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商创业案例

电商创业案例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主要介绍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涌现出的全国,特别是陇南部分电子商务创业致富个人,通过介绍这些人的成功做法,激发广大农村青年积极投身电子商务创业,实现人生梦想,贡献家乡社会。同时引导村民转变传统观念,普及电商知识,对村内有意向开设网店的电商创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本章主要介绍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涌现出的全国,特别是陇南部分电子商务创业致富个人,通过介绍这些人的成功做法,激发广大农村青年(“两后生”、返乡社会青年、未就业大学生等)积极投身电子商务创业,实现人生梦想,贡献家乡社会。

案例一:王喜俊的农民特产店

王喜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卢河乡人,一名通过网络自主创业的90后返乡社会青年。

2008年王喜俊毕业于一所中专技校,随后在上海一家电子厂工作,在此期间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关于电商的相关知识,对电子商务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外出务工的他一直有个淘宝梦——将家乡的中药材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出去。他所在的卢河乡草川村群山环绕,盛产野生中药材,中药材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没有一个好的销售渠道,卖不上好价钱。

2014年年初,远在上海打工的他听说家乡陇南出台了鼓励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他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家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办了网店,将党参等中药材挂在淘宝网店上卖。幸运之神来敲门了,刚刚挂上去的产品第二天就有人下单,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成就感,是从0到1的跨越,他的心中也坚定了从事电商创业的信念。

经过不断的摸爬滚打,2014年7月王喜俊的网店才真正走上正轨,正式定名为“陇上江南农民特产店”,主要经营当归、党参、土蜂蜜、土豆粉条等农特产品,目前店铺级别即将达到三钻,纯利润一天在100~200元之间。这种业绩的取得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但是他一直不懈地坚持和努力着,一直以来都以诚信经营为理念,为客户的每单产品严把质量关,努力地拉近和客户的亲和度等一系列经营方式,把家乡的农产品销售到更多的地区,让更多的人能吃到健康绿色的产品。谈及淘宝店铺运营之道,王喜俊有自己的深切体会:1.要诚信经营

诚信最重要,贵在坚持,没有订单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珍惜每一份订单。每一份订单都是淘宝的生命线,为了使发出的每一笔订单都得到好评,他一方面精心挑选产品,保证产品品质,并亲手进行细心包装;另一方面,每一笔订单都亲手写了一张极具亲和力的便条,来提高客户的购物体验,从而得到高质的好评。

2.要定位好产品

有没有足够的货源,货源有没有优势,流动资金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从零销量开始的宝贝好不容易做到上百件,淘宝免费流量都非常好,但由于断货找不到货源只能下架;当找到货源重新上架后淘宝免费流量急剧下降,排名靠后,这都是没有考虑好这些问题而引起的。

3.要适当进行推广

对新手卖家来说,直通车、淘宝客都是很不错的推广方式,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广,也可以在其他网站发布消息来提高自己店铺的曝光率!在做好以上的前提下,还要不断学习,才能经营好网店,因为电子商务是一个飞速变化的产业。

自从从事电商这个行业以来,虽然很艰辛,但是让王喜俊离他的梦想越来越接近,同时让他有了一份不错的经济收入,让家乡的药材多了一个销售渠道,也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着家人。他说,实践证明他的电商创业路是正确的。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商经济,未来的电商路将更为艰难,但是,王喜俊坚信在政府的支持与全县电商人的共同努力下,西和的电商事业将更加美好!

案例二:80后的电商创业实践

海龙,一名甘肃省西和县80后的社会青年,性格开朗、认真负责、沉着稳重是他真实的写照。多年在沿海大城市的打工生活给了他很多启示,太多的经历在改变着他,使他不断完善自我,逐渐走向成熟。

2003年技校毕业后,由于读书不多,在当地找不到合适工作。2004年8月,郭海龙选择南下广东省东莞市打工。他听说当时这里生产供给全世界80%的电子元件。幸运的是,他进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公司内部各种设施齐全,工作之余,他最喜欢的就是免费开放的图书馆,里面关于企业的书籍比较全面,让从西部农村来的他,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企业,并接受改革开放前沿的气息。但好景不长,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公司业绩下滑。他离开广东来到浙江义乌,义乌和东莞根本就是两个城市,义乌国际小商品城,采购商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品品类繁多,又支持小额批发,也有人说,义乌是创业者的天堂。他在义乌看到了自己创业的希望,白天要上班,晚上学习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他永远相信一句话:“你的正常上班时间决定你现在的生活,你的业余时间决定你未来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了解了最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重新找了电子商务工作,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从仓库打包员开始做,到客服,到美工,再到推广,一路走来,使他真正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电商人。

