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授摸六株

传授摸六株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这句老话最早还是出自布袋和尚之口呢。有一天,布袋和尚忙完庄里的事情,在田头转悠。对此,布袋和尚十分高兴。布袋和尚深谙其中利害,便带领乡人来到田头,教他们耘田。乡人们不知个中原因,到岳林庄来问布袋和尚。接着,布袋和尚向他们传授耘田的要领:“躬身用手,株株摸到,除尽杂草。”布袋和尚也是满心欢喜,在乘兴闲聊中,布袋和尚又乘机向乡人们传授了一些农事知识。那里的农户一直将布袋和尚尊为摸六株的祖师爷。

搜集整理人:裘国松 流传地区:奉化裘村镇

奉化方言中的“摸六株”,一直是农民插秧、种田的代名词。虽然这是一句普通的农家术语,但却又是一句千年老话。据说,这句老话最早还是出自布袋和尚之口呢。

相传,有一年春耕时节,家家户户都在插秧、种田。有一天,布袋和尚忙完庄里的事情,在田头转悠。看着,看着,他慢慢地摇起头来,觉得有一些乡亲,特别是刚从北地移民来村的新村民,种田的方法不大对劲。他们所插的秧一眼望去乱七八糟,有的过稀,有的过密,横不成行,竖不成线。不仅水稻田里的秧是歪歪斜斜的,原本被耙平的水稻田,也到处出现了凹凸不平的脚窝窝。布袋和尚心里想,如此种田,不光耘田时麻烦,收割的时候也会吃力得要命,而且收成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由于布袋和尚从小乐干农事,熟悉播种、插秧、管理、收割一整套的农事知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言传不如身教,就索性扑通一脚踩进水田里,拾起秧耙传授起种田的方法来。不一会儿,乡人们看愣了眼。咦,大肚庄主插的秧,每行六株,株距恰当,竖成线,横成行,左顾右看,都是齐刷刷的。于是,乡亲们有样学样,一天下来,乡人们的插秧技术大有提高,插好的秧田比过去整齐美观多了。对此,布袋和尚十分高兴。

那时候,乡人们不晓得耘田是一个重要环节。耘田时应一边松土,一边拔除稻田里丛生的杂草。这些杂草,既影响水稻采光,又与水稻争夺肥料,因此会使水稻减产。布袋和尚深谙其中利害,便带领乡人来到田头,教他们耘田。他跳入稻田,用禅杖在稻与稻的行间竖划划,横划划,做起了耘田的示范动作。只见禅杖过处,草倒田松,在旁边观看的乡人们惊叹不已。布袋和尚乘机开导乡人:“贫僧的这些动作就是耘田,种田人的耕田与种田固然是很重要的,但耘田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们不妨记住贫僧一句忠告:三耕九耘田,石谷九斗米。”

布袋和尚教乡人耘田,曾经闹出过一则笑话。他当时不是用一根禅杖耘田的吗?乡人们没有禅杖,便各取一根木棍,来了个照样画葫芦,横捅捅、竖捅捅。杂草没有清除多少,秧苗倒是死了不少。乡人们不知个中原因,到岳林庄来问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解释道:“我的禅杖经常带在身边的,当然能运用自如,而你们是初执木棍,木棍当然就不听使唤了。其实,耘田是应该用手操作的,那天贫僧有点手疾,不得已只能以杖代手了。”接着,布袋和尚向他们传授耘田的要领:“躬身用手,株株摸到,除尽杂草。”乡人们按此办法耘田,果然出现了田松草除禾苗壮的景象。

从此以后,“摸六株”便成了插秧、耘田的代名词。开始耘田的当年,稻谷收成比往年增了好几成。许多乡人背着刚碾出来的新米,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纷纷到岳林庄来向布袋和尚致谢。布袋和尚也是满心欢喜,在乘兴闲聊中,布袋和尚又乘机向乡人们传授了一些农事知识。他深入浅出地告诉乡人:“我们出家人有许多清规戒律,促使我们悟道从善,不断长进。其实呀,你们种田人也是要遵守规矩的。就讲种水稻吧,它有十几个环节,都有很强的季节性,如果马虎了事,错过季节,收成就会大大减少。如果只管季节不抓环节管理,同样也会导致减产。若能把握好季节,又能把握好每个环节,便能事半功倍,丰收在握。”

时至今日,奉化沿海的老农们还在说:“是岳林庄的眯眯菩萨手把手地教会咱们的祖先种水稻的。”那里的农户一直将布袋和尚尊为摸六株的祖师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