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发展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我国商品市场较为发达,这为要素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迫切要求发展要素市场,以加快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思路。市场秩序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4]。

一、发展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我国商品市场较为发达,这为要素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迫切要求发展要素市场,以加快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发展要素市场的思路,要求“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1]。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思路。[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3]

(一)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资本在大多数生产领域仍然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发展资本市场是建立健全要素市场的核心内容,发展资本市场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有显著发展,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的比例偏低;资本市场不规范、不成熟,资本市场层次少,投资品种不足。因此,要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①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居民储蓄存款2011年底已达35万亿元,直接融资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合理化,是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效率、合理配置资本资源的必然要求。②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减少行政干预,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会计准则,强化信息披露,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等多项措施,使资本市场规范和成熟起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③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公司上市标准严格、信息披露和保护投资者要求严格、主要面向大中型公司的高层次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建立公司上市标准较宽、投资者自担风险程度较高、面向中小公司的较低层次的资本市场。④资本市场还应有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和投资工具,逐步形成多层次(主板、二板、三板)、多产品(股票、债券、金融期货)的资本市场。

(二)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

产权市场能提供企业产权交易各类服务。产权市场的发展能活跃企业产权交易,丰富企业配置要素资源的方式,降低企业兼并和重组的成本,有利于发挥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我们要大力发展产权市场,推进企业特别是国企的兼并和重组。土地市场通过租金和土地价格信号,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要发展土地市场,改变引发腐败的土地行政批租的做法,采用公开招标、拍卖商业用地的市场办法。劳动力市场能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价格信号,工资差异调节劳动力供求,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发展多层次劳动力市场有利于扩大劳动者的择业范围和扩大就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取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种种歧视。技术市场是技术交易的场所,技术市场能发现技术价格和实现技术价值。发展技术市场能加快技术推广,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加速特定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步伐而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三)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要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我们在制定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和法律时,不仅要考虑国有经济的市场主体,同时要考虑平等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市场主体,要逐步取消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差别待遇。要清除阻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各种障碍,特别要坚决清除各种政策性障碍,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为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行政审批。

二、完善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首先,要建立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就是由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市场供求关系形成要素价格和资源价格的机制,就是在市场形成价格的基础上理顺比价关系和差价关系。不同要素和资源价格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对比,形成要素比价和资源比价体系。不同流通环节、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质量的同种要素和资源不同价格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形成要素差价和资源差价体系。其次,主要是“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现在不少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源价格偏低,导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使资源价格反映环境成本。最后是必须实行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管理制度。大多数商品由市场定价,极少数商品、公益性事业和劳务由政府定价。例如,学费是政府定价。市场形成价格,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市场价格撒手不管,政府必须在对市场价格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的同时,还要时对市场价格进行必要的微观规制。

三、规范市场秩序

(一)市场秩序

市场机制是在一定的市场秩序中运行的,市场秩序是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根本条件。

市场秩序既是指市场运行的有序状况,又是指市场运行中必须遵循的各种“游戏规则”的总称。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的根本条件。没有规则市场运行就会无序,市场无序就会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甚至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市场秩序主要包括市场主体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市场运行是由市场主体来进行和推动的。市场主体主要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行为构成市场运行。我国市场运行存在无序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缺乏法制规范,如非市场主体能进入市场。同时,市场交易秩序不规范,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违规、违法行为。突出的表现是存在假冒伪劣商品、商标侵权、虚假广告等各种形式的欺诈现象,存在“信用缺失”的各种问题,存在消费安全问题和交易回扣问题等。

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4]。首先要搞好市场秩序建设规划。其次要加强市场主体的法规建设,使所有市场主体有法可依,用完善的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再次,要加强市场交易秩序的法规建设,保证平等竞争,公平交易,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后要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和完善市场监督。

(二)完善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是国家依据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为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制定的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它实质上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形式规定下来的用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的市场运行准则,使市场行为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仲裁规则等。

1.市场进出规则

市场进出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哪些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可进入或退出市场,都必须明确规定。凡是符合市场进入规则的市场主体和客体,都可自由进入市场;凡是违反市场进入规则的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都不允许进入市场。凡是符合市场退出规则的市场主体及市场客体,都必须使其退出市场;凡是不符合市场退出规则的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则不应让其退出市场。市场进出规则具有规范市场主体的四个作用:①规范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格;②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规模与范围;③规范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的行为;④规范市场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市场进出规则对市场客体的规定有:商品必须名实相符,任何假冒商品不得进入市场;商品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劣质商品不得进入市场;商品的效用要符合消费者利益,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品不得进入市场;商品价格、计量和包装等必须符合要求,价格未标明或标错、短斤少两、包装破损的商品不得进入市场。

