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分论点为全篇分段的基本框架

以分论点为全篇分段的基本框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身优势和这种优势形成的不利是常见的一对矛盾,令人们难以权衡。著名的篮球巨星科比·布兰特是美国NBA联盟中出名的刺头,他桀骜不驯,与其他球员难以相处。当时全美国的媒体和众多的球迷都对他口诛笔伐,球队也陷入困境。文章的主体是围绕中心论点的材料。

在一篇1万字左右的文章中,一个中心论点提出来之后,有多个分论点具体展开,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中心论点。在考试中,我们看到一个题目的时候,思维一定要简洁,首先要找到确切的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只需要一两个分论点就可以说清楚,甚至不需要分论点也能讲清,这才是我们考试中的基本思路。

为了把分论点与结构的关系讲清楚,我们先着重讲如何去发现中心论点,这是审题的重点,而确立中心论点,将它放置到文章的合理位置上,这是论说文结构的主轴问题。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2014年的MBA考试大作文真题。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生物学家发现雌孔雀往往选择尾巴大而艳丽的雄孔雀作为配偶,因为雄孔雀的尾巴越艳丽表明它越有生命活力,后代的健康越能得到保证。但是这种选择也产生了问题,孔雀尾巴越艳丽越容易被天敌发现和猎获,生存反而受到威胁。

模考范文

发挥优势 不畏艰险

生物学家对孔雀的研究,让我发现在自然界的进化中,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又会对自己的生存安全产生影响。不光是孔雀如此,猎豹也是这样。猎豹是自然界中跑的速度速度最快的生物,但它的持续奔跑时间只有十几秒。他在捕猎中一旦连续几次失败,就可能力竭而死。但这个族群还是选择了速度,坚持这种进化方向,因此它们也成为自然界中最优秀的猎手之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身优势和这种优势形成的不利是常见的一对矛盾,令人们难以权衡。但作为已经走入了社会、投身职场的我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坚持发挥自身优势。这样的坚持也许使我们遇到强大的阻力,甚至被环境扼杀。但还是要相信时间,相信奋斗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著名的篮球巨星科比·布兰特是美国NBA联盟中出名的刺头,他桀骜不驯,与其他球员难以相处。但他毫不顾忌,每天早上四点都会出现在洛杉矶的街道上进行跑步训练。在他眼中只有一个目标——超越乔丹。当时全美国的媒体和众多的球迷都对他口诛笔伐,球队也陷入困境。但在全世界都在对他无情批评的时候,他一天天把自己刻苦训练成一名比赛场的冷血杀手,终于将球队带回联盟第一的位置。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任何你眼中的正确和真理,都有可能招来阻止你前进的负能量。但只有你,坚持并且不畏艰险的你,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在企业的经历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确实遇到过,受到别人嘲笑和讽刺的时候,我也动摇和沮丧过。但我并没有因恐惧而放弃自己艳丽的尾巴,还是坚持到今天,也取得了事业的进步。

当我们还在为选择优秀而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们应该直面挑战,坚持发挥自身的优势勇敢奋斗!

这篇论说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答案在第三段里:“任何你眼中的正确和真理,都有可能招来阻止你前进的负能量。但只有你,坚持并且不畏艰险的你,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篇文章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只有一个主论点,并没有分论点。文章的主体是围绕中心论点的材料。在这篇文章的第一段,首先肯定了雄孔雀的选择,而且不是简单的肯定,特意用猎豹的例子,从一个侧面证明雄孔雀进化出美丽的尾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光是孔雀如此,猎豹也是这样。猎豹是自然界中跑的速度最快的生物,但它的持续奔跑时间只有十几秒。他在捕猎中一旦连续几次失败,就可能力竭而死,但这个族群还是选择了速度,坚持这种进化方向,因此它们也成为自然界中最优秀的猎手之一。”然后在第二段,文章用了整整300字,以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布兰特为例,说明一个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身优势和这种优势形成的不利是常见的一对矛盾,令人们难以权衡。但作为已经走入了社会、投身职场的我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坚持发挥自身优势。这样的坚持也许使我们遇到强大的阻力,甚至被环境扼杀。但还是要相信时间,相信奋斗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在最后一段,文章力图在“立意”层面强化感染力,写出激励性的诗意话语:“当我们还在为选择优秀而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们应该直面挑战,坚持发挥自身的优势勇敢奋斗!”

