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商扶贫,为什么

电商扶贫,为什么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为什么电商扶贫,是见仁见智的。另外,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电商扶贫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他们称其为“CSR 3.0”。电商扶贫,是产业扶贫的进一步发展,是“扶贫3.0”。但是,究其实质内容,当时的信息扶贫,更多相当于农村信息化中的“村村通”,偏重于强调信息化能力建设,在老少边穷地区解决信息网络的覆盖。现在,电商扶贫已有更多成功案例被发现、被重视。

关于为什么电商扶贫,是见仁见智的。在笔者看来,起码有以下四个理由:

一、因为时代

我们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与此前相比,减贫扶贫方面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带来新的变数。用得好,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通过电子商务助力发展、弯道超车或另辟蹊径,实现减贫扶贫目标,走向富强;反之,面对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带来的产业结构和市场格局的变化,若听之任之或应对失误,原本的富强也会中道没落,更不用说弱者被进一步边缘化。在这个时代,数字鸿沟的加深,必然拉大贫富差距。

另外,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电商扶贫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今天,许多贫困地区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已经远胜于不少逆境崛起的电商英雄当初的创业环境。2011年,百佳网商——河南辉县第一个农村网商——杜千里告诉我们,正是贫穷和爱心,成为他靠一台二手电脑在淘宝上创业的原动力。那些令人赞慕的草根电商英雄并没有长着三头六臂,有的“淘宝村”原本就属于贫困地区。他们在电商减贫扶贫方面能够做到、已经做到的事情,其他人、其他地方其实也能做到。加上政府、平台、服务商和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不断提高,电商扶贫的条件还会越来越优化

二、因为需要

扶贫开发需要电子商务。英特尔中国首席企业责任官杨钟仁先生认为英特尔对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1.0版的“授人以鱼”,然后是2.0版的“授人以渔”,现在是3.0版,即要与各界伙伴跨界合作,共同“营造渔场”。他们称其为“CSR 3.0”。笔者认为,这何尝不是“扶贫3.0”啊!

在农村扶贫开发中,人们已认识到“授人以渔”的重要性,因此多选择种植或养殖项目,开展培训和投入资源进行产业扶贫,就这一点来说,没有错。可是,面对常态性市场波动,频频发生丰收卖难,连那些实力雄厚得多的种养大户、合作社都承受不起,这让产业基础本来就非常孱弱的贫困户怎么受得了?!生产容易增收难,市场是产业扶贫的要害。即使增产丰收,一旦卖难,不仅不能增加收入,甚至连产业开发的投入都可能血本无归。

电商扶贫,是产业扶贫的进一步发展,是“扶贫3.0”。扶贫不仅需要“授人以渔”,让贫困户掌握“捕鱼”的本领,需要“营造渔场”,使之丰饶,让贫困户有“鱼”可“渔”,还要以电子商务助力沟通供求双方,解决市场对接问题,让贫困户“渔”到之“鱼”换得成钱,好“鱼”卖到好价钱。

三、因为欠缺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我国扶贫界不是没有信息化意识。事实上,前些年,也曾出现过“信息扶贫”的理念与政策。2008年,国家扶贫办还启动过信息化扶贫工程。但是,究其实质内容,当时的信息扶贫,更多相当于农村信息化中的“村村通”,偏重于强调信息化能力建设,在老少边穷地区解决信息网络的覆盖。这种信息扶贫与电商扶贫虽有关联,但并不是一回事。即使间或有过零星的电商扶贫动作,也根本不成气候,终归沉寂。其实,电商扶贫,直到2014年以前都没被纳入我国官方主流的扶贫理论、政策和工作体系之中。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实践,再次证明了“信息化不等式”的存在,信息扶贫也一样:即使有了“村村通”的信息化能力,也不等于农民一定应用它,更不等于它可以自动带来信息脱贫致富的效果。农村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让广大农民觉得有用,在现阶段,尤其是贫困地区,能不能让农民增收,是农民判断信息化是否有用的基本标准。为此,农村信息化就必须把可交易、可增收的电子商务放在突出位置。信息扶贫也一样:必须由强调能力建设、网络覆盖的信息扶贫,推进到强调信息应用,尤其是可交易可增收的电商扶贫,才有希望收获信息扶贫所需的应用绩效。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主流化趋势日益凸显,国家扶贫界理应将电商扶贫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加大推进电商扶贫的实践力度。

四、因为样板

虽然缺少政府自上而下理论政策的指导,民间自下而上的电商扶贫实践却已经开始涌动。电商扶贫的主张,从一开始就不是学者书斋里的概念推演,而是基于活生生实践的有感而发。2010年,笔者等人在调研沙集模式时,亲眼看到电子商务如何让资源匮乏、扶贫压力巨大的东风村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几乎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脱贫致富,而且有的做得非常成功,成了年销几百万元、收入几十万元的老板。

现在,电商扶贫已有更多成功案例被发现、被重视。2011年全球十佳网商刘鹏飞是孔明灯大王,他的订单绝大多数来自网上、来自境外,生产基地则建在宁都县的田头镇、长胜镇和黄石镇。孔明灯的制作属于典型的密集型劳动,田头镇的工厂里,工人多是各年龄层的女工,其中一位老者居然80高龄!有的女工一边干活,一边带孩子;更多的工人则是领走原材料,在自己家中生产,然后交到厂里来。这里的工人有1 600~1 700人,每年发放的工资在1 000万元左右。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参与产业链”式的电商扶贫案例之一。仅此孔明灯电商项目,就造福了宁都三镇近两千个家庭!这一头,是众多无法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找到了新生计,在不误照看家庭的同时每月增加了几百元收入,乡镇经济形成了新的产业依托;那一头,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直接对接到全球市场。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随着电商主流化的推进,随着人们对电商扶贫认识的提高,这样的成功案例必然会越来越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