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二五歲公元六二四年

二五歲公元六二四年

时间:2022-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五歲 公元六二四年  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譜主事略玄奘二十五歲,自荆州沿江東下經歷揚州、吴會吴會謂吴郡與會稽郡,見《南史·褚伯玉傳》,而此係泛指今江蘇省境長江三角洲一帶地方而言。相晤,智琰以六十之年,執禮甚恭。又案《劉譜》作“大業十二年、十五歲遊吴會”,似誤。查玄奘自出家後至十九歲因戰亂而奔赴長安,此外從未離開過洛陽。凡此均指明玄奘的行蹤由蜀至吴。

二五歲 公元六二四年  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

譜主事略

玄奘二十五歲,自荆州沿江東下經歷揚州、吴會吴會謂吴郡與會稽郡,見《南史·褚伯玉傳》,而此係泛指今江蘇省境長江三角洲一帶地方而言。等地,與名僧智琰智琰俗姓朱,字明璨,吴郡吴人,隋代佛教成實學派名僧,於《湼槃》、《法華》、《維摩》等經有所鑽研,貞觀八年卒,年七十一,詳見《續傳》十四。相晤,智琰以六十之年,執禮甚恭。《圖記》四:“其時大德法師智琰等並江漢英靈,解窮三藏。既覯法師妙辯無礙,泣而嘆曰:豈期以桑榆末光得遇太陽初輝,遂以從心之年師奘,卒禮法師。” 案《續傳》十四載智琰以武德七年自京師返蘇州,“蘇州總管武陽公李世嘉與内外公私共同奉迎歸寺。”(《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考其生平行踪未嘗西至荆州,《圖記》載智琰禮事玄奘,奘則在荆州天皇寺時,一與年代不合,二與智琰生平不侔,似以玄奘經歷揚州、吴會時與智琰相遇爲當,疑《圖記》誤合玄奘在荆州講揚《攝論》、《毗曇》與沿江東下經歷揚州、吴會爲一事。

又案《劉譜》作“大業十二年、十五歲遊吴會”,似誤。查玄奘自出家後至十九歲因戰亂而奔赴長安,此外從未離開過洛陽。又考《續傳》云:“閒行江硤,經途所及荆、揚等州,訪逮道鄰,莫知歸諸,便北達深所。”又載玄奘的自敍云:“余周流吴、蜀,爰逮趙、魏,末及周秦,預有講筵,率皆登踐。”《西域記》辯機《後記》:“步三蜀而抵吴會。”凡此均指明玄奘的行蹤由蜀至吴。同時《慈恩傳》一:“法師既曾有功吴、蜀,自到長安,又隨詢採。”也指出從吴、蜀到長安,沿途問學。揚州爲當時佛教中心之一,隋煬帝爲建慧日道場,講筵頗盛;江南又爲南朝湼槃、三論、成實學派的重鎮,以玄奘的向學之忱,豈有不路過之理?故在荆州講罷之後沿江東下遊歷江南,旋即北上,並且玄奘早年就對佛教神學有所研究,聞名於時,故《慈恩傳》有“吴、蜀、荆、楚,無不聞知”句,亦即指其遊履所至。至於玄奘經歷吴會的年代,徵之《續傳》十四《智琰傳》,智琰以武德七年自帝京返蘇州,而玄奘自六年冬在荆州東下,故能與智琰相晤。

北上至相州, 案《慈恩傳》載玄奘先到相州後至趙州,《續傳》則先抵趙州後達相州,二者適相反。然《續傳》載玄奘毅然離蜀是爲了向道深學《成實論》,故先訪趙州;而《慈恩傳》敍玄奘去蜀是爲了“入京詢問殊旨”,以地勢論,由南向北應先詣相州後入趙州。並且相州爲南北地論學派的分界,故從《慈恩傳》之説。從歷參名宿,徧學名派的名僧慧休案慧休先後從靈裕學《湼槃》、明彦學《成實論》、志念學《小論》、曇遷學《攝論》,又受業於真諦門下道尼,復於洪遵、法礪處習律,是一個周咨博問的佛教徒學者。學《雜心論》。《雜心論》即《雜阿毗曇心論》的略稱,相傳爲達摩多羅(法救)以《阿毗曇心論》過於簡略增廣而成此論,我國有法顯、覺賢共譯的十三卷本,伊葉波羅等譯的十三卷本和僧伽跋摩譯的十一卷本,屬於一切有部,北朝研究頗盛,蔚爲毗曇學派。其中毗曇孔子高昌慧嵩統解小乘,尤翫《雜心》,弟子志念,學問淵博,又傳於道岳、慧休、靈潤等,均與玄奘有傳承關係。玄奘又從慧休聽受《雜心論》,固有師承所自,也可見他對於小乘毗曇學的研究有素。歐陽竟无先生《法相諸諭敍》謂法相之學淵源於阿毗達磨,展轉會萃,大成於《瑜伽師地論》,玄奘日後開創法相宗在國内固已淵源有自。