2014年春节,了解到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电子商务,但村民不了解电子商务,家乡的农产品、土特产质量上乘,却都低价出售,有部分成本都赚不回来的情况后,郭海龙倍感痛心,他毅然下定决心,辞去现有的工作,回到家乡发展电子商务。2014年7月他回家开始做电子商务,购买了做电子商务的所有设备,但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网店还是没有开起来。后经县电商中心推荐,他到西和县乞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班,担任电子商务运营总监,负责公司的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由于公司刚开业,一些基础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商品编号、网店装修、宝贝描述页等都没有完善,经过他和公司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网店的基础,并在两个多月内把店铺做到两钻等级,被评为2014年度全市优秀网店。

2015年春节后,多年在外地的经历告诉郭海龙,他要自己创业,开设自己的店铺。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开办了“农味田园”淘宝店,创办了西和县稍峪乡郭河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宗旨就是“工业产品下乡,让乡里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农产品进城,让城里人吃到纯天然的食品,享受健康的生活”,达到为群众增收节支的目的。他代理了快递业务,方便群众发货取件。同时引导村民转变传统观念,普及电商知识,对村内有意向开设网店的电商创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实现一户一品,几户一店,帮助老乡实现小康生活。现在他的网店已达4钻,他想经过更多努力做到一定规模,注册一家公司,同时再开一家企业淘宝店铺,线下线上同时销售,帮群众创造更多效益。谈到自己对电商扶贫的感想,郭海龙说,一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案例三:返乡农民做电商

他,一名普通的甘肃省武都区城郊农民。

他,一名平常的中考落榜生,落榜不落志,凭着敢想敢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个农民打工仔,投身电子商务,依托大山来创业。

姚玉宝,武都区城郊乡农民,1988年出生,初中毕业。2013年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期间学会了上网,想家的时候就浏览些家乡的网站,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个购物网站,找到了武都的特产,倍感亲切,完成了第一次网购。

2013年冬,返乡回家过年的姚玉宝看到电视、报刊、网络各媒体都在宣传电子商务,萌发了网上开店的念头。但对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工来说,开网店无疑是一条艰难之路,他便白天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晚上钻研如何开网店,如何上架宝贝、怎样做好宝贝详情页、后期如何推广、优化宝贝关键词和装修店铺等一系列问题,他都在百度上边学边做边完善。

姚玉宝的第一单生意就是在自家的田头完成的。有一天他在自家的地里干农活。突然,听到“叮咚”一声响,他看了看自己的手机,发现牵牛买家平台上有一个北京的客户买了他500克黄花菜。当时的他非常兴奋,于是他包邮几乎是赔钱给这个客户发货。就是这第一单生意更加激发了他对电子商务的热情。网上开店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看着店铺没有销量、流量,姚玉宝内心彷徨,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不是正确,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不干了,但互联网上一个个财富神话给了他动力,他主动联系外地的亲朋好友买自家自产的花椒,增加店铺信誉等级,同时在各大论坛、微博发帖宣传,终于让自己的网店有了销量,他不但把自家自产的100千克花椒从网上销售完,而且还帮助本村的村民在网上销售。他发现,网上卖野生羊肚菌的店铺特别少,于是他在自家的店铺增加了羊肚菌这个宝贝,上架以后销量、宝贝评价十分好,但是,野生羊肚菌的产量特别少,货源不足、季节性又强,导致他的店铺经常缺货。根据顾客的反馈,他的店铺又陆续上架了很多调味品,方便顾客在购买花椒的同时购买其他调味品。

2014年7月,“陇上珍品汇”网店被武都区电商办评为全区“十佳青年网店”。截至目前,“陇上珍品汇”网店信誉等级已达四钻,土特产品销售额12.6万元,平均每天销售50多单,交易额2000多元。虽然这样的销售额放在淘宝网数千万的网店中并不突出,但在地处偏远的陇南小山村,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姚玉宝常常给身边的朋友说,电子商务的春天已然来临,网上创业永远不会晚,虽然暂时获利微薄,但是只要有“我要做好”的信念,而且能够坚持下去,那么最终你就会成功!

