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农村耕地流转调查情况分析

广西农村耕地流转调查情况分析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调查结果看,211户农户流转的296.4亩耕地全部以“出租”的形式流转,多数农户认为收取土地流转租金,然后通过给承租企业(老板)打工获得劳务费是最为稳妥的方式,对于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不太关心,也不愿意承担其中潜在的风险,对于土地入股分红方式不感兴趣。本次开展的调查,我们选择部分有耕地流转情况的村民小组进行,而绝大多数的村至今仍无土地流转情况。

李小雯

近期,广西调查总队深入南宁、柳州、来宾、桂林、百色等5个市19县(区)38个有耕地流转情况的村民小组,通过座谈会和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走访了211户农户,对农户耕地流转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耕地流转的特点

(一)旱地流转率高于水田、山区流转高于丘陵和平原

对有耕地流转情况的村民小组,抽样调查了211户农户,共有耕地面积1240.8亩,其中水田、旱地面积分别为823.0亩和417.8亩,涉及耕地流转的农户有136户,截至2014年底,耕地的累计流转面积296.4亩,其中:水田、旱地的累计流转面积分别为179.2亩和117.2亩,旱地的流转率(流转面积占其总面积的比重,下同)高于水田的流转率6.3个百分点。

分地势看,山区、丘陵、平原调查户的耕地面积分别为290.8亩、828.8亩、121.2亩;累计流转面积分别为98.0亩、170.0亩产和28.4亩,山区耕地的流转率比丘陵、平原的流转率分别高13.2个百分点和10.2个百分点。

(二)“缺乏劳动力”是促进耕地流转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守家中的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因劳动力不足,多数农户种粮只为满足本户口粮需要,没有能力开展更多的农业生产,因此,“缺乏劳动力”成为耕地流转的最主要原因。在调查的211户中,有72户因为“缺乏劳动力自愿流转”,占34.1%;有61户因为“种植效益低,不愿耕种而自愿流转”,占28.9%;有44户因“水利灌溉条件差,不愿耕种而自愿流转”,占20.9%;有43户因“周边耕地流转后改变种植习惯被迫流转”,占20.4%,有36户因“劳动强度大,不想耕种而自愿流转”,占17.1%;有12户因“缺乏生产技术而自愿流转”,占5.7%。

(三)耕地流转进度逐年加快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进度在加快,在调查的211户中,截至2014年底耕地的累计流转面积296.4亩,其中2012年以前、2013年、2014年流转的耕地面积分别为67.8亩、83.1亩和145.5亩,从调查的结果看,耕地流转进度逐年加快。

(四)流转耕地大多以长期流转为主

从流转年限看,短期流转(5年以内)、中期流转(5-10年)和长期流转(10年以上)的面积分别为124.1亩、22.6亩和149.7亩,占流转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1.9%、7.6%和50.5%,耕地流转以长期流转居多。据了解,多都数承租企业(老板)为了自身的长期发展,希望与农户签订30年以上的合约。

(五)“出租”是耕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中国土地流转政策鼓励以土地互换、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但我区耕地流形式仍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以“出租”形式流转。从调查结果看,211户农户流转的296.4亩耕地全部以“出租”的形式流转,多数农户认为收取土地流转租金,然后通过给承租企业(老板)打工获得劳务费是最为稳妥的方式,对于经营主体的经营状况不太关心,也不愿意承担其中潜在的风险,对于土地入股分红方式不感兴趣。

(六)耕地流转平均价格大幅度提高

本次调查的211户农户流转296.4亩耕地的平均价格(按加权平均数计算,下同)为660元/亩,其中:2012年底前流转的耕地平均价格仅为464元,2013年及以后流转的耕地价格上升到718元,耕地流转价格呈大幅上涨的趋势。但与劳动力价格上涨速度相比,耕地流转价格和收益仍较低,许多农民耕地流转的意愿不强烈,绝大多数仍抱观望态度。

(七)流转后的耕地种植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耕地流转后,流转耕地种植业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幅较大,而蔬菜、瓜果等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据调查,2014年在这些已流转的耕地上播种的农作物面积为374.6亩,比上年减少41.4亩,减少10.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1.0亩,比上年减少25.9%;而蔬菜、甘蔗、瓜果、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83.7亩、81.7亩、6.6亩和12.6亩,分别增长116.4%、2.4%、112.9%和15.5%。

二、农村耕地流转突显的一些问题

耕地流转后农民承包的零散土地得到了整合,对发展规模经营也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土地流转总体推进仍然缓慢

广西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地区,山多地少,耕地质量差,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为主进行小规模粗放经营,耕地细碎化严重,受到根深蒂固的土地观念影响,农民土地流转意识淡薄,土地流转进度虽逐年加快,但总体推进仍然缓慢,不少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抛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耕地流转进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本次开展的调查,我们选择部分有耕地流转情况的村民小组进行,而绝大多数的村至今仍无土地流转情况。

(二)流转后的耕地“非粮化”现象突出

据了解,流转出去的耕地多数用于发展经济效益较好的蔬菜、瓜果、药材、果树等作物,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农田“非粮化”现象突显,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加大。在本次调查的流转耕地中,2014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为43.0%,比上年同期下降9.25个百分点;2014年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为122.5亩和24.9亩,比上年减少25.5亩和34.5亩,下降17.2%和58.1%,粮食种植面积出现较大幅度调减的趋势。另一方面,在流转的耕地上种植果树54.4亩,比上年多了49.2亩,流转耕地中种植果树的面积是上年的10倍多。武鸣县双桥镇八桥村7队一黄姓居民反映,该队流转后的耕地大多用于种植沃柑,种粮面积减少,以前该队有400多亩的水田,目前仅有150多亩。

(三)流转后的耕地出现抛荒现象

受资金短缺等原因的影响,一些承租公司(老板)无法按时支付租金给农户,容易引起纠纷;同时,流转后的耕地也因资金短缺无法及时开展经营,出现撂荒现象。如贵港市港南区香江大自然现代农业公司,2013年底与港南区瓦塘乡新江村农民签订了为期30年的租赁合同,租用了上千亩的耕地计划搞现代农业开发,2014年种植了400亩左右的蔬菜,2015年因资金短缺无法继续种植,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租用地全部丢荒。

(四)“土地整理”“田块合并”存在一定难度

实施“以小并大”将打破农户耕地原有的形状,地块之间的地界将更加难以分清,农户担心合约到期以后,拿不回自己原来的那块地,因此,大部分农户不允许承租公司对流转后的土地进行整理及合并,反对“以小并大”,不利于经营业主开展大型机械化耕作,对推进现代化农业不利。

(五)部分农户法律意识淡薄出现违约现象

由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契约精神,虽然签订有合约,但却不按合约执行,出现违约现象,如:租赁的土地合约期未满,农户就要求收回或者提高租金等;承租方为了以后的长期发展,不得不妥协。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土地流转成功典型,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体会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使流转政策和成功范例家喻户晓,提高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

(二)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

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和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完善服务和管理网络;建立土地流转监测制度,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防止土地流转后“非粮化”甚至“非农化”的现象,有效措施遏抑流转后的土地闲置、撂荒等现象,严禁在流转的耕地上种植果树、速生桉等;加强对农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健全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

三、加大对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土地流转后承租的经营主体(老板)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资金短缺、贷款困难、道路不通、技术支撑不足等各种实际困难,各方面应加大对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经营主体关心的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辅助设施建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针对经营主体的信贷、保险支持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当放宽,放低贷款条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有关科技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及服务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