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授摸六株

传授摸六株

时间:2023-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这句老话最早还是出自布袋和尚之口呢。有一天,布袋和尚忙完庄里的事情,在田头转悠。对此,布袋和尚十分高兴。布袋和尚深谙其中利害,便带领乡人来到田头,教他们耘田。乡人们不知个中原因,到岳林庄来问布袋和尚。接着,布袋和尚向他们传授耘田的要领:“躬身用手,株株摸到,除尽杂草。”布袋和尚也是满心欢喜,在乘兴闲聊中,布袋和尚又乘机向乡人们传授了一些农事知识。那里的农户一直将布袋和尚尊为摸六株的祖师爷。

搜集整理人:裘国松 流传地区:奉化裘村镇

奉化方言中的“摸六株”,一直是农民插秧、种田的代名词。虽然这是一句普通的农家术语,但却又是一句千年老话。据说,这句老话最早还是出自布袋和尚之口呢。

相传,有一年春耕时节,家家户户都在插秧、种田。有一天,布袋和尚忙完庄里的事情,在田头转悠。看着,看着,他慢慢地摇起头来,觉得有一些乡亲,特别是刚从北地移民来村的新村民,种田的方法不大对劲。他们所插的秧一眼望去乱七八糟,有的过稀,有的过密,横不成行,竖不成线。不仅水稻田里的秧是歪歪斜斜的,原本被耙平的水稻田,也到处出现了凹凸不平的脚窝窝。布袋和尚心里想,如此种田,不光耘田时麻烦,收割的时候也会吃力得要命,而且收成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由于布袋和尚从小乐干农事,熟悉播种、插秧、管理、收割一整套的农事知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言传不如身教,就索性扑通一脚踩进水田里,拾起秧耙传授起种田的方法来。不一会儿,乡人们看愣了眼。咦,大肚庄主插的秧,每行六株,株距恰当,竖成线,横成行,左顾右看,都是齐刷刷的。于是,乡亲们有样学样,一天下来,乡人们的插秧技术大有提高,插好的秧田比过去整齐美观多了。对此,布袋和尚十分高兴。

那时候,乡人们不晓得耘田是一个重要环节。耘田时应一边松土,一边拔除稻田里丛生的杂草。这些杂草,既影响水稻采光,又与水稻争夺肥料,因此会使水稻减产。布袋和尚深谙其中利害,便带领乡人来到田头,教他们耘田。他跳入稻田,用禅杖在稻与稻的行间竖划划,横划划,做起了耘田的示范动作。只见禅杖过处,草倒田松,在旁边观看的乡人们惊叹不已。布袋和尚乘机开导乡人:“贫僧的这些动作就是耘田,种田人的耕田与种田固然是很重要的,但耘田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们不妨记住贫僧一句忠告:三耕九耘田,石谷九斗米。”

布袋和尚教乡人耘田,曾经闹出过一则笑话。他当时不是用一根禅杖耘田的吗?乡人们没有禅杖,便各取一根木棍,来了个照样画葫芦,横捅捅、竖捅捅。杂草没有清除多少,秧苗倒是死了不少。乡人们不知个中原因,到岳林庄来问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解释道:“我的禅杖经常带在身边的,当然能运用自如,而你们是初执木棍,木棍当然就不听使唤了。其实,耘田是应该用手操作的,那天贫僧有点手疾,不得已只能以杖代手了。”接着,布袋和尚向他们传授耘田的要领:“躬身用手,株株摸到,除尽杂草。”乡人们按此办法耘田,果然出现了田松草除禾苗壮的景象。

从此以后,“摸六株”便成了插秧、耘田的代名词。开始耘田的当年,稻谷收成比往年增了好几成。许多乡人背着刚碾出来的新米,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纷纷到岳林庄来向布袋和尚致谢。布袋和尚也是满心欢喜,在乘兴闲聊中,布袋和尚又乘机向乡人们传授了一些农事知识。他深入浅出地告诉乡人:“我们出家人有许多清规戒律,促使我们悟道从善,不断长进。其实呀,你们种田人也是要遵守规矩的。就讲种水稻吧,它有十几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季节性,如果马虎了事,错过季节,收成就会大大减少。如果只管季节不抓环节管理,同样也会导致减产。若能把握好季节,又能把握好每个环节,便能事半功倍,丰收在握。”

时至今日,奉化沿海的老农们还在说:“是岳林庄的眯眯菩萨手把手地教会咱们的祖先种水稻的。”那里的农户一直将布袋和尚尊为摸六株的祖师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