这篇模考范文在确立论点方面十分鲜明、十分简洁,给人清晰的印象。从写作的技巧方面看,这篇文章并不复杂,写起来一气呵成,属于观念性的写作。什么是观念性的写作?就是说,在写作中不进行多层次、多向度、多方面的思索,而是紧紧抓住一个观点。用有效的材料进行直接论证。这样的写法非常适合在考试中运用。因为在考试中,没有时间让你左思右想,多角度推论,必须思维集中,文章焦点明确,推论直接。这和一般的写文章非常不一样,平时写文章可以反复想,到处查资料,精心推敲论述逻辑。而考试中写文章,考的是你平日的积累,是你一瞬间的反应能力,是你用最简单的文字和推论说明一个道理的能力。所以,从注重实效的角度说,这种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用有效的材料论证的写法,也是可行的。

但这样的写法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准确,要符合题目的要求。上面的这篇答卷,有两个特点:

(1)考题中说:“雄孔雀的尾巴越艳丽表明它越有生命活力,后代的健康越能得到保证。但是这种选择也产生了问题,孔雀尾巴越艳丽越容易被天敌发现和猎获,生存反而受到威胁。”而这篇答卷的第一段直接回应了考题的内容,并且用猎豹与雄孔雀进行类比,肯定了雄孔雀的进化策略。这就实现了“扣题”的要求,同时又扩大了题目的思考范围。尤其是最后一句,强烈表达了写作者的立场:“猎豹是自然界中跑的速度速度最快的生物,但它的持续奔跑时间只有十几秒。他在捕猎中一旦连续几次失败,就可能力竭而死,但这个族群还是选择了速度,坚持这种进化方向,因此它们也成为自然界中最优秀的猎手之一。”这样写让人感到,考生具有坚定的选择性,有自己的价值观,给文章带来了一种满怀理想的气质。

(2)答卷在回应考题的要求后,不但提出“坚持这种进化方向”的观念,而且将问题推进到一个关键的层面:“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身优势和这种优势形成的不利是常见的一对矛盾,令人们难以权衡。”这是考题让考生分析的中心问题,在“难以权衡”中找出有价值的选择,这种回答这个考题的核心要点。这份考卷完全掌握了考题的要求,进而顺理成章地进一步深化自己的阐述。文章用科比·布兰特为例,证明“我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坚持发挥自身优势。这样的坚持也许使我们遇到强大的阻力,甚至被环境扼杀。但还是要相信时间,相信奋斗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这是一种十分积极的人生态度,文章运用的这个例子也能够充分支持这个道理,读起来十分坚实。

另外有一篇模考范文是这样写的:

模考例文

一念天堂

古人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这告诉我们,事物总是相对的,人生的成败,往往在你选择的一念之间。一念成佛,或一念成魔。

生物学家发现,雌孔雀往往选择尾巴大而艳丽的雄孔雀作为配偶。这似乎很有利于繁衍后代,但发生了另外一个大问题:尾巴越大越漂亮越容易被天敌发现,生存反而受到了威胁。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也就不同。就好比现在的社会,有的人追求金钱名利权势,得到了不少,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当你选择了这些,你就要承担风险,失去自由。如果把孔雀比做人,你去选择相貌好、家庭优渥的男生,假如你的条件不如人家。你就要付出更多的东西,顺从人家的要求。不然,你就要担心你的地位会不会被别人代替。

