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制度因素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制度因素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1.定义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能力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经济增长的相对量是指经济增长的绝对量与上一期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率,即经济增长率。新增长理论被认为有两个主要的缺陷,一是其模型都对假设条件有严格的设定;二是忽略了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1.定义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能力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增长有绝对量和相对量之分,经济增长的绝对量是指本期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上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经济增长的相对量是指经济增长的绝对量与上一期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率,即经济增长率

2.经济增长理论的分类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却始于凯恩斯革命,最早是20世纪40年代哈罗德和多马构建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经济增长理论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哈罗德(R.F.Harrod)、多马(E.Domar)、索洛(R.M.Solow)、斯旺(T.W.Swan)和卡尔多(N.Karleor)等人建立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

(2)丹尼森(E.F.Denison)等人在西蒙·库兹涅茨(S.Kuznets)的国民收入核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因素所进行的分析;

(3)米香(E.J.Mishan)等人的经济增长所要付出代价的论点和麦多斯(D.H.Meadows)等人关于经济增长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增长有限的理论。

3.发展脉络

(1)新古典增长理论: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占主导的经济增长理论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斯旺模型是索洛斯旺等人在修正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构造的,该模型从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的角度考察经济增长,而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变量,这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增长实践,然而由于将技术外生化,存在无法解释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无法解释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巨大差异等问题。

(2)内生的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了以保罗·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这一理论没有统一的模型,而是观点相同或相似的一系列模型。该理论从理论上说明了知识各国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并对技术进步的实现机制做了详细的分析,对一些经济增长事实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新增长理论被认为有两个主要的缺陷,一是其模型都对假设条件有严格的设定;二是忽略了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在新增长模型中,经济制度作为外生变量存在,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制度因素被排除出增长分析。

(3)新制度经济学:在大量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经济学家们,如丹尼森等人的研究,在因素分析中逐渐对制度因素的重要性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二)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关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上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他发现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发表演讲的题目就是《现代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和意见》。在演讲中他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比较完全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不断扩大地供应它的人民所需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商品的生产能力有着长期的提高,而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建筑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并且进行先进技术所需要的制度上和意识形态上的调整。”他认为这个定义的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持续扩大商品的供应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这种丰裕情况应该是由于应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实现的;然而先进技术只是潜在和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若保证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