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标准普尔公司

标准普尔公司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6 企业债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一、评级机构及其评级指标体系何为债券评级?标准普尔公司的每个分析师仅关注一两个行业而非某一个等级,以保证其专业性和准确性。一旦评级确定,标准普尔公司将首先通知被评级公司和主要的承销商。

案例6 企业债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

一、评级机构及其评级指标体系

何为债券评级?债券评级是对债券进行打分,是对被评债券信用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国际市场上,独立的评级机构包括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它们主要从财务状况、按时还本付息的能力对债券进行评级。尽管各个评级机构对债券评级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均以AAA表示最高级别,D或者不评级表示最低级别。级别越高,债券的安全性及偿还能力就越高(见表3-4)。[8]

表3-4 各个评级机构对债券评级的代称及相对应的债券的级别

img24

二、标准普尔的诞生与发展

标准普尔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0年,该年亨利·瓦纳姆·普尔(标准普尔公司成立人)出版了《美国铁路与运河史》一书。随后他和自己的儿子亨利·威廉一起成立了H.V.和H.W.普尔公司(为其姓名首字母),并每年对《美国铁路与运河史》进行更新和补充。1906年,路瑟·李·布莱克成立了标准统计公司,提供非铁路类公司的财务信息,其更新频率高于普尔的更新频率。1941年这两个公司合并成了标准普尔公司,并于1966年被麦格劳·希尔公司收购,隶属于金融服务部门。目前,标准普尔公司已经具有评定1 700家企业、8 000家政府机构和700家公司债券信用评级的经验。

三、标准普尔的评级特征

(一)主动评级

所有公司都希望自己发行的债券能够得到较高的评级等级,每一个首次发行债券的公司都会得到一个预先值说明其债券最可能的等级。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美国公司发行债券总值超过1亿美金,标准普尔公司都会对其进行评级,不论其是否要求。

(二)评级主要用于参考

标准普尔公司自身给出的评价以及其对风险的评估是评级的主要依据。评级结果是对债券偿付能力的一个参考,并不能作为购买或出售债券的惟一依据。

(三)评级依据

公司评级所需要的信息主要由被评级公司提供,如财务报表等,或者来自其他的公开信息。标准普尔公司不会对被评级公司进行任何审计活动来进一步核实信息,因而其评级有可能会由于公开信息的增加,或者取得其他信息后而进行修改。如表3-4所示,标准普尔公司对公司债券的评级分为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两类,其评级主要考察发行债券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发生违约行为,债券的级别都会降至D(由于纠纷导致不能按时交付不视为违约行为)。

本节将主要阐述标准普尔公司对全球企业评级的过程以及其使用的评估方式[9]

四、标准普尔的评级程序

首先,分析师将会与管理层进行会面,这是整个评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总领性的一环。标准普尔公司的每个分析师仅关注一两个行业而非某一个等级,以保证其专业性和准确性。通过与管理层会面,可以了解到公司的主营业务,融资计划,管理方式以及评级所需要的其他信息。通常来说,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FO)将会代表公司做战略介绍,首席执行官会对公司各种业务提供具体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去生产场所或其他相关场所进行参观调查能够使分析师对公司业务有更具体的理解,但这并非必须的,尤其某些公司并不存在实际的生产场所。

1.前期准备

在和标准普尔公司进行正式会面前,公司相关人员可以就债券评级的任何问题事先和标准普尔公司的分析师进行沟通,当然,也可以根据公开信息准备评级所需(或者说能够帮助获得更高评级)的材料。在正式会面前,标准普尔公司也会要求被评级公司准备下列背景信息:近五年的审计报告,近期的多份中期财政报告,对公司业务和产品的描述,注册证明或其他同类文件。除此之外,被评级公司的行业信息也很重要,但不是强制要求的。一般来说,管理层提前提交一份会议流程能够使双方都更好地了解并预见会议的进程。当然,公司管理层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预见到标准普尔公司将提出的所有问题,所有前期没有准备好的资料随着会议的展开可以逐步补充完整。

