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增长及其模型

经济增长及其模型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增长模型能够全面地反映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部类。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和科学性。哈罗德和多马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的收入理论,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R.索洛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及其模型

一、经济增长与制约因素

经济增长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产出的增加,即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产品、产值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它通常用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它们的人均值在某个时期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范畴。经济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此外还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技术进步、生态平衡、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质的变化。因此,经济发展的含义与经济增长相比更加宽泛。经济增长只限于单纯的数量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的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

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许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首先,从供给的角度看,是生产要素的投入和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技术。但由于许多自然资源、劳动和物质资本较为充裕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并不比贫乏的国家高,因此,实践并没有为此提供充分证明说明它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扩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增长单纯受资源供给约束,不受需求影响的时代已经过去。再次,制度或体制因素。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等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一般都抽象掉制度因素,即将制度作为“外生变量”,而只考察一国经济如何通过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或生产率的变化实现经济增长。然而,把制度因素排斥在外,并不能真实地描述经济增长的绩效。制度或体制之所以能推动或阻碍经济增长,是因为它的变化既具有改变收入分配,又改变经济中使用资源效率的潜在可能性。

为了促进经济不断地、平稳地发展,国家除了要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外,还要积极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从与发达国家经济史比较中看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化先行者为后者提供了现代化演进方向和演进轨迹。我们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正在经历发达国家曾经历过的发展阶段,因此,曾经在发达国家中起过支柱作用的产业,可能也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第二,从世界市场分工体系变化规律看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要看它在国内经济结构演变中是否合理,也要看它在世界经济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在国际大流通中,还会面临新的分工,形成结构调整中的一种外力推动。第三,从现有部门中寻找经济增长点。就我国而言,传统产业不是淘汰的问题,而是升级的问题。产业升级中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面。第四,从知识经济发展方向看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信息产业。

二、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能够全面地反映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问题。因此我们在研究经济增长理论时,不能不对经济增长的典型模型进行介绍。

1.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分析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公式,并作出连续五年的实例演算,实际上马克思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

我们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关于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例,整理如下表:

img19

注:①假定储蓄S全部转化为资本积累,S′(即S/m)代表储蓄率,也就是积累率。
②这里的经济增长率是按照产值计算的。如果改按总产值计算,由于资本有机构成c/v假定不变,其结果将仍然一样。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部类。在第I部类中,c/v为4∶1,m′为1∶1,S′为50%,并且各年保持不变。按此计算,各年经济增长也始终保持在10%的速度不变。在第Ⅱ部类中,c/v为2∶1,m′为1∶1,它们在各年中都保持不变;但S′略有不同,为了保证两大部类在相互交换中能维持平衡关系,即遵守I(v+△v+m/x)=Ⅱ(c+△c)这一实现条件,开端式中的m只有20%用于积累,其他各年是30%。按此计算,第Ⅱ部类的经济增长率在第一年只有7%,其他各年则能保持在10%的速度不变。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可以用一个简单代数公式来表示:

img20

这是因为:m/v已假定不变,所以

img21

依据“等比”原则:

img22

积累应等于资本追加量:

img23

对(2)式两端同除以△v:

img24

img25

移项,并取用它的倒数:c/v已假定不变,所以:

img26

将(4)式引人(3)式,并同(1)式联结起来,即得:

img27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表明,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c/v)、剩余价值率(m′)和积累率(S′)三个因素。通过这三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经济增长速度

马克思的增长模型是建立在社会再生产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和科学性。它根据劳动价值论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那么,其结果只能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剩余价值率上升,它意味着资本的效果系数已有提高;如果积累率上升,表明有更多的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率和积累率的提高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不是以分析一个经济增长总量为满足,它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先让一个部类确定积累率,再让另一个部类按照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要求,决定一个相应的积累率。所以马克思的经济增长模型以社会再生产的一整套理论为基础,它的含义比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所能说明的问题要丰富得多。

2.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哈罗德和多马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的收入理论,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而且投资是起双重作用的,既创造了需求,也创造了生产能力。在假定资本和劳动处于固定的技术关系的前提下,通过资本—产出比率把产出与全部实际资本联系起来,从而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有关。让我们看一下哈罗德—多马模型。

设Y为收入或产出,S=储蓄,I=投资;那么S′=SY为储蓄率,v=I/△Y为投资率,g=△Y/Y为增长率。由于假定v固定,且s=I,所以,

△Y/Y=(△Y/I)·(S/Y)或g=S′/v

这一模型除了排除了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外,还有两个缺陷:第一,这个模型依赖于资本的价值理论,在公式中,经济增长与劳动无关,只有当资本—产出比率不变时,劳动因素才能进入其分析过程。第二,技术进步没有直接进入模型。虽然技术进步会影响资本—产出比率,但是在模型中,资本—产出比率实际上被看作一个理论已知数。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R.索洛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他采用总量生产函数,即:

Q=F(K,L,t)

其中,Q代表国民经济总产出,K和L分别代表资本总投入和劳动总投入,t代表时间。

在这里,既然引入了时间因素,而在不同时期,社会生产技术水平是不同的,生产中使用的技术手段发生了变化,意味着已经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显然,新古典经济增长的模型大大前进了一步。该模型的实际运用,清楚地显示了技术进步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在以后,肯德里克、丹尼森等人把更多的要素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更细的项目,如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知识的进展、资源配置的改善和经济规模等。

4.罗默的经济增长模型。罗默的分析,首先假定经济运行存在一个u(C1,C2)的效用函数,C1与C2分别表示时期1与时期2所消费的同一产品;同时假定这个效用函数是二阶可微、严格拟凹的。在第一时期中,假定消费者最初拥有一定量的产品;在第二时期中,消费品的生产是知识存量K、物质资本及劳动等投入品X的函数。现在消费与将来会产生更多消费品的知识之间可以替代。那么,经济运行中的产生函数为:

Q=F(Ki,K,Xi)

其中,K代表社会既定的知识总水平,Ki、Xi,分别代表各企业知识投入与物质资本、劳动投入品。

在引入人力资本这一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中,罗默强调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从而使古典理论的生产函数在理论上更趋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