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港城共兴史

宁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港城共兴史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宁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港城共兴史宁波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宁波仍然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宁波港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宁波为日寇占领,宁波港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一、宁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港城共兴史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从宋代开始乃宁波港城的全盛时期,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宁波仍然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一)宁波港发展现状

宁波港地处太平洋的西海岸,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三角洲东南部,浙江省境内、杭州湾以南、东海以西、三门湾以北,毗邻舟山群岛,地理位置适中,是我国著名的深水良港。宁波港口由海港“一港八区”,即甬江、北仑、镇海、大榭、穿山、梅山、象山港以及石浦八个港区和河港组成。宁波港内外辐射便捷,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1000海里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宁波港的区位状况见图8-1)。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深流顺风浪小。进港航道水深在18.2米以上,25万吨至30万吨的船舶可候潮进出港。北仑港区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在北仑港区建码头无须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益高,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

img133

图8-1 宁波港区位图

宁波历史悠久,是有7000年文明史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宁波先民们早已学会造木船和用木桨,并有了河姆渡渡口。到前473年,越王勾践在城山渡(乍山乡)筑城称为句章,宁波港的古中心由河姆渡迁至城山渡,并设句章港,宁波港的“祖先”由此降生,并成为中国最古老的海港之一。589年,句章古港逐渐衰落,甬江流域的港口开始东迁至三江口。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设明州,宁波港正式开埠。宁波在唐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以越窑青瓷和丝织品出口著称于世的宁波港,曾被誉为“海上瓷器之路”的开端。821年,明州州治由鄞江小溪迁至三江口,刺史韩察发民筑子城,古宁波的城市中心随迁至三江口。898年,明州刺史黄晟发民筑明州罗城,奠定了宁波城市的基本框架。明朝以后,因屡兴海禁,清初袭之,使港口一度中衰。清代中后期,宁波又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宁波港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1月1日宁波港以“条约口岸”正式开埠,英国先设领事署,后法、美、德、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荷兰等国相继来甬设领事署或置领事。港口区最初设立在江北岸三江口至下白沙一带,后逐步发展至江东太丰面粉厂一带。但是,在上海港快速发展的挤压下,宁波没有能够抓住机遇发展起来,大批优秀的宁波籍人士转移至上海以图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号称“宁波帮”的宁波籍商人和实业家。抗日战争时期,宁波为日寇占领,宁波港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抗战胜利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宁波港始终没有得到发展。其间吞吐量最多的年份为1910年,达到153.68万吨,到解放前夕则下降为4万吨。

img134

图8-2 宁波港海相腹地示意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发展迅速。到2009年,宁波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92座,其中万吨级泊位74座,5万吨至35万吨级深水泊位33座,集装箱码头泊位18个,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宁波港开辟了210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其中远洋干线就有118条,每月集装箱航班近900班,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运输网络。以港口为依托,日益繁忙的国际机场,四通八达的铁路、高速公路以及世界最长的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共同构成了宁波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已成为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2005年12月,浙江省政府对外公告,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名称,原“宁波港”和“舟山港”名称不再使用,同时决定成立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根据“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原则,协调两港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这标志着两港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宁波城市发展现状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宁波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平均气温以7月份为最高,达28.8℃,1月份最低,为4.2℃。全年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至1400毫米。5月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

宁波市总面积9365平方千米,人口550万人,辖6个市辖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2个县(宁海、象山),3个县级市(慈溪、余姚、奉化)。是中央计划单列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的较大的市,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浙江对外开放的门户。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栎社机场与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之间和海外许多城市建立了航运业务联系,铁路、公路、水运以及市内交通四通八达。2008年12月,宁波轨道交通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根据国家批准的建设规划,宁波市将首先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形成“十字形”轨道交通基本骨架,线路全长72.1公里。2009年6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12月23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宁波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5.8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59.2亿元、2848.2亿元和2059.2亿元。2010年宁波实现工业总产值13171.2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大关,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10867.5亿元。2010年宁波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166元,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6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165∶1缩小为2.115∶1。

伴随着宁波港的发展壮大,宁波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宁波市一直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基础教育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博士后流动站已实现零的突破,仅2009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9.5万人,目前宁波市人才总量已达78.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万,高级职称人才2.78万人,博士(后)1534人,硕士14317人,海外留学人才已达到1502人。宁波市紧紧抓住文化大市建设的目标,各类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以服装节、七艺节、“双纪念”活动等为载体民间艺术创作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宁波先后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三)宁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港城共兴史