2.市场竞争规则

市场竞争规则是指国家依法确立的维护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的规则。它是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和竞争活动的根本准则,具有迫使市场主体执行的强制性。市场竞争规则要充分体现和反映竞争者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要求。这主要是指:①各市场主体按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的机会均等;②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机会均等;③各市场主体税负公平;④各市场主体在就业和经营方面的机会均等。市场竞争规则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在于消除各种特权和垄断,把各种特权从市场上排挤出去,打破人为垄断,使所有市场主体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3.市场交易规则

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经营活动的准则与规定,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基本准则。市场交易规则的基本职能是规范市场交易方式和市场交易行为,它主要包括:①禁止强买强卖,禁止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②公开交易,明码实价,禁止黑市交易。③实行等价交换和交易货币化。④市场交易规则化,包括交易场所、计量器具、交易方式等都要按规则进行。

4.市场仲裁规则

市场仲裁规则是对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发生的矛盾和纠纷规范处理的规则。各市场主体进出市场,开展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会发生各种矛盾和纠纷,为了协调解决这种矛盾和纠纷,需要有市场仲裁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由市场仲裁机构根据公平原则来执行。要加强市场仲裁规则和市场仲裁机构建设。

(三)规范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为了市场有序运行,除了有完善和系统的市场规则外,还要有市场规则的执行者——市场组织。市场组织一般包括市场流通组织和市场管理组织。这里所说的市场组织主要指市场管理组织。市场管理组织是市场自身的管理和组织系统。它主要包括国家设置的专门从事市场活动管理的机构和各种类型的市场中介机构。国家设置的专门从事市场活动管理的机构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政法系统的有关机构、监察系统的有关部门。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中介组织迅速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大致可为以下四类:①行业自律性中介机构。其组织形式是各类行业协会,主要从事行业内企业间的协调、信息交流、咨询、培训等专项服务。②带有部分行政职能的半官方性质的中介机构。它具有法人地位,职能是协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并提供相应的服务。③从事经纪类业务的中介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等具有经纪人性质的法人实体。④从事经济鉴证类业务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和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和资信评估事务所等。这类机构提供的服务专业性强。市场中介组织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中介组织发展过滥、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存在一些市场中介组织擅自经营、扰乱市场和政企不分等问题。因此,要重视中介组织的建设,使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

(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行为规范,是以信用交易为主流的市场经济内在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安排,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

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容看,社会信用体系可分为狭义社会信用体系和广义社会信用体系两类,狭义社会信用体系分为信用调查(征信)体系、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广义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狭义社会信用体系、信用规范体系、信用中介体系和信用宣传教育体系。从社会信用主体看,社会信用体系是由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组成的信用体系,从社会信用发生的领域看,社会信用体系是由公共信用、经济信用和伦理信用组成的信用体系。

当今世界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私人征信)模式,另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政府和中央银行主导)模式,第三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行会协会)模式。各种模式各有优劣,分别适合不同的情况。

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因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基础。其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其他制度,如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宏观调控制度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甚至是市场经济体制其他制度的基础。再次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就是信用的全球化,是以信用全球化为基础和保证的。最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首先是我国社会信用缺失,存在大量的失信现象,甚至出现了中介组织失信的严重的信用危机。其次是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主要是信用记录缺失,信用评估欠缺,信用信息数据库不完善,信用服务市场滞后。再次是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信用激励和惩戒,失信成本低。最后是社会信用宣传教育不到位,缺乏全面的协调的统一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持续性。

健全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重大任务。其实,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持,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认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督,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是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形成了上海模式、深圳模式、浙江模式和湖南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社会信用建设模式。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弱、时间短、问题多,根本的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信用记录,加快联合征信制度建设,特别要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其次,要健全法律法规的信用规范体系。道德伦理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规范道德伦理信用,同时要健全法律法规这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强化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再次,要加强信用中介组织建设。提高信用中介组织定位的准确性和独立性,提高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大力消除中介组织自身存在的危害极大的失信问题。最后,要大力加强社会信用的宣传教育,要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努力推进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页。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