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合理制定汇率政策

合理制定汇率政策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速度及效率,合理安排汇率调整的节奏,协调汇率调整和制造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

要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就必须合理制定汇率政策,实现制造业升级与规模扩张的有机结合。根据本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汇率调整能够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外汇市场的具体变动特征,制定合理的汇率政策,通过积极的外汇市场干预,把人民币汇率维持在最优水平上,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与规模扩张的有机结合。

8.1.1 适度高估本币,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

本书局部均衡研究显示,本币适度高估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一般均衡研究表明,一般均衡状况下存在汇率低估和高估的均衡解,但只有高估的均衡汇率才是稳定的。因此,要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就必须维持人民币汇率的适度高估。

首先,从观念上看,必须调整一味改善国际收支的观念,放弃升值导致国际收支恶化顾虑。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收支恶化,使得金融风险加大,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为此,当时确立了以改善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人民币贬值、结售汇制度等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扭转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利局面。但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也长期看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开始出现双顺差的局面,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不断上升,公众对人民币升值的顾虑有所下降。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恶化,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也有所恶化,公众担心人民币升值可能引起我国国际收支的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就必须放弃以改善国际收支为目标的观念,以增强制造业乃至宏观经济长期竞争力为政策导向,为长期利益不惜牺牲短期利益。

其次,从政策手段上看,应当积极利用当前的有利实际,实现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从近期来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上升势头有所放缓,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上还是处于顺差状况,人民币汇率还是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因此,我国货币当局可以利用外汇市场上存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利用我国国际收支比较有利的条件,实现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货币当局通过政策干预,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抛出本币,基本维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货币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加剧了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只要货币当局适当放松外汇市场干预力度,既能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扩张速度,又能实现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第三,从升值幅度上看,应当以使制造业厂商面临流动性约束为准。根据本书第6章的分析,使制造业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汇率是技术要素市场和外汇市场实现双重均衡的稳定的均衡汇率。因此,货币当局应当科学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均衡水平,尽量使汇率维持在该水平上。

第四,从配套措施上看,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必须加快促进内需的政策,避免人民币升值后外需下降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经济危机。要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确保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失业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8.1.2 逐步调整汇率,维持制造业的基本稳定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制造业一直在经济部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影响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促进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维持制造业的稳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课题。根据本书的研究,要维持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就要避免人民币的过度升值和汇率的剧烈调整。

首先,必须理性对待人民币升值压力,针对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施有差异的政策,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有效控制升值幅度和速度。当前,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既有商品市场因素,也有资本市场因素。从商品市场来看,带来国际收支顺差的因素主要是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深层次因素包括我国制造业生产的成本因素、技术进步因素、我国进出口的相关优惠政策因素等。从资本市场看,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包括国内外利差和预期等因素。这些因素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部分因素甚至是由政策加以维持的。在人民币升值之后,部分因素将会消失甚至反转,从而引起国际收支的反转。因此,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人民币升值之后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具体来说,要针对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具体情况,根据各类影响因素的特征,确定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速度,避免人民币汇率完全被动地由外汇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可以考虑小幅、频繁调整汇率,实现人民币的适度升值。这样,即使升值引起国际收支的恶化,其程度也会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其次,货币当局必须根据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合理实施汇率政策,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为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缓冲空间。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企业就无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只能退出市场,导致制造业行业的萎缩。因此,在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速度及效率,合理安排汇率调整的节奏,协调汇率调整和制造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

8.1.3 根据行业特征,调节实际汇率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背景下,必须从汇率政策、产业政策等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既克服汇率调整的不利影响,又给制造业行业制造适度的技术引进压力。在汇率政策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汇率的总体水平,更要研究各个行业面临的实际汇率,特别是一些重点行业的实际汇率。在汇率政策实施过程中,根据重点行业实际汇率所处区间,合理、适度地调整汇率,促进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可以根据行业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度的扶持政策,抵消汇率调整的不利影响。

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由于制造业各行业的成本及产品价格都不同,它们面临的实际汇率也存在差异。货币当局可以利用行业实际汇率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实际汇率,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那些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行业自身可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不需要赋予更多的优惠政策。

但是,对于成本偏高、不具有价格优势的行业,应当根据行业发展前景及其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差别对待。对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或者在我国制造业行业中比重较大的行业,应当通过配套措施实现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实际汇率贬值,为这些行业的升级创造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具体来说,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减税、技术投资补贴等政策手段降低其成本和产品价格,使该行业面临的实际汇率贬值,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部分甚至完全抵消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为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赢得时间。对于效率低下、没有发展前景同时对于经济社会意义不大的行业及企业,应当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契机,将这些产业挤出市场,加快它们退出市场的速度,从整体上加快制造业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

8.1.4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实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是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两大路径,汇率形成制度必须能够在有效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原则下实现技术路径的最优选择与兼容。由于各行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它们所面临的实际有效汇率也存在差异(徐涛、万解秋、丁匡达,2013),因此,在汇率形成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关注各行业的实际有效汇率。

一方面,在制订汇率政策时,应当根据制造业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相对效率,有所侧重,有效地促进制造业行业的产业升级。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其技术引进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不相同,如果汇率调整过程中不考虑技术升级路径的差异,就会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进程。因此,制造业在升级过程中就必然面临技术升级路径选择问题,汇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必须要偏重于效率更高的技术升级路径。

另一方面,汇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兼顾制造业产业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不能顾此失彼。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产业乃至一个行业来说,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升级路径。不能因为一个升级路径的效率低于另一路径,就完全放弃前者。现阶段,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不高,技术引进还是主要升级路径,我国制造业产品难以在国际市场成为尖端产品,产品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本币低估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决不能因此而一味回避人民币升值,反而要通过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使制造业产业转向自主创新,提高创新预期收益,促使制造业厂商放弃一味依赖技术引进的做法。这样,才能使我国制造业行业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提升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