜太阳的巨大引力而自豪。何况“先驱者”和“旅行者”对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探测也确实卓有成效。它们毕竟已经使我们对自己这个行星系统的了解猛增了上千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