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德圣王以孝治天下

明德圣王以孝治天下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亲这时口干舌燥,没有水喝,赖禄孙就用唾液给母亲止渴,以减轻母亲的痛苦。以至诚的孝道来治理国家,收到的效果可能要比冷酷的刑罚好得多。在此之前,韩邦奇曾经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一年多。韩邦靖非常担心哥哥的身体,并亲自服侍哥哥。后来,韩邦靖病重,哥哥韩邦奇也是不分昼夜地照顾他达三个月之久。韩邦靖去世后,哥哥只吃简单的饭菜,穿了五个月的孝服。中国人注重孝道,对于孝悌之人自然更加敬重。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译文】

孔子说:“过去的圣明君主,是用孝道治理天下的。其爱敬之心推己及人,即便是对一些附属小国派来的使臣,都不敢轻视慢待,何况自己直属的封疆大吏如公、侯、伯、子、男呢?所以众多诸侯也对他真诚归顺、甘心听命、远近朝贡,并帮助国君祭祀先王。孝道就算尽到极点了。”

百孝图·埋儿奉母

【原文】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译文】

“过去的诸侯,效法天子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法则,以爱敬治其诸侯国。爱人的人,必受人爱慕;敬人的人,必受人尊敬。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就能得到全国百姓的欢心,竭诚拥戴,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岂不是尽到了孝道吗?”

【原文】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译文】

“过去的卿大夫治家,即便对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礼,何况对自己的妻子、儿女呢?因此,人不分贵贱,情不分亲疏,只要得到大家的欢心,使他们乐于侍奉自己的父母,那么自然夫妻相爱,兄弟和睦,儿女欢乐,主仆愉快,家庭一片和气景象。以此孝道治家,那岂不是达到了理想的家庭吗?”

百孝图·感母赈弟

【原文】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译文】

“如果依照以上所讲的以孝道治理天下国家,自然能得到天下人的欢心,那样做父母的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可安心享受他们儿女的孝养,去世以后,也就很自然地受用他们儿女的祭礼。照这样治理天下国家,肯定是一片和平气象,水、旱、虫、疫等自然灾害,就不会再产生,战争血腥盗匪等人为祸乱,也不会发生了。由此可见,历代明德圣王以孝治天下国家的效果,是如此高明。”

【原文】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

“《诗经·大雅·仰之》说:‘一国之君,有伟大的道德行为,那么周边的众多小国,都会被感化而心悦诚服,没有不顺从他的。由此可见,再没有比以孝道治理国家更好的方法了。’”

百孝图·护父受伤

【评析】

古人对于孝道是非常重视的,这表现在他们并不限于对自己父母尽孝,而且推其孝敬之心到比较疏远的人群中去,使人人都能得到欢心。像这样的孝德感召,人人尽孝,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国家还愁不强盛吗?如果不提倡以孝道治天下,那爱敬之道拘于狭隘,家也不能保,国更不能治,即使科学发达、武器犀利,也不是长治久安之道。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以孝道治理天下国家,先得了人和,有了人和,自然会有国泰民安。

百孝故事 汪廷美——因赦减租

百孝图·因赦减租

汪廷美,宋朝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对父母孝顺有佳,和族人相处得也非常融洽。他们族人一共二百多人,一起生活了数十年,关系都非常和睦。每天早上晚上吃饭的时候,如果有的族人没能按时前来,其他的族人也都不会先吃,而是一起等他来了之后一块享用。汪廷美生活节俭,为人朴实不虚荣。他常穿粗布衣服,没有祭祀活动是不吃肉的;为亲人办丧事时,他遵守丧礼,竭尽哀痛,也拒绝见客;每当祖父的忌日,他都不出家门,在屋里斋戒纪念祖父。后来朝廷减了老百姓十分之二的赋税,他也随即减去佃户十分之二的地租。村里有人把他们家的鹅偷走了,他问那个人为什么要偷,那人说是夏天快到了,要用鹅来祭祀祖先。他听后,认为此人很有孝心,不但没有把鹅要回来,而且还送给他很多美酒。后辈人犯了什么错误,他不会打骂教训,而是耐心地给他们讲古今做人的道理,启发他们自己醒悟过来。

赖禄孙——含唾呴母

百孝图·含唾呴母

赖禄孙,元朝汀州宁化人(今福建省宁化县),是个大孝子。当时贼寇作乱时,他背着母亲,带着妻儿,和乡亲们一块到山里避难。中途,遇到了贼寇,乡亲们四处逃散,只有赖禄孙守着老母亲,寸步不离。贼寇举起刀要砍老母亲,赖禄孙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身体护住母亲,大声说:“你们要杀就杀我,不要伤害我的母亲。”母亲这时口干舌燥,没有水喝,赖禄孙就用唾液给母亲止渴,以减轻母亲的痛苦。贼寇看到这个情景,很是感动,不忍心伤害他们母子俩,反而给他们端来了水。这时有个贼寇想抓走赖禄孙的妻子,却遭到其他很多贼寇的制止:“孝子的妻子,是不能侮辱的。”最后,他们一家人安然无恙地走了。

孝心可以治理国家吗?不用怀疑,因为它有巨大的感染力!人皆父母所生,每一个人的天性中都有无法泯灭的良知,而孝行是唤起这种良知的最大动力。以至诚的孝道来治理国家,收到的效果可能要比冷酷的刑罚好得多。赖禄孙的孝行如果能够感动冷酷的强盗,那么就更加能够感染寻常的百姓了。

韩邦靖——谨侍兄疾

韩邦靖,字汝度,明朝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人。他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与哥哥韩邦奇一块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山西左参议,守卫大同。当时赶上了荒年,老百姓吃不到粮食,饿死无数人。乡下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韩邦靖见此情景,很想帮助百姓度过灾难,于是他就上奏此事,希望朝廷能赈济灾民,但是却没有被通过。他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因此就想辞官归隐,但还没得到批准,就要先动身上路。乡亲们知道后,自发组织起来,站在路旁痛哭流涕,劝他留下来。韩邦靖含着泪回到家乡,不久就病逝了。后来他的哥哥韩邦奇也做了参议,来到大同,乡亲们知道他是韩邦靖的哥哥,都纷纷出来迎接他,并激动地哭了起来。在此之前,韩邦奇曾经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一年多。韩邦靖非常担心哥哥的身体,并亲自服侍哥哥。给哥哥吃的药,他都要先尝一下冷热;他还亲手送上哥哥吃的任何东西。后来,韩邦靖病重,哥哥韩邦奇也是不分昼夜地照顾他达三个月之久。韩邦靖去世后,哥哥只吃简单的饭菜,穿了五个月的孝服。乡亲们都很感动,并为他们立了一块孝悌碑。

中国人注重孝道,对于孝悌之人自然更加敬重。孝悌碑是为孝悌之人树立的,但它却不仅仅只是一种外在的表彰形式,更代表了一个民族坚固的心灵支撑。

百孝图·谨侍兄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