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广泛流传和实际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率。于是,行为科学便应运而生了,这是继古典管理理论之后管理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行为科学理论运用于管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广泛流传和实际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率。但是古典管理理论沿用亚当·斯密的思想,将人当成“经济人”,主张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较多强调科学性、纪律性、精密性,而对人的因素关注较少,把工人当成了机器的附属物,或者认为人与机器没有差别,这就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20世纪20年代,一方面,工人的反抗运动不断高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得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的行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利润。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于是,一些学者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一些问题,如人的动机、情感、行为与工作的关系等,以及如何按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于是,行为科学便应运而生了,这是继古典管理理论之后管理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行为科学研究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它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霍桑试验;后期从50年代开始,并正式称为行为科学。

一、霍桑试验

毫无疑问,行为科学对管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来自霍桑试验。该试验开始于1924年,最初是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由于该项试验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起初,研究方案是由西方电气公司的工业工程师们自行设计并组织实施的,目的就是检查不同的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经过几年的研究,工程师们发现照明强度与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不能解释目睹的工人的行为。

1927年,西方电气公司的工程师们邀请哈佛大学的艾尔顿·梅奥教授加入研究,试验又重新开始,并一直持续到1932年,进行了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新的试验包含了大量的试验方案,其中有工作的重新设计、改变工作周和工作日的长度、在工作中间引入休息时间,以及个人工资计划与群体工资计划的比较等。例如,其中一项试验就是用于评估群体计件奖金制度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计件奖金制度对工人生产率的影响小于群体的压力、接纳和安全感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因素。

经过霍桑试验,梅奥还得出以下结论:行为和工人的情绪有密切关系;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生产率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这些结论导致企业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对人的因素有新的重视。

二、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工人是“社会人”,金钱并非刺激他们积极性的唯一动力,满足他们对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的和心理的需要,对提高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满足工人的社会需要,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霍桑试验表明,生产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工人士气的高低,即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协作精神。而工人士气的高低,则取决于他们的社会需要被满足的程度,如他们的工作是否被上级、同事和社会承认等。工人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进而生产率也就越高。

3.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情感、习惯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这些无形组织具有特殊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重视正式组织是很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共同影响企业生产率。

人际关系学说的问世,开辟了企业管理和管理理论的新领域,并且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更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的全面发展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行为科学理论运用于管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关于个体的需要和动机的研究。在这方面著名的理论有: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V.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等。

2.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的研究。在这方面最著名的理论是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Y理论”。简要地说,X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消极观点,它假设人们缺乏雄心壮志,不喜欢工作,总想回避责任,需要在严密地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Y理论则提出了一种积极的观点,它假设人们能够自我管理,愿意承担责任,以及把工作看做像玩一样。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最恰当地抓住了工人的本质,对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3.关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解释个体为什么要加入群体、群体结构模式、群体规范以及群体中的信息沟通等问题。

4.关于领导方式的研究。该方面著名的理论有领导特质理论、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菲德勒等人提出的权变理论等。

以上这些理论将在本书第四篇“领导”中进行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