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行为科学阶段

行为科学阶段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广泛流传和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开始逐渐形成。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广泛流传和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这些理论多着重于生产过程、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未对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重物轻人、严格管理的思想在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劳资关系日益紧张。 这促使管理学家开始重视生产中物质条件以外的人的情绪和积极性对劳动生产中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开始逐渐形成。 这是继古典管理理论之后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2.3.1 行为科学阶段管理实践及其思想

行为科学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时期,前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后期是以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 这些管理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力图克服科学管理理论的弱点,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人的需要、人的相互关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1)行为科学的早起理论——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的发展是从人际关系学说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最初始于著名的霍桑试验。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开展试验研究,分析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1927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作为顾问加入试验活动,直到1932年结束。 研究人员在前期进行了照明试验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对不同的工作小组提供不同的照明强度、工资报酬、休息时间、工作日长度等条件,但试验结果却发现,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的改善与否并不能明显地影响劳动生产率。 随后,研究人员进行了两年的访谈试验,由工人自由选择话题进行倾诉,从而获得了大量有关工人态度的第一手资料。 研究人员发现,工人的劳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有关。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看法,研究人员又进行了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观察计件工资下一个生产小组中的工人在集体工作时的表现,结果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都在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而奖励性的计件工资也并没有对提高生产效率产生太大的直接刺激。 因此,群体的标准和群体的压力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因素。 在总结霍桑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33年,梅奥出版了其代表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职工是社会人的假设

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假设为“经济人”,即认为人都是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理性动物,工人工作是为了追求最高的工资收入。 梅奥则把人假设为“社会人”,认为工人并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

(2)提高工人的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良好的物质条件一定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梅奥认为,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多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 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 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为此,不仅要为工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还要创造一种工人参与管理、自由发表意见、同事之间及上下级之间坦诚交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古典管理理论只承认正式组织,并把正式组织看作是达到最高效率的唯一保证。 梅奥认为,在企业中除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差别。 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梅奥认为,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梅奥的贡献在于推动了对工作场所中人的因素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管理学发展的新领域。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虽然在纠正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方面有贡献,在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也有偏颇之处,主要是在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时忽视了正式组织,在强调感情和社会因素时忽视了理性和经济因素。 实际上,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正式组织而不是非正式组织。 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虽然重要,但理性和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很明显,在古典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之间有一条鸿沟:古典管理理论只承认理性和经济因素,只承认正式组织,把正式组织看作是达到最高效率的唯一保证;人际关系学说则强调人性和感情因素,偏重非正式组织。

资料链接

松下电器公司的“出气室”

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属各个企业里,都设有一个被称为“出气室”的“精神健康室”。 那些被烦恼之事搞得怒气满腹的工人,可以走进“出气室”出气:拿起棍子朝着安放在那里的象征着经理、老板的橡皮塑像揍个痛快,等他将满腔怒火统统发泄出来之后,再进入“恳谈室”,与等候在那里的态度十分谦和而热情的职员交谈,将心中剩余的不平之气尽情地发泄出来。 据称,这种办法有利于情绪调整,能有效地降低职工发病率,提高劳动效率。

•重视员工心理精神健康,才能保证员工有好的状态。

【小思考】

你如何看待人性? 人从事工作仅仅是为了收入吗?

2)行为科学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是以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过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寻求有效的办法,以便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有关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及人性的研究

行为科学认为,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士气。 要提高士气和激励士气就要研究人的行为是什么决定的,是什么推动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 人们研究认为,人的各种行为,都出自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各种需要。 人们的需要或动机确定了人们行为的目标,人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种从人们内在需要出发,推动人们采取某种有目标的行为,最终达到需要满足的过程,就是激励的过程。 管理者若根据被管理者的需要和动机进行激励,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这方面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影响人们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可以维持职工的满意,后者才能对职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格拉斯·麦格雷氏的X—Y、威廉·大内的Z理论、佛鲁姆的期望理论等。 有关详细内容将在第8章中介绍。

(2)关于领导及领导行为的理论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一个动态影响下属行为的行为过程。 领导者通过实施领导行为去引导和激励下属去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因此,领导者的个人品质、行为方式、领导方式对管理的成败有重要影响。 有关领导方面的理论主要有坦南鲍姆和施米特的领导行为统一体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论、费特勒和赫塞的权变领导方式等。

(3)关于企业群体行为的研究

在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群体行为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一个组织中面对许多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群体,领导者必须正确掌握和处理群体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行为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动力、信息交流和群体及成员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

2.3.2 行为科学思想阶段的特点

(1)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科学管理思想阶段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视了人,行为科学思想阶段则主张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这是管理科学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 行为科学思想阶段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学说,但其共同的特点是重视人在组织中的关键作用,认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 管理者要善于激励和领导其他人,必须学会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

(2)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行为科学注意吸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人的行为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认为人们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物质利益,也不仅是为了建立社会关系,人的行为的动机和需要是复杂多变的,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就是人的动机、人的需求、人的行为的激励和领导方式等问题。 行为科学重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民主型、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