就拿现在的我们来说,考研和娱乐是一对矛盾。如果你选择了考研,你就要为这个目标而加倍努力。如果你选择娱乐,那就尽情玩耍。如果你既想考研又想玩耍,那就会玩儿不好也学不好,浪费时间和金钱。所以任何事情就看你怎么去选择,都在于你的一念之间。选择了考研,付出了艰辛,人生或许因为这个选择转变了命运。如果你选择了娱乐,可能一时间会感到很快乐,但久而久之你会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如果选择了边玩儿边学的话。那可能既浪费时间又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说选择很重要,一念之间,你会离你期待的幸福很近,也可能很远。

在我们的人生里,要做很多很多选择。鱼和熊掌不会都是你的,就看你能不能选择适合你自己的方向。毅然选定自己的价值追求,不懈努力,就会离你的一念天堂更近一步。愿你能忠于自己的内心,活的像你自己。愿你所有的决定都能离你自己的一念天堂更近一步。

这篇模考例文的主观点是什么呢?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这从一般的哲学意义上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但是,将这个观点放到这样的考题下,就明显有偏差,主要表现在:

(1)考题的重心,是“雄孔雀的尾巴越艳丽表明它越有生命活力,后代的健康越能得到保证。”这是一个动物进化的样例,是几十万年物竞天择的结果,是不可回头的趋势。而问题的另外一面,是“但是这种选择也产生了问题,孔雀尾巴越艳丽越容易被天敌发现和猎获,生存反而受到威胁。”这是一个雄孔雀生命发展中的风险,是进化中的一种风险。这尽管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和“雄孔雀的尾巴越艳丽表明它越有生命活力,后代的健康越能得到保证”这个积极意义比较起来,只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次生问题,不能等量齐观,所以也不适合套用“两者不可得兼”的命题。

(2)既然这篇答卷的基本主观点发生了偏差,在写作中必然难以推进,难以找到分析的逻辑。所以这篇答卷写的基本上都是一个观点:“在我们的人生里,要做很多很多选择。鱼和熊掌不会都是你的,就看你能不能选择适合你自己的方向。”选择了方向之后怎么样?遇到雄孔雀那样的生存危险又怎么办?这个主要问题,却淡化了。

(3)答卷的最后一段写道:“毅然选定自己的价值追求,不懈努力,就会离你的一念天堂更近一步。愿你能忠于自己的内心,活的像你自己。愿你所有的决定都能离你自己的一念天堂更近一步。”这实际上是回答这个考题的主要论点,但文章的前面都用在平面描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篇幅和时间都用满了,到这里已经无法继续展开。从文章结构的角度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是个前提,是个铺垫,不值得用那么多的文字来写,而后面的主观点只用了100字左右,有点儿本末倒置。

从上面的模考例文中可以看出,在考试的写作中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是多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点。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充分重视,但我们也应看到,同样一个题目,完全可以发现不同的侧面,寻找到富于独创性的观点,写出丰富多彩的思路。下面我们着重从两个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1.要以考题为基点,努力开掘,力求原创性,努力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个考题,有时候可以从一个很省力的方向去写。例如,给你一个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故事,大家很习惯的就会想到,兔子太骄傲了,骄傲使人落后。这样去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也没有什么新意。最关键的问题是,按照这样的写法,完全看不出考生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照搬传统的说法。假如能够灵活一点儿,开动脑筋,很多新的念头就会开发出来。比如说,会不会是兔子想给乌龟一个鼓励,假装睡着了,然后又假装醒了,使劲儿追,还是追不上,让乌龟胜利了。从此,乌龟有了自信心,与兔子的关系越来越好。还有,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假设:乌龟和兔子赛跑,总是输掉。于是它请兔子吃饭,让兔子喝了很多酒,然后乌龟马上和兔子赛跑,兔子当然在半路上想睡觉,也当然输给了乌龟。这样的联想有很多很多。换句话说,我们面对一个考题,也可以有多种思路,可以把道理正过来、反过去,讲得很新鲜。有时候甚至可以讲出一个“违背常理”观点,只要言之有据,就很有说服力。

