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灵活的政策促进就业

以灵活的政策促进就业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以灵活的政策促进就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面临的形势是百废待兴,各地和各部门在发展中都遇到了资金的困难。随着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发达国家都着手就业政策的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更新就业观念,尽可能地降低失业率。

第二节 以灵活的政策促进就业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面临的形势是百废待兴,各地和各部门在发展中都遇到了资金的困难。于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口号,那时非常流行,而且也十分有效。例如,当年深圳、海南省的发展,以及后来开发上海浦东、开发西北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都充分显示出了政策的巨大作用。

在古代汉语中,“政”与“策”是两个独立的字,它们是分开使用的。“政”字,通常是用于政治、政府、政权、政事等词汇中;而“策”,常常指对策、策划、谋略和计谋等意思。其实,在古汉语中,并没有“政策”这一词汇。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他们率先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借用日语中的汉字,将英文Policy翻译为“政策”。因此,汉语中,“政策”一词当属于外来语。据记载,“政策”一词是梁启超先生在《戊戌政变记》中首先使用的。此外,近现代科学技术中有一些术语,如科学、物理、化学等,也是从日语汉字中引入的。这说明在世界各国之间,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是相互影响的。

那么,“政策”是什么?俗话说:政策是指挥棒,你想要去什么地方,就把政策往那个方向指;你想要得到什么,就制定有利于得到那东西的政策。如果要给“政策”下一个严格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由此看来,任何政策都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通用性和有效性,否则政策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面临第三次就业的高峰,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与前两次就业高峰相比,解决第三次就业高峰所遇到的问题更复杂,涉及的方面更广泛和更深刻。因此,必须以新的指导思想解决就业,更新就业观念,发展新型产业,鼓励创业,制定有利于创业的各项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缓解目前就业的矛盾。

面对世界范围的巨大就业压力,各国政府都在积极研究与制定政策,以尽可能地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在就业政策方面,美国的就业政策比较完善,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为了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地区去工作或从事特殊职业,采取了各种激励措施,最常见的是免除或部分免除在学习期间的贷款。除了联邦政府以外,各州政府根据需要,也制定了有利于当地居民就业的导向政策。[4]

法国政府为了促进就业,也制定了两项政策:一是政府对愿意安置长期失业者的企业,在两年内免除社会福利分摊金,并且每月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二是实施“青年就业合同”。凡是愿意安置青年就业的企业,与政府签订“青年就业合同”,企业主将减免社会福利分摊金,并享受政府一定金额的补贴。这些措施大大地调动了企业安排失业人员的积极性,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年以来,德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领导市场政策的改革,对于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随着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发达国家都着手就业政策的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更新就业观念,尽可能地降低失业率。例如,美国实行同他人分享一份工作,即一份工作两人做;意大利实行劳工出租制;英、德、法等国实行短工制和弹性工作制,以提高就业率。

在各国就业政策的启发下,近年我国也采取了一些灵活的就业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上海市推出的“4050工程”,解决下岗职工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所谓“4050工程”,是指安置40岁以上(女)和50岁以上(男)的下岗人员,他们是再就业中最困难的人群,急需要政府政策予以支持。这项政策推出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已经在很多省市得到了推广,发挥了就业政策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