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现行领导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领导监督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我国的领导监督还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监督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1.党的监督亟须加强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并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共产党的监督在整个领导监督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三)监督方法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1.监督方法落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和发展了大量的领导监督的方法和手段,在监督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现行领导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领导监督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已设置了各种监督机构,配备专业监督人员,制定了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决议的贯彻执行,在预防和惩处领导者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我国的领导监督还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监督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党的监督亟须加强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并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共产党的监督在整个领导监督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共产党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主要通过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的形式实现,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共产党对领导的监督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监督方法简单陈旧单一;在监督制度上,缺乏科学完善的监督体制,没有建立监督责任制度,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在监督机构的设置、权限划分等方面不合理;在监督的力度上亟须加强,如对腐败分子的处理过轻,失之公正客观等。在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式对领导者进行监督,这种监督也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民主党派自身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其监督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也应进一步加强。

2.权力机关监督不力

从理论上说,我国权力机关对领导的监督具有最高权威性和强制性。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权力机关的地位和作用还未受到充分重视和落到实处,并且其监督只有原则的监督,而无具体的实施细则,使监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权力机关中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会监督,不善监督,不敢监督。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本身既是人大代表,又是行政领导,或其他方面的领导,自己不可能有效地监督自己。这样,权力机关对领导的监督,目前仍停留在事后汇报,一般巡视,开会期间质询等方式上,在许多方面很难深入和经常化,各种监督方式往往流于形式,缺少监督的深度和力度。

3.司法监督不独立

在我国,按照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直接对权力机关负责,实行“司法独立”原则。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司法监督常常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涉及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的案件,在处理上,经常受到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干预,包括合法的与不合法的干预,严重干扰和妨碍正常的检察工作和审判工作,使司法监督要么在“权大于法,还是法大于权”的困惑中彷徨,要么屈服于权势的压力,失去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使领导监督流于形式。

4.社会舆论监督无法制保障

我国宪法规定的有关公民和社会舆论行使监督权的权利和原则缺少与之配套的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缺乏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的保障,使这种监督形式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各民主党派的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群众及舆论监督不产生直接法律效力。这种监督作用的好坏大小,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开明程度和一时的兴致。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发挥不够,新闻立法急需进行。对公民的监督保护不力,使公民对领导的监督成本巨大,举报制度、信访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

(二)监督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领导监督客体与主体的关系没有理顺

在我国的公共组织内部,普遍存在着双重领导体制,因此在监督体系中同样存在着双重领导体制。如监督机构不仅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同时也受同级党委、行政的双重领导,监督主体的职务升迁、人事任免、财政经费,甚至工作业务等都受监督客体的控制,监督主体不仅没有与监督客体平等的地位,还形成了一种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的附属型监控关系,削弱了监督的权威性,弱化了监督机构的职能,导致了监督失力的现象。

2.领导监督客体的监督意识薄弱,监督观念缺失

许多领导者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的观念比较淡薄,认为对他们的监督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是干扰他们的工作,是与他们过不去,监督会影响效率,影响领导的形象。因此,有的领导者拒绝监督,反对监督,弱化监督,把监督看做是可有可无之物,凌驾于法律之上,脱离于监督之外。这是使领导监督长期处于乏力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还为被监督查处的对象庇护、说情、开脱,对公民的监督进行打击报复,对舆论的监督横加指责刁难,使领导监督难以奏效。

3.社会转型期监督客体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领导监督的客体在思想行为各方面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这在客观上加大了领导监督的难度。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监督客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原有的监督标准、监督方法已失去了作用,但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监督主体还未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新方法,这样就容易导致领导监督工作的一时的不适应。

(三)监督方法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监督方法落后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和发展了大量的领导监督的方法和手段,在监督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群众运动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整风的方法、信访举报的方法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尤其是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原来的许多监督方法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作用,但在领导监督过程中,领导主体还在运用陈旧落后的方法进行监督,使得监督效果较差,监督流于形式。许多监督主体不学习新的方法,不会运用新的方法,害怕运用新的方法,不会运用法制的方法,不敢运用舆论监督的方法,导致了许多监督的“真空”,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到巨大的损失。

2.监督形式单一

由于领导活动的复杂性,领导监督的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在领导监督实践中,领导监督主体常常只运用单一的监督形式,因此监督的效果较差。在领导监督过程中,重自我监督,轻其他监督,如立法监督、权力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公民监督等;重事后监督,轻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等。由于在实际的监督活动中,我们常常只采用,或者只会运用其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形式,没有把这些监督形式综合运用,就难以发挥整体效应。监督形式的单一,必然带来监督效果的不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