下面看看2009年10月的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动物世界》里的镜头:一群体型庞大的牦牛正在草原上吃草。突然,不远处来了几只觅食的狼。牦牛群奔跑起来,狼群急追……,终于,有一头体弱的牦牛掉队,寡不敌众,被狼分食了。

《动物趣闻》里的镜头:一群牦牛正在草原上吃草。突然,来了几只觅食的狼。一头牦牛发现了狼,它的叫声提醒了同伴。领头的牦牛站定与狼对视,其余的牦牛也围在一起,站立原地。狼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转悠了好一阵,见没有进攻的机会,就无趣地走开了。

这个题目看上去很容易回答,传统的老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等都可以与这个题目挂上钩。但如果按照这种容易回答的思路去写,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那等于没有写,是一篇没有价值的答卷。

能不能把道理反过来,把这个题目写成一篇充满现代科学性、知识性的文章呢?下面这篇模考范文,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模考范文

假如所有的牛都围在一起……

看到这个题目,我马上想到很喜欢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节目的镜头里,有很多弱肉强食的场面,看上去很血腥。特别是体弱的牦牛,经常成为肉食动物的美餐。于是,看到题目里说,“领头的牦牛站定与狼对视,其余的牦牛也围在一起,站立原地。狼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转悠了好一阵,见没有进攻的机会,就无趣地走开了”,非常高兴,因为老弱的牦牛没有被狼吃掉。

然而,冷静下来想一想,这样的高兴有没有道理呢?我在《动物世界》的其他节目里看到过,狼吃了老弱的牦牛,不断维持了自己的生存,而且控制了牦牛的数量,避免牦牛无限制地繁衍,彻底摧毁草原。这是大自然的一种生态平衡,符合地球生命的进化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牦牛群围在一起,保护老弱的牦牛,并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如果所有的牦牛都这样做,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就无法生存。

把这个道理放到人类社会,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总是讲“团结就是力量”,这个考题想说明的道理,恐怕也在这一点。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完全没有问题。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尤其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中国的14年抗战,最后能够取得胜利,不就是因为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敌忾的结果吗?然而道理还有另外一面,齐心协力所要做的事情,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而不是违反这些规律。回顾中国当代的历史,我们也做过一些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事情,例如“大跃进”时代的大炼钢铁、农村大办食堂,结果使经济大倒退。那时候的中国人很团结,一心一意建设社会主义。但齐心协力做一件不科学的事,结果总是违反初衷的。

因此,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为丢失生命的老弱牦牛感到痛心,为牦牛团结一致保护了老弱牦牛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这只是一个特别的个案,希望狼还是能够捕获到自己的食物。如果狼每天都碰到团结一致的牛群,那将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生态灾难。

这篇模考范文的思路具有发散性,在发散性中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很有思辨性。很多考生的思路停止在“团结就是力量”这个点上,不犯错误,但也没有什么新的思想。而这篇范文既看到了牦牛团结一致的力量,同时又看到,这样的团结一致是不能够推广的。得到这个结论之后,文章很巧妙地转移到人类社会,提出了人类社会团结起来,如果去做不科学的事情,后果是很严重的,如同自然界的生态灾难一样。所以,团结并不代表一切,还要看团结起来去做什么事情。团结起来去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事情,那就是无敌的。反之,只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这是这篇论说文的主观点,具有辩证思维,发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这就是考试中极其需要的独创精神。

2.以考题为基点,开掘中心点时,要尽可能充满问题意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自己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现代人,都应该具有公民精神,对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有自己的经常性思考。这个思考是很珍贵的,也非常适合表现在考试的答卷上。并不是每一年的考题都适合这个角度,但有的考题确实提供了这样的思考空间,需要仔细领会。