标准普尔公司通常会对被评级公司所提供的信息签署严格的保密条款,不仅仅不会向第三方公司泄露,也会保证对公司除该评级小组外其他部门或团队保密。当然,这样的保密条款仅限于被评级公司提供的,公开信息,或标准普尔公司自己找到的信息就不在此列了。

2.会议内容

所有的准备活动和条款都已完备时,双方就可以进行一系列会面了。通常来说,标准普尔公司在会议中会提出以下方面的问题:

(1)行业环境与前景;

(2)对主营业务的总体分析,包括其业务数据分析以及同竞争对手公司的比较,财政政策及财政目标;

(3)独立会计;

(4)公司规划(包括公司收入,现金流状况,财务报表,市场分析等);

(5)资金使用计划;

(6)其他融资方式和后续计划。

标准普尔公司的评级并不以被评级公司的财政规划和管理层的预测为基础,而是取决于标准普尔公司对公司未来资产的预测。同时管理层的财政规划对评级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可以反映公司的管理计划,管理层如何评估风险,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它也反映了公司的融资计划和战略。

3.生成评级

当标准普尔公司的分析师和被评级公司的管理层会面完成后,评级委员会进行下一步骤。评级委员会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而是根据每个评级案例需要而实时组成的。一个评级委员会一般有五到七个成员,同时有一个主席来考察每个成员是否适合此委员会。

一般会由一个相关级别的分析师向评级委员会做一个情况介绍。这个介绍涵盖被评级公司的财政数据和对公司的全面分析,同时也会给出评估所用方法(关于评估方法下文会进一步解释)。这个介绍是分析师对被评级公司的经营环境,公司战略和融资计划的评估以及财政分析。如果是针对特殊项目的债券融资,介绍会涵盖这个项目的总体介绍和部分具体条款。

根据分析师的讲演介绍,评级委员会会给出评级,并通过投票进一步确认委员会对评级保持一致意见。一旦评级确定,标准普尔公司将首先通知被评级公司和主要的承销商。这样被评级公司可以针对评级结果公布后可能出现的公众反映提前做好准备。但为了保证结果的公正性,具体评级过程将不会向被评级公司公布。随后,评级结果将通过各种媒体发布。

4.后期监测

公布评级结果并不是整个评级过程的结束,公布结果后标准普尔公司将对被评级债券进行进一步跟踪关注和监督,期限至少为一年。通常监督者来自于评级团队,有时也会引入新人,从而可以通过新的视角进行关注。在监督期内,被评级公司需要和首席分析师保持联系,定期向首席分析师提供中期报告,年度财务报表,银行相关文件等。首席分析师也会就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和公司保持沟通。当首席分析师和公司管理层出现意见分歧时,公司可以根据严格的假设条件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说服首席分析师,从而得到正面的反馈意见。

被评级公司应该定期召开管理层会议,至少每年一次。这样可以保证首席分析师对公司事务有着实时的了解,包括公司经营状况,资金运营状况,是否和原计划符合或者对计划进行了合理的修改。除了与公司高层保持联系,参加公司管理层会议外,首席分析师也会和公司主营领域的员工进行讨论,主要内容包括所在行业概况,商业策略,财政前景和计划等,也会包括一些对竞争对手公司的探讨。这样首席分析师可以比较管理层的预见(通常较为乐观)与市场实际情况。

通常,如果公司的行为与其计划和目标保持一致时,就能保持管理层的信用,从而也就保证了所发行债券的等级。

5.修改评级

最后,根据跟踪观测和监督的结果,有时需要对债券的等级进行修改。但需要进行修改时,首席分析师在进行过内部调查后,先进行初步的回顾,然后将该债券添加至评级观察名单中。随后会再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管理层沟通并再次对评级委员会做一个讲演。评级委员会将通过评估后作出评级决定并通知被评级公司,随后发布评级更改的消息。这个过程和对新债券进行评级并无太大的差异,这也说明上一步骤即观测和监督对进一步评价的重要性。

