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价值链定位的内涵

全球价值链定位的内涵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研发、设计、原材料与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若干个独立的环节,并将每个环节配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全球生产网络,而承担全球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国家和地区便处于不同的全球价值链定位。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研发、设计、原材料与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若干个独立的环节,并将每个环节配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全球生产网络,而承担全球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国家和地区便处于不同的全球价值链定位

有关分工参与国(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定位,一种主流研究是基于出口产品单位价值的视角,认为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可以反映该国(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定位,出口高单位价值产品意味着全球价值链定位相对有利;而出口低单位价值产品则意味着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不利地位。如Hallak和Schott(2011)、Amit(2011)、Gervais(2009)、Joel(2011)认为单位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质量差异,以此测算出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低端。

然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出口产品大多为“多国制造”,最终产品出口国(地区)只是承担了产品生产的加工组装环节。如同出口总额不等于出口国(地区)的出口收益,从产品技术含量或单位价值的角度出发,以出口产品的复杂度、相似度或出口价格来衡量出口产品质量,显然不符合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亦不能真实反映出口国(地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如美国和中国可能都出口笔记本电脑,但中国制造商可能必须进口电脑的复杂部件,如美国英特尔公司或AMD公司的中央处理器(CPU),此时,尽管最终产品会被归类为复杂商品,但中国生产者可能专门从事简单的生产阶段。因而对于中国、墨西哥等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定位的国家(地区)而言,以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或单位价值衡量的出口产品质量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反而容易对自身生产和出口竞争能力产生错误的评价和定位。

正如黄先海、杨高举(2010)认为国际分工地位是出口产品中包含的由国内生产所带来的增加值以及对该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即国内完全增加值)。从行业的角度,全球价值链定位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环节,故从事不同生产环节创造的国内增加值自然有所差异。对此,施振荣(2005,2010)的“微笑曲线”理论把全球价值链分为创新、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装配、物流、行销及品牌九个环节,并发现微笑曲线两端的环节能分享较多的增加值,而底部环节则只能获得较低的增加值。

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品在不同分工国家(地区)之间频繁流入和流出,按照增加值的国别属性,一国(地区)的出口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本国(地区)增加值(domestic value-added,DV),即包含在出口产品中的本地成分(domestic content in exports),实现的是出口国(地区)的增加值[2]。其次是境外增加值(foreign value-added,FV),即包含在出口产品中的进口(资源品、中间品进口)成分(foreign content in exports),实现的是中间品提供地的增加值[3]。因而,在传统统计口径下的出口额中,只有前者才是本国(地区)参与国际分工获取的贸易收益。

此外,由于产品出口后可能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被进口国(地区)直接消费,从而直接实现出口增加值;二是进口国(地区)再次加工并出口到第三国(地区),从而间接实现出口增加值;三是进口国(地区)再次加工并返回出口国(地区),该部分是通过出口国进口而实现的,故被称为出口增值折返或复进口。因而,出口产品中的国内增加值部分(DV)又可以分为直接出口增加值(direct value-added,dv)、间接出口增加值(indirect value-added,iv)及出口增值折返(value-added returns home,vr)三部分[4]

在研究贸易增加值核算的基础上,Koopman等(2010)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定位指标(GVC_Position):

该指标的构建思路是,当i国(地区)r部门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相对靠近上游(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即GPOir>0,表示该国(地区)更多的是为他国(地区)提供中间品;反之,如果i国(地区)r部门相对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零部件生产、成品组装等),即GPOir<0,表示该国(地区)更多地依靠从他国(地区)进口中间品。

因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出口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定位决定了其出口产品包含的本国(地区)增加值水平。在同一部门的双边国际贸易中,相对于进口国(地区)而言,出口国(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定位越有利,其单位出口产品创造的本国(地区)增加值越高;反之,则其单位出口产品创造的本国(地区)增加值越低。

电子及光学设备产业是全球价值链分工水平最高的产业之一,如表4.1和图4.1显示,在该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墨西哥、中国大陆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更多从事进口中间产品并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其单位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相对较低;而美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更多从事核心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中间产品生产环节,其单位出口产品的本国(地区)增加值相对较高。

表4.1 主要出口国家(地区)电子及光电设备产业全球价值链定位及本国(地区)出口增加值含量(2007年)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WIOD数据库测算而得。

图4.1 主要出口国家(地区)电子及光电设备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定位及单位出口本国(地区)增加值(2007年)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WIOD数据库测算而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