下面看看2016年1月的考试真题: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城邦,它们内部都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不然的话,它们是不可能组建起来的,但这种一致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同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同一个音阶也无法组成旋律,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多面体。人们只能通过教育使存在着各种差异的公民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共同体。”

这段材料很有深度,从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找到了这段话。从字面上看,亚里士多德讲了两个方面:城邦的多样性与一致性。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所以,考生可以沿着材料的顺序,先讲讲一致性的重要性,然后再讲讲多样性的必要性,最后讲讲一致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这当然可以讲得很流畅,但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段材料的价值在哪里呢?如果只是抽象地讲一讲多样性和一致性的统一,那还有什么必要出这样的题目呢?以前很多人已经反复讲过这个道理,例如哲学上一直强调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从古代到现代,讨论了两千多年。考虑到这一点,回答这个题目必然要结合现实。什么是现实呢?现实就是中国正在进行空前规模的城市化运动,高楼大厦、高架路、大广场、闪闪发光的霓虹灯,一派物质繁荣的景象。但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个性化的文艺创造相对薄弱。所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的这番话,我们深切感受到的是中国的城市生活中还缺乏多样性,因此形成的一致性也缺乏现代文化的质量。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也是面对这个考题我们应该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方向。用这样的思路去寻找考卷的主观点,就有坚实的支撑点,有现实的价值。

下面这篇模考范文,正是这样的写作思路。

模考范文

有枝繁叶茂的树,才有郁郁葱葱的森林

看到这个题目,十分感慨。亚里士多德说得多好啊,“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老城被拆除,一个个新城在崛起。历史城市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曾经说过,1992年之后,全国大概拆除了2500多老城,到处是大规模的新城建设。这似乎是件好事,但细细查看,城市和城市之间没有多少差异,只是楼房高度和数量的差别。这样的一致性让人忧虑,我们的悠久历史文化、丰富的地方传统,都没有表现在我们的城市建设里,没有形成中国民族风格的城市化道路。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建设单位的事情,冷静地想一想,根本的原因不是这样。关键的因素是我们的城市居民能够容忍这样的城市建设,大家对城市的想象就是高楼、商场、高架路。城市人缺乏丰富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生活要求,缺乏人人不同的差异,这就给单一化的城市建设开辟了空间。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人如此千篇一律?首先因为我国是城市化的后来者,在长达几千年的农业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都是差不多的,人们生活在一致性很强的乡村中,形成的讲究一致性的传统。还有一个原因,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经历了漫长的贫困时代,人们对物质丰裕都有着强烈的向往,这也造成了在目前的阶段。很多人把物质看的非常重要,远远超过对精神的需求。这种需求的一致性,也造成了人们普遍的单面化、雷同化。

想到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我深深地体会到,亚里士多德讲得非常对,“同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同一个音阶也无法组成旋律,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多面体。”我们目前要大力培育有独立精神、有精神探索的新型城市人,这是未来中国城市化的重要课题。没有枝繁叶茂的树木,哪里会有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个简简单单的道理,经常被忽视。有了丰富的多样性,才会有真正的一致性,不然,那所谓的“一致性”只是一种可怕的单一。

这篇模考范文很有锐气,从亚里士多德的话一下子劈入中国城市化的弊端,直接点到了人的“单一性”问题上。这就很有问题意识,将古希腊哲人的思想联系到我们的现实中。考卷中不但联系现实,而且有历史分析,找到了中国城市人“千人一面”的两个原因,这是很难得的,显示出考生平时的积累。

从这篇模考范文中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一个问题:这类考题,看上去讲了有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好像都需要展开分析。看一篇700字的短文里,不可能把两个方面都讲得很深入,肯定需要选择一方面当作重点。当然,这种选择,就需要作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就拿这个考题来说,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是一致性不足,还是多样性不足?显然是多样性不足。看到了这一点,论说文的写作就有了方向,中心论点就有了着落。看不到这一点,一会儿讲多样性,一会儿讲一致性,以短短700字的篇幅,考生怎能写得深入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