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以往相比,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正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成为引领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将为我国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创造重要条件。

与以往相比,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正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突出亮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成为引领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将为我国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创造重要条件。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是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重要前提

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是全球经济的基本趋势,服务型经济成为高收人国家的突出特征。进人中等收人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迈向高收人国家行列的重要前提。

1.服务业大发展是全球经济的基本趋势

根据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服务业大发展将成为全球经济的基本趋势。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经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即全球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例如,1980—2004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6%升至68%,高收人国家甚至达到72%,中等收人国家达到53%,低收人国家为49%。在服务业就业占比方面,2009年高收人国家为68.5%,中等偏上收人国家为56%,中等偏下收人国家为47.3%。[2]

2.发展服务型经济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突出特征

比传统工业、农业附加值更高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是一个国家进人高收人国家行列的必经之路。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一场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结构性变革,即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见表1-1)。2004年,美国这一比重为77%,法国为76%,英国为73%,日本、新加坡韩国分别为68%、65%、56%。从服务业就业占比情况看,2009年高收人国家达到68.5%。[3]

表1-1 不同类型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与服务业就业比重 (单位:%)

注:第一,国家分类根据世界银行标准划分,即以2009年人均GNI划分为四个类别,低收人国家、中等偏下收人国家、中等偏上收人国家和高收人国家。划分标准分别为:低于995美元、996~3945美元、3946~12195美元、12196美元及更高。第二,数据时间样本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主要是2009年数据,共171个有效样本,其中个别国家由于缺乏数据,使用的是2008年或更早年份的数据。服务业就业比重由于2008年和2009年数据严重缺乏,使用的主要是2007年数据,共110个有效样本。
资料来源:江小涓:《服务业增长:真实含义、多重影响和发展趋势》,《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二)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十三五”,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不仅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将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结构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凸显

(1)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00—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3.97万亿元左右增长到34.16万亿元左右,扩张了7.6倍,服务业增加值基本实现每五年翻一番(见图1-1)。2012年是一个拐点,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规模首次超过工业增加值(24.02万亿元)。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4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16万亿元,比第二产业高出6.76万亿元,服务业规模超过工业规模已是大势所趋。

图1-1 2000—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2016年2月29日。

(2)服务业增速超过工业。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在绝大多数年份都超过了工业增加值增速。自2001年第二产业中工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被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后,15年间有11个年份的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速。2015年,我国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为6.0%,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为8.3%,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高出2.3个百分点(见图1-2)。[4]可以说,在工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服务业不仅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3)服务业开始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导力量。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对国内GDP增长的拉动为3.7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对国内GDP增长的拉动持平。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对国内GDP增长的拉动为3.5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0.1个百分点(见图1-3)。

2.服务业占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0.5%,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2000年的平均水平(70.1%),而且也低于同是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国。总的来看,与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至少低10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低20个百分点(见图1-4);与进人工业化后期的实际需求相比,至少相差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服务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图1-2 2001—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速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2016年2月29日。

3.走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战略目标

图1-3 2000—2014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

注:拉动是指GDP增长速度与三次产业贡献率之乘积。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

图1-4 2013年中国与部分国家服务业占比情况

注:中国为2014年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

(1)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将达到58%左右。从“十二五”期间的情况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即从43%提高到47%。而实际上2015年我国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50.5%,高出“十二五”目标3.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十三五”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是有可能的。预计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0.5%提升到58%左右,有可能接近60%。由此,我国将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2)服务业将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初步测算,如果“十三五”要使服务业占比提升到58%左右,就需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8%左右。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4.2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为此,建议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作为“十三五”重要的约束性目标。

(3)服务业规模将超过50万亿元。自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13.6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4.2万亿元,实现了规模上的倍增。如果“十三五”继续保持这个增速,即便略低1个百分点,即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8%~9%,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也有望从2015年的34.2万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50.2万亿~52.6万亿元(见表1-2)。

表1-2 “十三五”服务业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以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为基数,按照8%和9%的增速测算未来几年服务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三)以服务业为主导引领经济新常态

“十三五”期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实现这一重大目标,既可以在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促成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又能够引领就业扩大、创新创业、利益协调以及绿色环保的发展新常态。