玄奘在相州慈潤寺會晤三階教信行弟子靈琛。《八瓊室金石補正·慈潤寺故靈琛禪師灰身塔銘》載靈琛俗姓周,弱冠出家即味大品經論,後遇信行,更學當機佛法,貞觀二年卒於慈潤寺。《往日雜稿》(頁三七):“相州爲信行早年所在地。慈潤寺爲唐慧休住寺。武德中,玄奘曾遊相州從休學。靈琛則於貞觀二年卒於慈潤寺,是玄奘或得見之。”

案信行在相州法藏寺捨棄具足戒,從事勞役,行頭陀行,相州爲其行道之地。當時如慧光、道憑、法上、靈裕、曇遷、慧休等均先後在相州弘法,其間不無相互影響,而諸人對於玄奘也有直接和間接的關係。《往日雜稿》(頁三七):“至於玄奘弟子神昉,確與三階教有關。”又據大英博物館所藏上元三年(676)《法華經》寫本校者無及、法界,皆爲三階寺僧,閲者嘉尚、慧立則爲玄奘弟子,認爲法相名宿固亦曾共三階教人校閲寫經也。這也可見玄奘與三階教的關係。

冬,至趙州從道深受學《成實論》,《慈恩傳》一:“又到趙州謁深法師學《成實論》。”《續傳》:“便北達深所,委參勇鎧,素襲嘉問,縱洽無遺。”《成實論》相傳爲印度訶梨跋摩(獅子愷)所造,鳩摩羅什譯本共十六卷,據《祐録》十一、梁太子綱《成實論疏序》、僧叡《成實論序》《三論玄義》等,它出現於二世紀中,爲印度佛教小乘中最後所立的學派,也是從小乘過渡到大乘空宗的一個學派,無我寂滅來敍述苦,又稱小乘中的空宗。它包括了佛教許多基本哲學範籌,是佛教徒初學的佛教手册。羅什譯出此論後,爲門下僧叡、曇影講演,盛於南朝齊、梁、陳間,研究者接軌,爲之註疏的頗多,形成成實學派,如僧柔、慧次、道寵、道亮、法雲、僧旻、智藏、洪偃、明彦、智脱等均以《成實論》名家,至隋天台宗興起,成實學派遂衰。“終始十月,資承略盡。”《續傳》。

有關人物與大事

道宣二十九歲,遷居於終南山倣掌谷白泉寺,嚴持净戒,研究律學,製《四分律删繁補闕行事鈔》,又隨慧頵入住崇義寺。《集神州三寳感應通録》上:“武德七年,日嚴寺廢……余師徒十人配居崇義。”又見《統紀》三。

智琰在蘇州東寺與信徒五百餘人,每月集會一日,建齋講觀修净土法門。《續傳》十四。

玄奘弟子、律宗相部宗東塔系開創者懷素生。案懷素《宋僧傳》十四未載其年歲,兹據《釋氏疑年録》四“周萬歲通天二年卒,年七十四(624—697)”推定。

敕僧兵“罷令還俗”“並停復寺”。《續傳》二四《智實傳》:“武德七年,獫狁孔熾,屢舉烽爟,前届北地,官軍相拒。有僧法雅,夙昔見知,武皇通重,給其妻媵,任其僭溢,僧衆惘然,無敢陳者,奏請京驍捍(悍)千僧,用充軍伍,有敕可之,雅即通聚簡練,别立團隊,既迫王威,寂無抗拒。實時二十有一……致書於雅曰……雅以事聞……敕乃罷令還俗,所選千人,並停復寺。”

康國遣使至唐。《舊書》、《新書》《西域傳》。

八月,突厥分擾原、忻、并、綏等州,京師戒嚴。吉利、突利二可汗連營南下。秦王李世民禦之於豳州與突利可汗結盟遣人使於突厥。參見《通鑑》一九一、兩《唐書》一《高祖本紀》、《册府》一九。

傅奕又上疏排斥佛教。《舊書》七九本傳、《新書》一〇七本傳。參見武德九年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