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资流入与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

外资流入与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要素流入对一个国家(地区)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影响的路径主要包括:首先,外资流入通过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影响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其次,外资流入通过影响东道国的国内生产配套水平进而影响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此外,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包括:①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

1.外资流入与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机理分析

如前文分析,属地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是指按属地原则,一个国家和地区境内所有要素(包括国内要素及流入要素)创造的出口产品在全球价值链的定位;而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更多反映的是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属权要素出口产品在全球价值链的定位。一般而言,要素流入对一个国家(地区)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影响的路径主要包括:

首先,外资流入通过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影响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技术、资源、环境等)的丰裕程度。通过引进外资,大量高级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管理、品牌、销售渠道等)流入东道国,客观上有利于东道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升级。

另一方面,从生产法的角度,出口产品包含的增加值可以分解为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收入报酬。因此,出口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及组合即要素禀赋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口产品包含的国内增加值,进而影响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

其次,外资流入通过影响东道国的国内生产配套水平进而影响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通常,跨国公司的进入会改变东道国的市场结构,如通过兼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达到市场垄断地位。对于东道国的国内生产配套水平而言,由于跨国公司通常拥有自身的上游采购体系及供应商链条,因而跨国公司的兼并行为往往对东道国国内原有生产配套体系产生巨大冲击(黎峰,2016)。

同时,随着外资流入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采购本地化倾向日益明显,围绕外资企业的国内外向配套得以迅速发展。除了进口关键零部件等中间品外,其他半成品及非核心零部件通常采用本土采购形式,由此带动了国内外向配套的发展,外向配套的发展意味着外资引入带动了更多的国内配套,出口产品包含的国内增加值得以提高,由此表现为全球价值链定位的提升。

以苏州高新区为例,苏州高新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苏州对外开放高地。截至2014年,累计利用注册外资已超过200亿美元,投资项目超过2000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56家进驻苏州高新区。围绕园区内外资重点项目,苏州高新区以发展区域内外向配套为目标,积极完善产业发展链和补链项目。当前已有14000多家内资企业、17000多家个体工商户在苏州高新区“生根开花”。[1]外向配套的发展使得苏州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增值率,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贸易增长的动力来源表现为出口产品的内生能力差异,基于增加值的角度,出口产品的国内生产配套差异如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中间品进口或国内配套等,对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将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

2.外资流入与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基于中国的实证

(1)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按照以上思路,从行业的层面出发,以部门的外资存量、要素禀赋结构、国内生产配套为主要解释变量,除此之外,引入衡量规模经济的出口规模占比作为控制变量,在此基础上,以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截面个体,t表示时间,N是截面的个数,T是时间的长度,μit表示残差,μi表示不可观测的个体特殊效应,λt表示时间效应项,νit表示剩余的随机扰动,μi、λt和νit服从零均值同方差假定。此外,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包括:

①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

按照本国与外方股权比例对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含量进行分割,可以核算出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OG),即OG=TG×δ,其中δ为本国股权比。数据根据WIOD数据库、《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②外资流入。

以行业年末的外资(含港澳台地区资本)存量来衡量部门的外资流入,数据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③要素禀赋结构。

通常生产过程的要素投入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本书以资本劳动比(K/L)来衡量生产中的资本投入,该指标越大,表明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越多,属于资本密集型部门,反之则表明生产中劳动要素投入越多,属于劳动密集型部门;以高级技能劳动力占比(LH/L)来衡量生产中的技术投入,该指标越大,表明生产中技术要素投入越多,属于技术密集型部门。数据根据WIOD数据库计算而得。

④国内生产配套率。

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产品生产对国内增加值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价值链条在国内分布的比重,尤其是中间品的获得方式,是更多依赖国内生产配套还是依赖进口。以生产部门中间品消耗的国内配套比重来衡量国内生产配套率(domestic supply,DS),数据根据WIOD数据库计算而得。

⑤行业出口份额。

从全球出口市场的角度,行业出口份额是指该国某部门的出口规模占全球总出口规模的比重。以出口规模占比(export market share,EMS)来衡量行业出口份额,数据根据WIOD数据库计算而得。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见表7.2。

表7.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2)实证分析结果。

在此基础上,使用Stata12.0计量软件,利用2001—2009年[2]中国行业的面板数据就式(7.4)进行实证检验。同样考虑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为尽量避免内生性问题,采用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值进行估计。

首先,分别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通过F检验,可以剔除混合回归模型;其次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而由rho值可看出存在个体效应。因而确定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

此外,由于异方差检验发现存在明显的截面相关以及截面异方差问题,为此采用面板修正的标准差(panel corrected standard errors,PCSE[3])估计法对模型进行再估计,估计结果见表7.3。

表7.3 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的估计结果

注:括号内为t值,*表示在10%的置信区间上显著,**表示在5%的置信区间上显著,***表示在1%的置信区间上显著。

从修正后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解释变量具有较好的显著性,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外资存量与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外资流入不利于中国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的提升。

事实上,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以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在生产成本低廉、对外政策优惠等吸引下,大量成本导向、出口导向型的外商投资进入中国加工制造领域,“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比迅速攀升,成为世界工厂及出口基地。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对本地民族品牌、配套体系及营销渠道造成极大冲击,进一步把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定位锁定在低端,生产及贸易增长的外源型特征日益显著,不利于中国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的提升。

其二,无论是资本密集度还是技术密集度,均与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要素禀赋的优化有利于中国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的提升。

相关系数来看,相对于技术密集度,资本密集度提升的边际效应更大,表明中国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的提升更多依赖于资本要素的投入,技术要素的积累对于出口产品层次提升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三,国内生产配套能力增强对提升中国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影响显著。表明从增加值的角度,中间产品从单纯依赖进口,到国内生产配套乃至对外出口,有利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获取国内增加值水平的提升。

其四,出口规模的扩大与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表明中国在追求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并没有更多关注出口产品的层次及国内增加值含量,出口规模的扩张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成正比。

事实上,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更多承担加工生产和出口制成品的角色。由于在产品价值上,制成品包括了能源资源、零部件等中间品价值,因而表现为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另一方面,由于能源资源、零部件等中间品更多依赖进口,生产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贡献并不明显,因而表现为出口规模膨胀的同时,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反而下降。

综上所述,在第一出口大国的背后,外资流入、出口规模的扩大,均对中国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造成不利影响,而国内要素禀赋的优化、生产配套能力的增强,对提升中国属权要素全球价值链定位贡献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