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涉及敏感问题的话要点到为止

涉及敏感问题的话要点到为止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领导作为群众的领头人、主心骨。在面对敏感问题时,领导言语啰唆的行为,不但会冲淡主题,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对于现代领导来说,最难对付的敏感问题是来自媒体的。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巧妙地回答敏感的问题,也是衡量领导者沟通水平高低的标准。

领导作为群众的领头人、主心骨。在说话方面是要有讲究的。特别是在面对敏感问题时,稍不留神,就可能惹来麻烦。于是,“避而远之”就成了一些领导的万全之策。但问题是,身为领导,你要时不时地面对这些问题,这样躲下去并非好办法。而且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一味地逃避问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敏感问题上更不能遮掩、躲避,这样做既不明智,也不现实。最好的做法就是,回答敏感问题的话要点到为止。

俗话说“能否敢于直面问题,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身为领导,应该有包容的态度和心胸。一般来说,涉及问题敏感的时候,也往往是人缺乏理性的时候。这时只要你冷静对待,敢于直面并且积极回应敏感的问题,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家谌容是《人到中年》的作者,有一次,她应邀到国外某大学作讲演,在讲演进行到答问阶段时,有人好奇地问道:“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私人也很敏感的问题,而且提问者还当着在座的外国观众的面,如果回答得不好,那么就有可能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谌容听后,只是稍做犹豫,就笑着回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

谌容机智地利用模糊类比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把一个敏感的问题回答得完美无缺,同时也达到了摆事实、讲道理的功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巧妙的回答同样适用于领导。

领导所面临的那些敏感问题来自各个方面。比如企业人事的变动、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社会上关于领导私生活的传言、面对上级领导的一些难以回答的问话等。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领导本人应该心中有数,或至少有所耳闻,只有当事先有所准备时,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回答。

晏子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晏子死了十七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夫们喝酒。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满屋子的人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并叹了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到现在已经十七年了,从来没有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批评。今天我把箭射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词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的不好。他们本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但是,您应该注意一点,我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那么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像尺蠖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对您说奉承话吧!”

听了弦章的话,景公由衷地说:“看来知我者,还是你弦章啊。”

从那以后,景公视弦章为心腹,一遇到事情,就喜欢找弦章来商量。

齐景公是弦章的上级,他对弦章的话虽是一番肺腑之言,但却很敏感,因为景公的话既有对晏子的思念成分,也含有对很多大臣讨好他而感到不满。如果弦章回答得不好,势必会给自己造成许多麻烦。于是弦章就用一番点到为止的比喻回答了景公,虽然没有直接批评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景公已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

在面对敏感问题时,领导言语啰唆的行为,不但会冲淡主题,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话讲得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结果事与愿违。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领导在回答对方的敏感话题时,只要点到为止即可。

对于现代领导来说,最难对付的敏感问题是来自媒体的。能否公开谈论敏感问题、坦诚面对媒体和大众,能体现一个领导的气度和风范。作为组织领导代言人,接受公众的质疑、新闻舆论的监督,是应有之义。公众和媒体行使监督权利,对政府则是兴利除弊、防患于未然。当“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的理念成为领导的共识时,体现的是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可以选择如实回答,但要有技巧,不能只说一个“是”字就了结。

实际上,领导的媒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善待媒体上,为媒体提供方便的工作条件,并充分利用媒体的正面效应。电视电台是媒体,报刊杂志是媒体,网络论坛、微博同样是媒体,要把新闻宣传作为整体工作谋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媒体为“放大镜”、“扬声器”,引导社会舆论,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但是媒体不仅有“正”效应,在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的同时,还有我们领导不适应的一面。我们正身处一个无秘密可守的时代,只要是吸引眼球的都能成为新闻。

面对媒体提出的敏感问题,比如“据说”、“可能”、“也许”的报道,领导必须积极而正确地应对媒体。面对突发性、敏感性事件,首先要冷静沉着,重在以事实说话。群众有向媒体投诉、表达自身诉求的自由,媒体有采访编写稿件、真实反映情况的权利,各单位和部门有接受舆论监督、回应事实真相的义务。领导必须科学对待诸类报道,接受采访,态度热情目标端正,回答提问时,言词精确以理服人,反省工作,心态谦逊以小见大。但对于那种让你感觉到有些棘手的敏感问题,领导要讲究技巧,与其滔滔不绝地发表令对方不满意的讲话,不如在回答时用简短的话点到为止。

