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农产品运输与配送现状

我国农产品运输与配送现状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需要冷藏库、冷藏运输车、加工车间等一系列的冷链处理。单个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之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缺乏相应的法律程序和监管缺位,导致农户只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品质,使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处于无法保证品质的状态。

(一)农产品运输与配送

农产品运输是指农产品在空间上的移动过程,而农产品配送是指按照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在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或其他农产品集散地进行加工、整理、分类、配货、配装和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将农产品交给消费者的过程。其外延主要包括农产品供应商配送和超市连锁配送两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农产品配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的专业协会等配送主体向超市、学校、宾馆和社区家庭等消费终端配送农产品的过程,而后者主要是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由总部配送中心向各连锁分店和其他组织配送农产品的过程。

(二)农产品运输与配送的特点

1.配送网点分布众多,运输装卸多次性

由于农业生产点多面广,消费农产品的地点也很分散。因此,农产品运输和装卸比多数工业品要复杂得多,单位产品运输的社会劳动消耗大。现在的配送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设置几个较大的配送中心,由这些配送中心再向小配送中心供货,由小配送中心再向用户配送;另一种是由生产地直接送往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进行配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交通的限制以及为了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不得不在距离用户较近的居民区设置大量的配送点。因此,只有科学规划农产品物流流向,才能有效地避免对流、倒流、迂回等不合理运输现象。

2.配送技术要求较高

农产品具鲜活易腐性,须在流通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农产品合乎质量要求进入消费渠道。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需要冷藏库、冷藏运输车、加工车间等一系列的冷链处理。一般来说,农产品在流通环节需要分类、加工、整理等工作,在农产品储运过程中部分品种需要特定的容器和设备。农产品流通比工业品具有更强的资产专用性,同时运输成本也更高。

3.配送范围区域性,运输受限不均衡

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但是由于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即便采取了保鲜等措施,仍会有一定比例的损耗,而且这个比例会随时间和距离加大而迅速增加,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在生鲜加工配送环节,因生鲜产品保温保鲜和加工制作周期等诸多原因,也大大限制了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服务支持半径,使其不同于常温产品的配送运作方式。

4.配送风险大,安全问题严峻

日前,鲜活食品的经营日益成为超市卖场中的主打,但这一部分产品的物流配送也是所有配送商品中流通风险最大的。农产品物流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使得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二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生鲜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种现象在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上经常出现;三是以鲜活形式为主的农产品,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物流和加工配送具有更大的相对经营风险。由于我国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等环节没有严格的温度标准,造成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大量滋生或“二次污染”,影响农产品品质,严重威胁居民消费安全,食品安全问题表现突出。

(三)农产品运输与配送的现状

1.交通及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效率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活动出现得比较早,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发展都很缓慢。农产品物流难度大的原因,一是运输环节成本过高,效益过低;二是仓储不能与农产品物流的要求相适应。

农产品运输工具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在全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我国铁路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虽是国内各种运输方式中的居高者,但也仅为25%~30%;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公路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约为15%,内河和航空运输则更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平房仓库,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具有冷藏、保鲜等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更少,当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2.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社会效率较低

农产品经营的分散化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社会化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幼稚,服务功能不强,统一作业服务的种类有限;产前的信息指导,产后的流通加工、贮藏、运输、包装、分拣配送等服务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整个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土地、劳动力、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市场还未真正形成。

同时,农产品流通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规模效应优势不明显。我国目前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这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都以区域服务为主,辐射范围有限,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畅通有效的销售渠道。整体而言,农产品物流的社会效率较低。

3.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影响物流总成本

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30%~40%,鲜活产品则占60%以上。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国家,有些农产品的到岸价低于我国农产品的产价,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在整个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成本过高。

4.农产品质量监控程序存在漏洞,品质保证压力较大

虽然目前在我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单个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之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缺乏相应的法律程序和监管缺位,导致农户只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品质,使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处于无法保证品质的状态。

在流通环节中,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内的农产品物流结点,对于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带来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5.信息化程度低,辐射面不足

由于国内大多数地区还主要以小农经营为主,许多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有的虽建有较为先进的信息设备系统,但其利用效率有待于挖掘。在物流服务企业中,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造成整个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下。目前国内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即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供应农产品,或是根据同行的信息供给农产品,又或是等待需求方上门洽谈或自己直接上门供货,其他渠道如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都很少,可见了解市场信息渠道匮乏,导致农产品物流的辐射面只能局限在本地或本区域的范围,距离大市场的运作目标还相差较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