五、标准普尔的分析方法

(一)分析方法概述

标准普尔公司的评级方法主要依据基础分析,其分析模型不断进步,以求反映公司面临的更大的复杂情况和不确定性。比如说,标准普尔公司的评级分析比过去更加强调现金流的充足性和流动性;其盈利分析仍隶属金融风险分析,但现在对行业风险分析和竞争力评估也有影响。总体来说,在过去的五六年中,标准普尔公司比过去更加注重会计因素和企业治理。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一直是评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是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正是如此,标准普尔公司需要比过去更加谨慎细致的考察管理层极其政策。

在整个评级过程中,风险评估是分析方法的主要考察对象,其中风险评估主要考察下列内容:

(1)商业风险:影响组织经营或提供服务的风险,可能是财务、法规或控制引起的风险。

(2)国别风险:一个国家不能履行财务承诺的风险。

(3)产业要素。

(4)竞争力。

(5)盈利能力:与同类企业进行比较。

另外,财务风险又是整个风险评估中一个重要环节,将其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考察:

(1)财政政策。

(2)会计。

(3)现金流充足性。

(4)资本结构。

(5)流动性。

(二)评级案例:中化香港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于2010年10月26日宣布,授予中化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化香港)拟发行的基准规模优先无担保债券“BBB+”的债务评级,中化香港将对这笔债券提供担保。中化香港是中化集团不可分割的子公司,是其进行国际贸易,投资和海外融资的平台,在不考虑外部因素时,对中化香港的信用评估主要考查如表3-5。

表3-5

对中化香港不考虑外部因素的信用状况评估为处于‘BB+’水平,这反映了其令人满意的业务风险状况和重大财务风险状况。由于对中化香港拟发行债券的评级反映了中国政府(A+/稳定/A-1+)在公司面临财务困境时将提供足够与及时的特别支持的可能性为‘较高’。因而,最终评级为“BBB+。

如果读者想对评级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去标准普尔公司网站参考其评级标准,其对每个风险要素都有详细的分析。

(供稿人:孔靓修改人:乔奇兵)

本章参考文献

[1]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发行与承销.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张雨萌,夏雪杨.对中国新股首次发行制度改革的思考.财税金融.

[4]母强,游颖.中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探讨.大众商务,2010(2).

[5]彭兴汉,王凌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果分析.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215~216.

[6]李崇江.关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问题的若干理性思考.开发研究.2005(3):106~108.

[7]刘琳,任芳.农行股份制改革历程.2010.

[8]甘言.试析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与上市.人大研究,2009(10):89~94.

[9]刘腾.农业上市效果分析.2010.

[10]窦尔翔,冯科.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11]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陈义华.保荐人制度的制度效应与有效制度设计.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5).

[13]王新亮.我国证券市场保荐人制度改革思路.经济师,2010(1).

[14]程翀云.我国证券保荐制度及其完善措施.晋中学院学报,2008(12).

[15]杨洪磊.证券发行上市中保荐人责任法律研究.经济与法,2009(9).

[16]骆祚炎.再论保荐人制度的有效性:一个博弈分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1).

[17]骆祚炎.贝叶斯博弈、可信威胁与保荐人制度有效性.经济体制改革,2005(3).

[18]黄湘源.发行人和保荐人合谋欺诈上市为何屡禁不止.金融经济,2010(6).

[19]朱姝.企业IPO成败皆因保荐人——中国PE腐败源于制度空缺.IT时代周刊,2010(7).

[20]胡鑫.环球经济形势下中国保荐人制度探微.岱宗学刊,2009(12).

[21]肖唯.浅析保荐人责任制度.经济与法,2009(9).

[22]张戡.刘怡.保荐人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4(5).

[23]刘志军.保荐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9(6).

[24]任生.吴晓东.浅析保荐人制度的价值.理论前沿,2003(1).

[25]刘朝晖,香港保荐人制度的持续改革及对完善内地保健制度的启示.特区经济,2006(5).

【注释】

[1]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发行与承销.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同上。

[4]陈峥嵘.部分国家和地区保荐人制度比较分析.证券日报,2003-08-04.

[5]陈义华.保荐人制度的制度效应与有效制度设计.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1(3).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11-01-17).http://edu.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

[7]任生,吴晓东.浅析保荐人制度的价值.理论前沿,2003(1).

[8]引自Investopedia。

[9]http://www.standardandpoors.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