领导在回答外界的敏感问题时,要保持镇定与风度,被提问时一定要做得保持镇静,例如做几次深呼吸,让头脑清醒。该面对的始终要面对,该来的始终要来。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镇定,才能讲出得体的话。对于可以回答的问题,尽量对新闻记者予以配合,有条理地谨慎回答提问。如果无法回答,则最好与记者约定接受采访的时间,以消除大家的疑惑情绪,也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些考虑与缓解的时间。如果实在不能说,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得体的风度,不能气急败坏地乱发脾气。

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巧妙地回答敏感的问题,也是衡量领导者沟通水平高低的标准。因此,领导在面对敏感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1.面对敏感的问题,要冷静地做出回答

一旦有敏感的问题出现,就有太多的领导者不知道要说什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想要什么。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表态之前,问自己,“接下来会怎样?我想要什么?”如果回答是以组织分享目的为基础,而不是你个人的需要,你有一个更好的机会说出这些更广的需要和目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应该保持安静,直到你准备充分表达组织更宽泛的见解。

2.回答敏感问题时,要从容不迫绵里藏针

对于敏感问题,有经验的领导都很清楚,要想真正化解危机,从不回避一些话题。更不会轻易地对媒体说“无可奉告”一类的话。他们知道,那样只会更加激发媒体的职业好奇心,从而引发更加猛烈的媒体轰炸或不满的抨击。所以,他们在遇到不能回答的敏感问题时,会采用太极推手式来顾左右而言他,把敏感问题化解,从容不迫,绵里藏针。比如,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一次访问香港时,一个记者突然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镇静自若地回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样巧妙的回答,许多记者都忍不住鼓起掌来。

3.回答敏感的问题时,要非常小心地使用“但是”

由于“但是”是一个反驳性的连词,如果你的意图是积极的,所以在使用时要小心谨慎。比如,当一个领导说,“谢谢你的反馈,但是我想……”这句话一般会给人留下“我不理解你说的,我们会按照我的想法做。”的印象。更好的表述是:“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反馈,并且仍旧坚持我的决定。”又比如,当一个领导对一个团队进行演讲时,当你说到“这个团队上个季度完成得很棒,但是现在我们必须专注。”这句话时,更好的表达是:“你们上个季度的卓越表现只是我们需要的推动力,因为这个季度会有更大的挑战。”由此可见,领导要想巧妙地回答敏感的问题,尽量少用或不用“但是”,可以用“并且”、“然而”、“除了”、“也就是说”等话来代替。

4.回答敏感问题时,要少用最高级

领导在工作中若过分使用最高级的话,会减少自己表达的真正意图。如果一个领导总是老一套地把普通的事情,描绘成固定的非凡的事情时,他就形成了让每件事都是同样的模式。比如,“你问这种问题,思想是不正确的!虽然现在情况不乐观,但我们一定会排除万难,迎接美好的明天。”不要使用这种套路式的讲话,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行为和反应。

5.回答敏感问题时,要学会避实就虚

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决不轻易放弃对敏感问题的报道。领导对这些敏感问题采取的是避实就虚的回答,既让领导者避开了媒体提问的圈套、回避了问题的要害,又巧妙地攻击了对方的薄弱环节。比如,我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1990年在参加一次新闻发布时,有一位西方记者问道:“请问邓小平先生目前健康状况如何?”李肇星回答:“他健康状况良好。”另一位记者不友好地问道:“邓小平先生是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面对如此不怀好意的敏感问题,李肇星机智地回答:“我不知是你有这样的嗜好还是贵国有这种习惯,在身体好的时候住在医院里,身体不好时反而待在家里。”李肇星在回答记者颇为敏感的问题时,并没有正面接招,就事论事,而是巧妙地避实就虚,通过形象诙谐的比喻,不但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还让对方落进了自己设计的圈套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