港口城市的历史就是一部“港城共生”的历史。宁波的发展从客观机理上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禀赋,港口资源优势决定宁波的发展优势,港口的战略地位决定宁波的发展地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质上是从港口兴起——港口工业城市发展——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历史。考察宁波的历史进程,可得出一个结论:宁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港城共兴史。

1.宁波城市因港口而发展兴起

宁波港对宁波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宁波城市的发展就是一部“以港兴市”的历史,宁波港对宁波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港口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观宁波城市以及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地看出,宁波城市兴起的轨迹是“以港兴市、以商成市”。宁波资源有限,历史上也没有成为政治中心,其得以兴起,主要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只有在海运发展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港口显示出来,宁波港在宁波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港口是地方经济的一部分,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上缴地方税收和产生就业机会。例如,2009年宁波港集团上缴的所得税达到48766.1万元。其次,港口具有积聚产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港口的发展促使相关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促进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带动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餐饮、金融、保险、代理、旅游、信息、口岸等相关服务发展,形成相关产业链条,构成广阔的经济辐射面,从而从多方面带动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

(2)港口发展促进了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宁波港本身就是宁波市重要的交通设施,在宁波市的对外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宁波港及港航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宁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而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亦需着眼于宁波港及港航产业的需求。近几年来,宁波市政府完善了港口集疏运网络,象山港跨海大桥、大碶疏港高速等项目已建成通车,甬台温铁路宁波段、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宁波连接线、栎社机场国际货运中心等项目亦逐个完成。机场快速干道、绕城高速连接线、铁路南站客运枢纽、地铁一号线、二号线等项目也处于建设之中。

(3)港口发展推动了宁波社会事业的发展

社会正常运转与不断发展,社会成员的生活与福利,需要各种社会性事务的支持和保障,这些社会性事务的总称是社会事业。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还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方面。宁波港口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宁波社会事业发展的催化剂,推动了宁波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宁波港口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但为宁波城市公共事业和城市财政收入提供了资金来源,也为宁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利于城市社会安定。同时,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宁波港集聚了大量的生产要素,给宁波带来了蓬勃的贸易、大量的投资和新兴的产业,令整个城市充满活力。

2.港口依托城市的发展而进步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中,“港”、“市”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宁波港口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宁波城市的兴起,而宁波城市经济的振兴,又带动了港口规模的扩大。宁波城市对宁波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城市对宁波港口发展的要素支撑

城市发展为港口的发展能提供重要的腹地支撑和资源要素支持。宁波城市是宁波港最直接的经济腹地,是宁波港转运货物的重要来源。近些年来,随着宁波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品竞争力的提高,宁波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2008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就已跨上亿吨台阶,货物种类与日俱增,主要经营进口铁矿砂、内外贸集装箱、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煤炭以及其他散杂货装卸、储存、中转业务。随着货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宁波港的货物运输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运输效率大大提高。此外,宁波市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也为宁波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城市对宁波港口发展提供经济、政策支撑

港口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土地、集疏运等硬件设施,不能缺少金融和贸易等软件环境,亦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宁波城市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的建设,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具备良好的金融贸易环境和健全的管理体制,宁波货柜班轮航线密集,在港口服务、金融结算、通关服务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这为宁波港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宁波港的发展过程中,宁波市在各个阶段与时俱进,通过对城市的管理与规划,突出港口功能,优化港口布局;通过制定港口发展规划和对港口功能进行定位,指导港口的有序发展;通过完善集疏运体系和经济互补政策,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扩大港口的辐射范围;通过实行更为开放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自由港建设;通过加强港口设施、装卸设备等硬件的建设提升港口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港口的最大效益。

(3)城市发展对宁波港口功能提升的支撑

城市经济的发展对港口的功能战略、服务范围、生产特点和地位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宁波作为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和中国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势必提升宁波港的港口功能。宁波港,不仅拥有装卸、存货、中转这一功能,还是货物转运、聚集、增值、拼装、配送甚至贸易的中心,并且控制着货物的及时流转。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在功能定位方面,宁波—舟山港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临港工业、通信信息、综合服务、旅游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等多种功能。宁波—舟山港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将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资源节约、安全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