在姚玉宝的带动下,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开始开网店,他的同村村民姚成军已经开网店并且信用等级已达到一个钻;他的表妹也开始着手建网店。姚玉宝从返乡农民工成为淘宝网店的店主,不但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家乡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很是喜欢,产品质量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大爱!若有需要还会再来买的。”、“宝贝非常好,我很喜欢,做出来吃的味道非常棒。”、“下次还来你这儿来买,祝愿你们生意兴隆!”、“花椒收到了,包装很结实,花椒很麻味哦,烧菜很好吃,卖家的服务态度很好,会再次来的5星好评”。看到每天都在增加的顾客好评,姚玉宝对现在的自己更加有信心了。姚玉宝说他的淘宝店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收益并不高,但是一旦他们在淘宝上累计的销售业绩和好评超过了其他同类型店铺,生意就会越来越好。目前,他已经和村民签订花椒、核桃、木耳、羊肚菌等农产品的收购合同,以高于市场价格去收购,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帮助贫困农户增收。

案例四:公共平台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陈惠花目前是淘宝网一家网店的掌柜,2014年她毅然辞去在浙江温州体面的白领工作,回老家种田创业,开始尝试利用网络销售绿色蔬菜的网商生涯。

陈惠花说,由于一心想发展有机农业,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回遂昌老家。尽管亲戚对一个大学生回家务农十分不解,但她得到了父母的支持。除了自家农田,她还从叔伯家中获得了一块地。尽管当地农民都不相信惠花不用化肥能种出蔬菜,但她仍通过书本和网络学习,使用有机农肥下田耕作。目前她耕种的第一批200千克有机土豆已在2015年5月产出,部分通过自己在淘宝开的网店售出。陈惠花说,接下来她还会种茭白、萝卜等有机蔬菜。像陈惠花这样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只是“遂昌模式”的一个典型。在遂昌县城5万人口中,集聚了近1200家网店,其中淘宝皇冠级别以上店铺超过20多家,销量最大的店铺年销售额达上千万,店铺年销售总额近亿元。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民人数已达5.13亿,位居全球第一。且电子商务已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80后的网购用户,人均消费达到1万元。

可以说,电子商务正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的又一波新经济浪潮。

遂昌县作为浙江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2003年,县政府整合资源搭建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即发挥山区自然环境优越、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利用电子商务弥补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微型企业市场信息闭塞、营销手段缺乏、物流不畅的短腿,将电子商务作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

如今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片红火,竹炭、烤薯、笋干是当地的几大特色农产品,经过电子商务的“催化”作用,竹炭产业近年来销售额从之前的2000万~3000万/年到现在近2亿元/年,其中一半以上为网上销售额;烤薯类产品年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其中三四成通过网销。

在遂昌,由政府主导建设融市场主体性和公共服务性为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使网店经营者从“单兵作战”实现“抱团作战”,有效降低了开网店者的经营难度及经营风险。据了解,该县财政还把“全民创业”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放在电子商务和网上创业上,2年来针对城镇待业人员、农村青年以及有意网络创业的青年共举办免费培训近10场次,受训人数接近2500人次,其中几场大型培训活动,每次培训人数多达300多人,群众反响热烈。

46岁的下岗女工朱菊媛之前在当地以摆摊卖日用小商品为生,从不会使用电脑到现在可以自如地装饰其网店,她说,这都得益于参加了电子商务的免费培训。她拾起传统老手艺,在淘宝开店,卖起自制布鞋垫和遂昌土特产。她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自己做老板也体面了不少,也不用在外面摆摊日晒雨淋了。”

目前,遂昌县已绘制出未来5年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蓝图:成为浙西南地区最大农特产交易平台。网商总数发展到5000家以上,业务模式包括B2B、B2C、C2C以及线下渠道并进,实现5亿~10亿元的销售规模。

案例五:临安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浙江省临安市把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支点,2014年一年通过网上卖出去的农产品就超过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农产品电商网销量在全国县域中排第一。

向青山绿水要金山银山、向美丽环境要美好生活,农村电子商务无疑是一把“金钥匙”。

1.每10颗山核桃,有5颗半从网上卖出去

两层小楼、农家小院,刚封箱打包完的快递纸盒堆积如小山。这是网店店主许益琳位于临安市龙岗镇新溪新村的家,也是她那家卖临安山核桃等坚果特产的网店接单、发货的地方。从“双十一”“双十二”的网购高峰,到置办年货的销售旺季,许益琳就没闲下来过。

