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荐《墨子及其后学》

荐《墨子及其后学》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先秦的墨家和儒家,同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学派,所以在当时被称为“显学”[2]。到汉代初年,犹多以孔墨并称,可见对社会影响之大。直到清代后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侵入,加之内政不修,国势不振,正统儒学的权威也随之衰落了。此外,岑仲勉撰《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可补前人所不备。——编者注[2]见《韩非子·显学》。

先秦的墨家和儒家,同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学派,所以在当时被称为“显学”[2]。到汉代初年,犹多以孔墨并称,可见对社会影响之大。在汉武帝(刘彻)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接受了治《春秋》公羊学的儒者董仲舒的建议,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学术思想领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种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特别是儒学大师孟子(轲)在我国逐渐成了第二号圣人(“亚圣”),他那种激烈反对墨学的言论更助长了占统治地位思想的气焰,使墨家从此成了“异端”,即是官方哲学的反对派。但在今天看来,这种学术上人为的转变,反而更可以说明墨学在我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由于墨学在过去这种长期被压抑的处境真是不绝如缕,以致这一派的著作很少有人攻读,专门从事研究的学者就更少了。考《汉书·艺文志》载《墨子》71篇,今存仅53篇,亡18篇,可见虽有散佚,但是大体总算保存下来了。然而历代无人整理,使得错落乃至颠倒的篇章字句就显得特别突出,难以卒读,加之墨学涉及的范围又至为广泛,包含有哲学、政治、经济、科学、军事,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旧社会专为培养当官的知识分子,限于学识,也很难兼通,于是无形中几乎成了“绝学”。

直到清代后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侵入,加之内政不修,国势不振,正统儒学的权威也随之衰落了。同时门户洞开,在学术界也部分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所谓“新学”,因此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学者才又注意到墨学其中某些富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反对亲亲特权的封建宗法思想,有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应用,以及可以改正模糊笼统思想流弊的逻辑学等,均有值得再认真研究的价值。于是有由儒学正统派经学家转而热心提倡诸子学的人出世,晚清瑞安孙诒让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总括了前人校勘训诂等方面的成果,又广搜佚文、旧叙,自称“覃思十年,略通其谊,凡所发正,咸具于注”,用力写成《墨子间诂》一书,为方便来学作出了非常有益的贡献。

往后通过中外学术思想的比较研究,如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章行严、杜国庠等各家,皆又进一步有所发明。至于后期墨家著作,即通常称为“墨经”或“墨辩”的部分,不仅行文至简,且多古字古义,一向号称难治,则有近人谭戒甫、高亨、沈有鼎等,皆用力甚勤,刊成专著。此外,岑仲勉撰《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可补前人所不备。又海外专家学者,在此领域亦不乏贡献。

在批判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从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时代,孙中原同志充分地考虑到今日读者的需要,在所著《墨子及其后学》(新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版)中,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用深入浅出的文笔,系统地消化了前人的成果,独立思考,概括为各种专题,并力求做到科学性和可读性、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对全面了解墨子及其后学的人格与思想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奉读之余暇,特赘数言以为推荐。

【注释】

[1]本文原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编者注

[2]见《韩非子·显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