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先秦儒家圣王观

先秦儒家圣王观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圣王”是“内圣外王”的简写。但“大学之道”的实质内涵就是圣王之道。所以,概括地说“圣王”就是“内圣”(修身)与“外王”(治国)的统一。但需要做两点补充说明:其一,先秦儒家讲“修身”,侧重于人伦道德。其二,先秦儒家把上古帝王尧舜禹等视为圣人、圣王,从而常常把“圣人”内涵直接等同于“圣王”内涵。儒家提倡并强调禅让,认为它最能体现仁圣——这是儒家最高的人格境界。

“圣王”是“内圣外王”的简写。从现存史料看,“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9]但对“内圣外王”的阐发最为完备、最为明确的,当数《礼记·大学》。尽管《大学》本身并没有提出“内圣外王”这个词,而是用了另外一个词,即“大学之道”。但“大学之道”的实质内涵就是圣王之道。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被视为是关于“内圣外王”的经典解释。从“格物”、“致知”到“修身”和“齐家”,实际上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广义的修身内容,即“内圣”涵义;而“治国”、“平天下”都属于政治内容,即“外王”涵义。所以,概括地说“圣王”就是“内圣”(修身)与“外王”(治国)的统一。但需要做两点补充说明:其一,先秦儒家讲“修身”,侧重于人伦道德。如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荀子也说:“圣也者,尽伦者也。”(《荀子·解蔽》)其二,先秦儒家把上古帝王尧舜禹等视为圣人、圣王,从而常常把“圣人”内涵直接等同于“圣王”内涵。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他很少从理论上对“圣王”做解释,更多地是通过推崇、赞叹尧舜禹来表达他心目中的圣王观。例如,他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还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有一次,当回答“子路问君子”的问题时,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这些话表明,孔子心目中的圣王主要包含修身、无为、法天、无私、安民等内容。在《孟子》和《荀子》中,对“圣王”有更为简明的解释。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孟子·离娄上》)荀子说:“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荀子·解蔽》)荀子还说:“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荀子·儒效》)这些解释有几个特点:一是基本上把“圣人”等同于“圣王”;二是突出人伦;三是强调王制;四是以尧舜为古代圣王的典范。

值得一问的是,为什么在先秦儒家心目中,“圣人”被等同于“圣王”?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既然圣人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智慧,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天下的领导人。孟子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孟子·离娄上》)荀子说:“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县天下之权称也。”(《荀子·正论》)孟子与荀子作为两位儒学大师,尽管在人性论问题上各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们一致认为,圣人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天下的理想统治者。

在先秦儒家看来,尧舜就是圣王。郭店楚简《唐虞之道》比较鲜明地反映了圣王的一些特点。“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不利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故昔贤仁圣者如此。身穷不贪,没而弗利,穷仁矣。必正其身,然后正世,圣道备矣。故唐虞之道,禅也。”(《唐虞之道》)这段话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唐虞之道”的核心思想,即“禅而不传”。“禅”是针对“传”而言的,“禅”的精神为“公天下”,故把天子之位让给最贤能的人;“传”的狭义是“私天下”,故把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儒家提倡并强调禅让,认为它最能体现仁圣——这是儒家最高的人格境界。

《唐虞之道》还说:“夫古者舜处於草茅之中而不尤,登为天子而不骄。处草茅之中而不尤,知命也。登为天子而不骄,不传也。求乎大人之兴,美也。今之戴於德者,微年不戴,君民而不骄,卒王天下而不疑。方在下位,不以匹夫为轻;及其有天下也,不以天下为重。有天下弗能益,无天下弗能损。极仁之至,利天下而弗利也。”(《唐虞之道》)这段话以舜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借以说明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禅让[10]。所谓“方在下位,不以匹夫为轻;及其有天下也,不以天下为重。有天下弗能益,无天下弗能损”,这种境界正是孟子所说的“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尽心上》)。简言之,只有深明“分定故”,才能做到禅让。又:“禅也者,上德授贤之谓也。上德则天下有君而世明,授贤则民兴效而化乎道。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如此也。”(《唐虞之道》)这段话表明,尧舜的禅让体现了一种“尚德”、“尊贤”的政治思想,体现了儒家“大道行世,天下为公”的思想精神。它是实现天下太平的必由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