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活价值论

生活价值论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林左鸣认为,广义虚拟经济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人本经济。传统经济学建立在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基础之上。劳动价值论认为,不能对象化于物质之上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它不创造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人类生活的对象化是虚拟价值和广义虚拟经济产生的根据,虚拟价值和广义虚拟经济是由人的活动的图式所决定的。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使用价值和虚拟价值同时进入交换。

林左鸣认为,广义虚拟经济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人本经济。经济活动图式首先是人类活动图式,新财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归根到底是对人类活动图式重新认识的产物。传统经济学建立在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基础之上。劳动价值论认为,不能对象化于物质之上的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它不创造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效用价值理论也不是彻底的人本主义者,仍把人们对物质欲望的生理承受作为对象来研究,这其实并没有绕出“物本”的圈子。建立在牛顿绝对时空观(宇宙观)上的传统经济学说撇开了价值的享用主体——社会的人复杂性,用物理学的简单性来代替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其价值考量是以客体为重心的,所以可称之为物本经济(实体经济)。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首先是一种对象化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力量不能让自己确证自己,只能以对象化的形式来体现自身,对象化的世界则一定体现了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本质力量。这个对象化的过程不仅仅包括客观物质世界,还包括人类社会生活本身,马克思把这样一种人类活动的最一般图式称之为“人类生活的对象化”。生活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即是人类为了追求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所有人类生活归根到底是人的意识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和交往的全部过程,劳动对象化是对人类活动图式的一种狭义理解,生活对象化才是人类活动图式的一般模式。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根本观点在于:人绝不只是以劳动,而是以自己的全部生活来与世界进行交往的,人也绝不只是以劳动,而是逐渐将自己生活中的全部价值要素来与世界进行交换的。当今世界,广义虚拟经济现象的出现即是交换扩大到追求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虚拟价值阶段的必然产物。

人类生活的对象化是虚拟价值和广义虚拟经济产生的根据,虚拟价值和广义虚拟经济是由人的活动的图式所决定的。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使用价值和虚拟价值同时进入交换。也就是商品价值已经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转变成了使用价值、虚拟价值和价值的三重性。虚拟价值的属性包括:虚拟价值更趋向于形式化,而不像使用价值基本上是功能化的;虚拟价值具有寻租变现能力,最典型的是土地,永远具有寻租变现能力;虚拟价值有保值增值能力,不轻易受物理时空变化的影响,使用价值则具有更强的空间属性,而虚拟价值具有更强的时间属性;与使用价值相比,虚拟价值社会属性更强。在纯粹心理需求领域,不存在所谓效用需求递减规律,标志化虚拟价值是永无边际,非标志化虚拟价值则边际无时不在。

虚拟价值是一种感受价值,取决于产品本身所承载的时空信息量以及享用主体与这种信息量的视界融合程度、接受和心理感受程度。虚拟价值是受一颗颗“看不见的心”所支配的价值,虚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完全取决于创造者之外整体对其的感受及认同,而与创造者主体付出的时间多半没有关系。对于虚拟价值进行度量,只能用心理时空尺度来衡量。所谓心理时空是在生活对象化(经济活动形式)过程中,人的心理所能感受的物理时间和几何空间,是以人在经济活动起始状态下的心理感受状态为中心的。用心理的相对时空尺度来衡量的虚拟价值是时间的非线性函数。

财富的本质属性是和谐的生活,财富是人类生活对象化的凝结。这种凝结不仅仅表现为物化的,而且表现为非物化的形式。这样一种既满足人的生理(物质)需求,又满足人的心理(信息)需求的人的和谐生活的对象化作为商品,构成了全新的财富观念。首先,财富的价值仍然包含使用价值,但不只是使用价值,还包括满足心理(信息)需求的虚拟价值。具备使用价值还要具备心理感受价值(虚拟价值)这才是财富的首要属性。其次,财富必须是一种权利,让人们具有可寻租和可变现的权利。再次,财富还必须具备能够满足人们保值增值期望的属性,具有资本的本性。当人们选定众多物质财富中最可信赖的一种物品,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心理属性的承载对象时,也就是作为人的全部生活对象化的凝聚时,财富标志出现了,财富标志的基本功能是一般财富的聚集、浓缩和储存。所谓财富标志的泛化,其实就是因为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人类生活创造的财富不断累积,需要越来越多的承载品(物或非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