十多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原本当导游的许益琳只能与轮椅为伴。闷在家里的她试着通过网络卖本地特产山核桃,自己创业、自己运营、自己当客服,父母和周围乡邻帮着一起包装发货。几年下来,网店越做越大,她的网店2014年网销额达140多万元。

在临安,像许益琳这样的网上创业故事还有许多。在浙西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临安市,特色农产品山核桃一直是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如今这棵“摇钱树”,踏上了电商路。

大山里的昌化镇白牛村,2014年率先把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到了村里。走进这个服务中心,醒目处贴着一幅“白牛村电商分布图”,图上是密密麻麻的橘黄色图标,每一个图标都代表一家网店。村里现在有56户网店经营户,占农户数1/10,2014年农产品网销额2个多亿。

每10颗临安山核桃里,有5颗半是从网上卖出去的。最新统计显示,临安已有农产品电商网店1100余家,农产品电商规模企业38家。当地山核桃干籽的收购价格,也因为电商市场的红火而水涨船高。2014年9月中旬,新货山核桃的收购价每千克约50元,到“双十一”的时候,收购价格涨到每千克64元左右,价格同比提高25%左右。这一来,至少让当地农户增收1亿元。

2.农村“电商换市”,带动“三农”发展

网上除了卖山核桃,还能卖点什么?这个问题,余益峰一直在琢磨。

余益峰是坚果炒货类品牌“新农哥”的创始人,2014年“双十一”前,“新农哥”通过网店推出1111个认养核桃树的名额,抢拍成功的,来年不仅可以收到有机山核桃产品,还能来临安山里休闲、垂钓。活动一推出就被“秒杀”,一抢而空。市场试水让余益峰更有信心,2015年投入1000多万元,在临安建有机核桃林农场,瞄准了生态休闲旅游市场,要在网上卖一卖“好山好水好空气”。

除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怎样让更多特色产业嫁接电商优势?临安市在推进“电商换市”过程中,既做足“农”字文章,也跳出“农”字做文章,让当地绿色照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让电子商务覆盖三次产业全领域。现在,一些新型“农家乐”民宿也开起了网店。像河桥镇的米亚罗农庄,凭着独特的“小木屋”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在微博上曾被转发4万多次,平时网上订房得提前两个月。

除了网上“卖出去”,还要帮助农村群众网上“买进来”。

2014年12月31日,农村淘宝服务站在白牛村正式开张。服务站站长张青,也是一位网店店主,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两年前辞职回村创业。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帮助不会网购的村民在网上选购。服务站开张当天,张青就帮村民代购了3万多元的物品。如果有退换货,服务站也可以代办。

在临安,像这样的村级服务站点已建起15个,到2015年年底,临安全市建成200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通过整合村一级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网上代购、代缴水电费、代购车票、手机充值等综合服务。

3.建平台、搞培训,政府搭台扶持农村电商

网店越开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但农村电商发展缺人才、缺服务等“瓶颈”也越来越显露出来。

“像我们这样自家开的网店,老婆孩子齐上阵,做到一定时候,想再往大了发展,难啊。”53岁的戴云洪是白牛村开网店的一位农民。他说,这两年网店的竞争激烈起来,“我这老头子也在琢磨,想学学怎么做广告、搞促销,把好东西卖出去更多”。

临安农村电商发展源于草根力量、民间自发,但在农村电商做大做强的路上,政府并非无可作为。“农村电商发展后,市场倒逼政府服务、监管的模式都要变。”临安市副市长周连昆说,“政府培育扶持农村电商,要‘松土施肥’,搭建平台、搞好培训、提供服务。”

2014年,临安市开始实施“电商伙伴计划”,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淘宝村和示范村,主动与高等院校、专业人才结对,共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学习实践基地。眼下,白牛村、新都村、玉屏村和马啸村这4个淘宝村已与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杭州工商大学现代商贸学院、淘宝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等院校达成合作关系。2014年市里还安排1500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电子商务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培训交流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模式,临安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运营服务商,每个月都会到淘宝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提供现场服务。开网店的村民可以享受到免费的产品拍摄、店铺装修、运营指导、培训等服务。2015年,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建设也在临安推开,探索解决产品质量监管、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等困扰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

从临安农村电商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发展淘宝农村服务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