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制度适应性变迁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制度适应性变迁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要实现更好发展,必须更好分析形势和环境,更好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更好把握宏观经济大势,更好应对挑战。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要实现更好发展,必须更好分析形势和环境,更好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更好把握宏观经济大势,更好应对挑战。

——习近平

近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基于对中国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判断,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思想。学界对此展开广泛讨论,但各种观点复杂交混:一是质疑新常态论断的观点。如樊纲(2014)[237]认为“现在不是新常态,现在是回归正常状态,是回归到潜在增长速度的正常状态”。二是认为经济增速下滑是趋势性的、旧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的观点。如吴振宇(2013)[238]对未来潜在增长率给出持续下行估测,张勇、古明明(2015)[239]认为我国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堪忧。三是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条件变化,增长动力须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主导的观点。如张来明、李建伟(2015)[240]认为经济将更多依靠国内消费需求拉动,发展方式将从要素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任保平、宋文月(2015)[241]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引起比较优势和增长红利衰减,投资驱动走到尽头。四是认为投资驱动依然重要和强调增长潜力的观点。如林毅夫(2015)[217,242]认为中国后发优势潜力仍很大,仍有大量投资机会,应“用政府的钱撬动民间的钱”。五是强调制度差异、国情的观点。如史正富(2015)[243]认为“用社会主义、以民为本的眼光来看,中国可投资的机会还有很多”;曹和平等(2015)[244]认为新常态可能有短期阵痛但非断崖式,由于五大条件性因素的支撑,新常态下中国必然继续崛起。观点分歧往往与视角、立场等因素有关,根子在于一些学理上的模糊性。对经济新常态的讨论,的确存在着“增长的新常态”“发展的新常态”即经济进化和经济均衡问题模糊交混的情况。经济增长生态学模型,既比较清晰地界定了经济进化和经济均衡又统一了两者,从而为探讨这一系列问题厘清争议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由此探讨中国经济实践问题,不仅是理论价值的体现过程,也是对理论逻辑的验证过程。本章将基于经济生态学揭示的经济进化、经济均衡逻辑,揭示新常态的学理内涵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性质,从而明确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潜力与发展方略,并提出升级宏观经济驱动系统、立足制度变迁破解稳增长难题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