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导产业理论的形成

主导产业理论的形成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主导产业理论的形成艾伯特·赫希曼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概念。熊彼特虽没有直接研究主导产业理论,但他用“创新”及均衡的打破等观点来解释经济发展,为主导部门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是主导产业理论的奠基者。

二、主导产业理论的形成

艾伯特·赫希曼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概念。他认为,供应与需求不一致是经济的促进剂。政府有必要主动加大这种不均衡,这种不均衡因素对关联产业形成一种拉力,促进其发展,而关联产业的发展将使产业整体趋于均衡。艾伯特·赫希曼还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标准”。产业关联度,是指各产业在投入产出上的相关程度。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会产生较强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选择这些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有些经济学家利用世界各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各国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制造中间产品的产业前向的关联效果都比较大,处于制造最终产品的产业则后向关联大,前向关联小。

熊彼特虽没有直接研究主导产业理论,但他用“创新”及均衡的打破等观点来解释经济发展,为主导部门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有五种形式,即生产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给来源;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法或管理方法。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他注意到,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破坏旧的结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一批又一批企业在创新浪潮中被淘汰,一批又一批新的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崛起,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企业不断发展,生产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经济就会不断发展。持续创新,持续破坏,持续优化,持续发展。这就是创新的经济发展逻辑。[55]熊彼特认为均衡的打破就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创新的结果实际上就是一种产业突变。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了研究主导产业理论非均衡动态分析的思路,对主导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出了解释。

斯托对主导产业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是主导产业理论的奠基者。他的主导产业理论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四个事实:一是在任何特定时期,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二是在特定时期,总的增长率是某些关键部门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间接的结果。三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四是产业部门间存在着关联效应。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比较起来存在某些不同:一是主导产业引入了一种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而且主导产业具有大大超过平均增长率的部门增加率。三是主导产业部门的产业效果超过该部门本身,即存在产业的扩散效应和波及效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向前拉动或向后推动作用。[56]

罗斯托认为,经济成长阶段的演进又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主导产业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以及主导产业部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一个有序更替的过程。这实际上说明了产业结构成长过程的现实表现就是主导产业的更替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