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都市农业的产业融合属性

都市农业的产业融合属性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于1935年所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青鹿四郎将都市农业归纳为三个特征:存在于都市或周边地区;集约化很高的特殊形态农业;经济上依附于都市经济。这一政策宣示,正是完整体现了包括都市农业在内的现代农业的产业融合属性。

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于1935年所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青鹿四郎将都市农业归纳为三个特征:存在于都市或周边地区;集约化很高的特殊形态农业;经济上依附于都市经济。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与农村进一步相互融合而产生的、融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其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乡之间差别逐步消失,农业同工业、乃至服务业进一步结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

(一)都市农业是多功能农业,不仅有经济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的功能,这与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副食品作为惟一功能的城郊农业完全不同。都市农业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之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期盼和探索,它深刻地表现了城乡关系的新变化,由原来的相互排斥、对立,变为互补、融合。农业的存在,已经成为健全、优美的城市的一种客观需要。

(二)都市农业高度集约化是农业同工业进一步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发达形态的农业。工农业的融合是一个浅层次向深层次逐渐演化的过程,第一阶段是通过机械力代替人力以及通过化肥改变农业的局部环境,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业设施化,第三阶段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动植物生命过程的完全控制,最终实现农业和工业的融合。

(三)都市农业高度的市场化,使其对第三产业的依存度空前提高。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都市农业对城市经济的依附,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第三产业的依附与融合。

因此,从都市农业的实质内涵可以看出,城乡统筹、产业融合,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中明确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这一政策宣示,正是完整体现了包括都市农业在内的现代农业的产业融合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