1.形成经济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十三五”期间,如果服务业能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或者略低一些(即8%~9%),我国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将会实现倍增,达到50.2万亿~52.6万亿元,从而为我国经济保持6%~7%的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奠定重要基础。这样,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将达到85.5万亿~91.34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1.1万美元,我国就有望由中高收人国家成功迈人高收人国家行列。[5]

2.形成新增就业不断扩大的新常态

有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达70万~80万人。到2013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6]也就是说,就业问题既和速度相关联,也和产业结构相关联。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将是扩大就业的主要载体。未来五年,我国每年需要消化大学毕业生600万~700万人,而且2.4亿的农业就业人口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要转移到城镇。面对如此严峻形势,要有效化解中长期的就业压力,必须依靠服务业的大发展,形成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的新格局。

“十三五”如果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与当前GDP吸纳就业能力相同(150万~170万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每年吸纳的就业将至少达到1350万~1530万人,[7]这将有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以及每年新增劳动力。

3.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常态

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具有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特征,这将明显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逐步实现由依赖资源要素投人和高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注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环境友好的增长模式转变。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因素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变革。根据初步测算,如果未来五年服务业占比由50%提高到55%,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将下降14%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下降18%左右。[8]以服务业为主导走出一条以较低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路子,将为我国乃至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创造积极条件,也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4.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1)以服务业拓展创业空间。由于服务业对资本规模的要求不高,其创业的门槛和难度低于制造业,过去几年迅速成长的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如亚马逊(Amazon)、谷歌(Google)、脸谱(Facebook)等国际服务业巨头。以北京中关村为例。2013年,中关村现代服务业总收人突破2万亿元,比2011年1.3万亿元增长了53.8%,占中关村企业总收人的比重为66.7%,比2011年的61.8%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9]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服务业门类繁多,个性化、差异化程度高,可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大数据、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给传统产业带来模式再造的机遇,许多传统产业可以通过在线定制实现大规模的去中介化,引发新一轮的创业潮。

(2)以服务业引领创新浪潮。随着服务业市场开放,在巨大的消费需求引导下,我国有望迎来巨大的创新创业浪潮。以“滴滴”“快的”为例。这两家成立不足三年的打车软件公司,已经对传统的出租车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传统的家政业也出现了相应的APP,家政O2O模式开始市场化。可以预期,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传统服务业将采纳“滴滴快的”的服务模式。

5.引领利益结构逐步优化的新常态

(1)以服务业主导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无论是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与人直接相关,而与资本要素相关度较弱。由于服务业高度依附于人的发展,对不变资本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对可变资本的要求较高,因此服务业的劳动者报酬占比普遍要高于工业。从其他国家看,劳动者报酬与服务业占比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总体而言,服务业占比越高的国家,其劳动者报酬占比越高的概率也比较大(见表1-3)。从我国的情况看,根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测算,2006—2012年期间我国各省服务业占比与劳动者报酬占比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7,服务业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占比提高0.38个百分点。“十三五”,如果我国服务业能够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劳动者报酬占比就有可能提高3.8个百分点,即从2013年的45.6%提高到2020年的49.4%,达到50%左右。[10]这将扭转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实质性优化国民收人分配格局。

表1-3 各经济体2010年服务业占比与劳动者报酬占比 (单位:%)

注:劳动者报酬按当年所在国的本币计算;服务业占比的数据,加拿大为2008年数据,法国为2009年数据,南非和墨西哥为2011年数据;本表按劳动者报酬升序处理。
数据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3》整理。

(2)以服务业主导扩大中等收人群体规模。从国际经验看,服务业快速发展将大大促进中产阶层的发展和壮大。以美国为例。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间,伴随服务业主导格局的形成,美国白领阶层的规模扩大了5倍。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我国目前中产阶层占人口比例只有25%左右,但随着服务业持续发展,其吸纳就业和创造收人的能力不断上升,估计到2020年中产阶层的比重可能达到35%~40%。“十三五”,如果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就业的人口将不少于4亿。无论是金融、现代物流、研发等生产服务业,还是教育、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都具有培育和形成中产阶层的巨大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