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及环境现状

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及环境现状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北京自然资源概况北京市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全市土地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北京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工作。4.景观格局近年来,北京市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对北京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村容村貌的美化加快生态景观的打造。这就是休闲农业与乡村

(一)北京自然资源概况

北京市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全市土地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耸,东南低缓。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京天然河道自西向东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没有天然湖泊。全市有水库82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2013年平均气温为12.8℃,全年降水量578.9毫米,年度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截至201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户籍人口1316.3万人。

北京地形地貌多样,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其中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平原区面积占38.6%。山区果林业发展迅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核桃、板栗、柿子、苹果、桃、梨等,这些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来源,而且还为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区农业资源丰富,已建立了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度假村等多种农业园区。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还拥有强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环境建设情况

乡村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须充分认识到保护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发展地区注重从环境方面加强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方面的投入,开展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五化”工程。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地区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加强对危旧房屋的更新改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1.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管理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北京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工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环境脏乱现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北京市自2006年在门头沟区王平镇进行垃圾分类试点以来,不断扩大试点规模,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垃圾处理方面,坚持“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倡导消费节约理念,多数乡村旅游发展地区建立了垃圾处理制度,垃圾实行户分类、村集体收集、定期清运、乡集中处理的模式。在垃圾分类方面,部分农户实现了自觉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灰土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几类,但也存在很多环保意识相对较差的农户,仍然将垃圾混为一体进行堆放。

2.污水处理

近年来,北京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1年,北京市共有800多个村庄建设了小型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量也逐渐增大。由于农村地区居民居住较为分散,目前大部分村庄没有统一的排水管网收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难度较大。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养殖粪污和生活污水对饮用水源的污染,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由于农村村庄布局分散,人口居住密度低,村镇污水处理主要采用分散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和接入市政管网模式3种。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其次是集中处理模式,即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在一处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在村庄相对密集、乡村旅游比较发达的区域多是此种处理方式。市政管网模式是收集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村庄污水。这种模式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管理方便等特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既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功能定位,又带动了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经济的发展。

3.能源利用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消费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随着我国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国家对新农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也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措施。在提出农村能源建设方针的基础上,加快新农村能源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沼气、省柴节煤灶、能源下乡等活动。虽然农村有巨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潜力,但由于农村能源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混乱等各种原因,在能源利用方面,农村传统能源结构仍然没有发生改变,多是直接燃烧秸秆和薪柴等非加工生物质产品。目前煤炭在农村能源中占有很大比例,取暖方面主要以燃煤来原料,少数地区使用了太阳灶、节能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如煤炭和薪柴的直接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和灰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一些动物的粪便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大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能源。

4.景观格局

近年来,北京市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对北京乡村旅游重点发展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村容村貌的美化加快生态景观的打造。休闲农业以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为重点,把农业种植、农艺景观、新农村建设和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生态景观吸引游客来此观光、休闲、娱乐和度假。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由于相对资源短缺,特别是耕地资源短缺,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构成伴生、关联的矛盾。人口拥挤,生活空间狭隘,生活节奏快,给城市内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形成一种特殊的“城市病”。而治疗这种“城市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到农村去,去享受清新的空气、空旷的田野、质朴简单的生活。这就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出现的基本原因。城市中人的生活环境需要调节,需要到农村进行改善、放松城市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这就构成了城市对农村的一种消费需求,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城市化催动休闲农业的产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农村繁荣起来。并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城市标准,农村具备了城市的基本功能,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形式,为推动城乡交流、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物质载体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北京作为最早开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城市,具备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环境。北京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北京农村居民聚居地为地域核心,以京郊农村居民为经营主体,以乡村社会为背景,以北京常住居民短期出游为主要目标市场,以郊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把农业种植、农艺景观、新农村建设和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并且与其他旅游景点相配合,成为城市居民丰富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和农家生活、享用农业成果以及休闲健身的绝好选择。

目前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休闲度假三大类型,地域布局呈现近郊、中郊平原区、远郊山区三大圈层结构,与风景旅游区相结合,形成十大发展基地。其中,观光休闲农业型以农园观光型、采摘型、渔场垂钓型、观赏狩猎型、森林旅游型、生态科技观光型、综合观光型等为主。民俗文化休闲以古村落观览型、农事体验型、度假休闲型、传统教育型、科普教育型、新村风貌展示型为主。休闲度假村主要有以温泉为依托的康体休闲度假村、以生态农业为依托的生态度假村、以体育设施为依托的运动健身型度假村、以森林为依托的休闲型绿色度假村、以旅游房地产为依托的别墅型度假村、以民俗风情和古村落为依托的乡土文化型度假村、以自然风景旅游景点为依托的山地休闲度假村等。

《北京市2014年统计年鉴》统计显示,2013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有1299个,全年接待1944.4万人次,经营总收入27.36亿元。从事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接待户8530户,接待人次1806.5万人次,总收入10.2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