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预算的调整

预算的调整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预算的调整在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要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对预算进行适当的修订与调整是必要的。预算调整的审议工作通常应由企业预算管理部负责主持。

第四节 预算的调整

在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要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与可操作性,对预算进行适当的修订与调整是必要的。但这种修订与调整同预算的制定一样,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严肃的环节,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按照我国学者王斌的研究,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一、预算调整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是从整体上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并予以量化。全面预算是一个事先估计的结果,尽管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了各种变化因素,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不可预见的情况,加之上下管理层信息不对称。如实行超预算奖励制度时,预算执行单位在编制预算草案时故意打埋伏,目的是想轻松完成任务多拿奖金。再者,引入竞争机制后,经营目标的高低自然是决定主要经营者的依据之一。为了竞争获胜,取得经营者的资格往往会报出较高的预算指标,当预算无法完成时又会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基于上述内外原因,全面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总会有一定差异,有时甚至差异很大。决不能因有差异或差异过大就全盘否认全面预算的科学性,也正因为影响经营活动的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过多,经营风险增加,所以预算的修订与调整是预算实施过程中的必然问题和基本环节。

二、预算调整的程序化

预算的修订与调整是一个十分规范的过程,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

1.预算调整申请

如果需要修改或调整预算,预算执行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必须首先提出申请书,详细说明调整的理由(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执行原预算遇到的不可克服的困难或损失等)、调整的初步方案(具体的调整事项、调整方法等)、调整前后的预算指标对比(调整后的预算指标测算、指标前后对比差异、相应的补救措施等)以及调整后预算的责任人或执行人情况等。经上一级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请有关部门进行审议。

2.预算调整审议

预算执行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后,应经有必要的审议程序,并提出审议报告。预算调整的审议工作通常应由企业预算管理部负责主持。对于变动幅度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预算调整事项,应邀请企业财务以及相关影响责任单位或责任环节负责人参与。审议意见应说明审议参与人及审议过程、审议结果(同意、反对或补充修改内容)及相关支持理由。

3.预算调整、内部控制与授权管理制

经审议后的预算调整申请及调整实施方案,必须提交企业有关部门进行批复决策。从内部控制角度理解,授权控制是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

三、预算调整幅度的规范化

预算调整不是一种单一的行为,它涉及到公司本年度的战略实施和未来年度的战略规划,因此,对于预算调整幅度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予以规范化。如某股份有限公司的预算授权制度有关条款规定:(1)股东大会的职责是审批年度预算,审批年度累计调整超过20%的季度滚动预算;(2)董事会职责是审议审批预算基本制度、年度预算,审批年度累计调整超过10%但不高于20%的季度滚动预算;(3)总经理办公会的职责:预算启动,下达年度预算,审批年度累计调整超过5%但低于10%的季度滚动预算,下达滚动预算,审批超预算且与收入比例在预算比例5%之外的费用支付申请;(4)总经理组织预算执行,审批年度累计调整不超过2%但低于5%的季度细化预算;审批预算内且与收入比例在预算比例5%以内的费用支付申请;(5)财务总监:预算审核,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审批年度累计调整不超过2%但低于5%的季度细化预算。

在这里,各预算管理组织及责任人,都被赋予了不同的预算调整幅度,没有这一要求,就可能要打破预算及授权管理规则,从而不利于公司战略的实施,也不利于组织责任的清晰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