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子“突不得黔”

墨子“突不得黔”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首次拿墨子说事,是1939年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再次引墨子说事,则是在1957年全党整风当中。孔子“席不暇暖”,墨子“突不得黔”。墨子“突不得黔”这话,出自成语典故“孔席墨突”。但毛泽东未能吸取斯大林的这一教训。把墨子“突不得黔”解释为“急功近利”,虽然不能说是曲解墨子,但是用墨子“突不得黔”证明不接受“好大喜功”批评则显然是不正确的。

毛泽东首次拿墨子说事,是1939年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再次引墨子说事,则是在1957年全党整风当中。这次,毛泽东把墨子、孔子等人作为古人“好大喜功”的例证举了出来。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面对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总是告诫全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要大意轻敌,不要腐化堕落,不要丧失斗志。

在延安整风时期,他看到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总结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意识到此文对警惕全党不要骄傲自满,保持革命斗志十分重要,立即印发,作为整风必读文件。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强调了不要因为胜利而骄傲,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被概括为“两个务必”的光荣传统。

在进入北京时,他又提醒自己和全党,防止胜利冲昏头脑,“决不当李自成”!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没有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他小心谨慎,强调向苏联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出来后征求苏联的意见。苏联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经过专门班子研究后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认为工业每年增长20%、农业每年增长7%的速度过高过快。建议工业每年增长14%~15%为宜,提出要注意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手工业、小工业,注意克服冒进情绪、局部观点和依赖思想。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成功的,但毛泽东不满足,决心探索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希望比苏联搞得好一些、快一些。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行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较快完成,党内也逐渐滋生骄傲情绪和主观主义作风。

1957年上半年全党整风时,党外人士曾尖锐批评共产党有骄傲自满情绪。张奚若指出:这种骄傲自满情绪主要表现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陈铭枢也批评说:共产党“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喜怒无常,轻视古董。”罗隆基则说:1956年以来经济建设中主要是冒进,而不是保守。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个部的冒进。

对这些逆耳之言,毛泽东不仅没有认为是“忠言”“良药”,以此引起自己的警惕、自戒,反而视为右派言论,在党内外的会议上多次批驳。

1958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

“好大喜功”,看好什么大,喜什么功?是反动派的好大喜功,还是革命派的好大喜功?革命派里两种,是主观主义的好大喜功,还是合乎实际的好大喜功。我们是好六万万人之大,喜社会主义之功。

3月22日,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说:

张奚若批评我们“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无产阶级就是这样嘛!任何一个阶级都是好大喜功的,不好大喜功,难道“好小喜过”?禹王惜寸阴,我们爱每一分钟。孔子“三日无君则惶惶如也”。孔子“席不暇暖”,墨子“突不得黔”。这都是急功近利。我们就是这个章程。水利、整风、反右派,六亿人口搞大运动,不是好大喜功吗?我们搞平均先进定额,不是急功近利吗?不鄙视旧制度、反动的生产关系,我们干什么?我们不迷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干什么?我们错误是有的,主观主义也是有的,但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是正确的。(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4页)

毛泽东在论证“任何一个阶级都是好大喜功的”观点时,举出大禹、孔子和墨子三人的例子,而墨子好大喜功的表现是“突不得黔”。1939年,毛泽东是同时点到禹、孔、墨三人,这次又是同时点到这三位古人。

墨子“突不得黔”这话,出自成语典故“孔席墨突”。孔,指孔丘;席,座席。墨,指墨翟;突,灶突,即烟囱。意思是说孔子、墨子周游列国,奔走道路,四处游说,诸侯莫用,所居座席未暖,灶突未黑,即已离去投奔他处。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波,急于事功。语本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惶惶,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淮南子·修务训》则载称:“孔子无黔突,墨于无暖席。”孔墨事迹颠倒错位。唐李吉甫《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然而孔不暇暖其席,墨不俟黔其突,何经营如彼?”说法与班固同。

“突不得黔”是形容墨子栖栖遑遑,周游列国,到一处连烟囱也不及熏黑,不能久留,就急忙奔下一站。

毛泽东反驳“好大喜功”批评的这些话,抽象地讲,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毛泽东的“好大喜功”脱离了中国实际,虽然不是“反革命的好大喜功”,却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好大喜功。尤其是1958年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头脑发热的结果是走向反面,紧接着就是三年困难时期,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损失。这是沉痛的教训!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分析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时曾指出:在胜利面前,他骄傲了,不谨慎了,他的思想产生了主观主义,产生了片面性,犯了错误。但毛泽东未能吸取斯大林的这一教训。他过于自信了,不谨慎了,总以为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可以实现的。他本人自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骄傲情绪在滋长,但党内外一些感觉敏锐的人却在1957年前后就有所觉察。

中共八大,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胜利之时召开的。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在为毛泽东代拟的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说:

“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在八大的讲坛上发出的这一番话应当说是很及时的,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鼓掌。但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一真理虽然在一般的党员和群众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毛泽东的头脑中似乎没有留下多少印记,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真理在取得伟大胜利之时的意义。

“成绩有两重性,成绩能够鼓励人,同时会使人骄傲”。作为辩证法大师的毛泽东虽然能认识到成绩具有两重性,但他本人并没有因此而避免成绩带来的消极作用。由于一连串的伟大胜利而滋长起来的骄傲自满,是他发动“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等错误运动的重要思想原因。

把墨子“突不得黔”解释为“急功近利”,虽然不能说是曲解墨子,但是用墨子“突不得黔”证明不接受“好大喜功”批评则显然是不正确的。毛泽东把“好大喜功”分为两种:“主观主义的好大喜功”与“合乎实际的好大喜功”。同时承认“主观主义也是有的”,那么就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好大喜功”是哪一种,不可轻易肯定是“正确的”一种,结果真的成了“主观主义的好大喜功”。自信成了盲目的自信,功也被过取而代之。

不过,这不妨碍墨子在毛泽东的思想视野里,还是一位忙忙碌碌急于事功的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