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利用“走出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利用“走出去”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获得经济发展新空间需要立足于企业。因此,亟需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找到符合当前中国企业创新的新路径。创新国际化既暗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也符合创新研究前沿理论。这一策略较早被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使用,如今不少中国的创新领军企业也广泛采取这一战略。二是技术标准“走出去”。主要指通过参与制定国际性的行业标准,树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竞争优势。

获得经济发展新空间需要立足于企业。在开放情境下,企业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国际市场交互获取各种资源。在传统路径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需要找到企业“走出去”的新路径。

1.传统路径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通过逆向工程、模仿等方式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我国创新的传统路径。但随着技术差距缩小、发达国家技术保护等策略行为的实施,技术引进的溢出效应和可得性都显著降低,传统路径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传统路径的特点是产品创新少、工艺创新多,剧烈创新少、渐进创新多。在与世界技术前沿国家技术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传统路径利用技术后发优势实现了基于引进的技术追赶,取得了成功。但由于科学研究领域也存在大量制度性障碍使政府不具专业知识却主导研究方向、不具市场嗅觉却主导资源配给,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获得和配置创新资源,创新能力被极大束缚。如果继续完全依赖技术引进,可能由于发达国家的策略性行为造成创新动力断档,最终可能陷入低速增长的危险境地。因此,亟需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找到符合当前中国企业创新的新路径。

2.创新国际化: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参与全球创新竞争是当今创新的两个基本特征。在传统路径局限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需要找到符合经济发展形势和创新理论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国际化既暗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也符合创新研究前沿理论。从经济发展形势看,中国已经成为对外净投资国,需要为对外投资找到一个“好出口”。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在1400亿美元左右,高出利用外资200亿美元。这标志着中国年度对外投资(OFDI)超过千亿美元并迈进对外净投资国“俱乐部”。作为国际上日益重要的资本配置者,把创新作为重要方向有利于用好对外投资。从创新理论发展看,传统封闭式创新的局限越来越明显,企业需要利用好内部外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开放式创新”。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应该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创新能力,而应摒弃关起门来“自主”创新的做法。

已有研究表明,创新国际化有不同的方式、目的和发展阶段。从我国企业创新的实际出发,至少有如下四种方式可以成为创新国际化路径下企业的选择。

一是自建海外研发中心。主要指本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通过获取外部技术信息、集聚创新要素实现研发活动的全球配置。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接触、识别、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和市场匹配信息的渠道,还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最优配置创新资源的机会。这一策略较早被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使用,如今不少中国的创新领军企业也广泛采取这一战略。例如,华为早在1999年就开始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海外研发机构,随后其海外研发网络遍及美国、瑞典、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海尔1999年在美国洛杉矶设立研发机构并随后扩大到意大利、荷兰、丹麦、日本和韩国等地。类似的企业还包括汽车制造商长安、婴儿车供应商好孩子等。

二是技术标准“走出去”。主要指通过参与制定国际性的行业标准,树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竞争优势。难以达到国外的技术标准、在国际标准制定上无话语权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壁垒。要扫除这一障碍,既要政府发挥国际影响力,更要企业在相关领域具有过硬的专业话语权。有条件的企业应通过参与国际组织使企业制定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把标准化作为企业创新国际化的重要部分。2014年,中国标准加速走出去且成绩斐然,提出国际标准48项、新增主席秘书处12个,技术委员会的主席数量超过40个,中国标准国际化正成为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动力和标志[6]

三是基于技术获取的跨国并购。主要指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对方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在进一步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跨越。跨国并购一直是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并购的结果往往因无法掌握核心技术而并不理想。其中既有被并购方不愿转让的客观因素,也有我国企业不具备消化吸收和整合再创新能力的主观原因。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化和我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通过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近年来,中国企业基于技术获取的跨国并购日趋频繁,吉利收购了沃尔沃的同时也获取了其核心技术的使用权;比亚迪收购日本荻原磨具厂后掌握了汽车磨具的核心技术;联想收购IBM的同时也纳入其在PC领域的知识产权;华为更是与其他企业抱团对柯达的1100项数字成像专利予以收购。

四是基于共性技术的国际研发合作。主要指与发达国家的各类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对共性技术的研发。共性技术通常被定义为科学现象中具有广泛用于产品或生产过程潜力的概念、要素或观察[7]。现实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往往是政府支持的主要共性技术领域。在这些领域,国内科研机构、企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云计算为例,中国在该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占全球的30%以上,但从总被引频次数和平均每篇的被引次数都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美国形成了以各大实验室为中心的整体合作网络,而我国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还相对较少[8]。从企业角度来看,云计算专利的主要申请单位也以美日企业居多。总之,加强国内企业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跟踪国际创新前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