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减少行政干预。(三)国际竞争日益加剧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逐步增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国家保护国内企业和国内市场的能力受到种种制约。

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具有以下趋势:

(一)终端产业带动中间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四大行业均出现增长缓慢的趋势,这与第一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下降的趋势基本吻合。

纵观近几年经济的发展,重化工业对产业经济的发展上升到更加特殊的地位。2008年,重工业产值为362 01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1.35%。究其原因,与第二产业中的汽车行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作为消费升级方向的终端产业之一的汽车制造行业和房地产业,与食品、轻纺、家电等传统的终端产业相比较,对重化工业的需求要大得多。

自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相应地对汽车、商品住房等高消费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2004年,全年汽车产量为507.41万辆,其中轿车的产量为231.4万辆。而2008年,全年汽车产量为1 379.5万辆,其中轿车的产量为748.5万辆,相比2004年,全年汽车产量和轿车产量分别增加了872.09万辆和517.1万辆,增长率为171.87%和223.47%。2004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 158亿元,商品房销售额10 376亿元。200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 399亿元,商品住宅投资21 981亿元,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0 779亿元。2008年相比2004年,仅四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131.01%。

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房地产、汽车属于终端产业,重化工业属于中间产业,能源、运输属于基础产业。房地产和汽车业的发展,必然促进钢铁、水泥、金属等重化工业的发展,重化工业的发展也必然带动煤电、石油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形成了终端产业带动中间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的状态。2004年全国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产值为124 566.7亿元,占全国工业企业的比重为66.53%。而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数量为247 577个,其产值就达到362 019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58.1%和71.34%。可以看出,我国重工业发展的强劲趋势以及强大的产业关联性。

(二)由传统重化工业迈向现代重化工业

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主导产业为其增长和发展提供动力。20世纪80年代的主导产业是轻纺行业,20世纪90年代的前7年,主导产业演变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家电生产等传统的工业行业。1997年以后,以前的主导产业增长开始乏力,新的主导产业又尚未形成。直到2002年末2003年初,开始出现新的重化工业并逐步成为主导产业,这种新的重化工业以汽车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先导。汽车和房地产业成为现阶段国民经济中带动力最强的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的形成,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前提和依托的,也符合国家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的必然性,已被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经验所证实。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已开始逐步进入了重化工业的行业领域,打破了重化工业国有企业独家垄断的经济格局。2004年私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0 89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6.5%,而到了2008年私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36 34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6.87%。

我国新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其独特之处。我国的新重化工业与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重化工业阶段不同的发展道路。我国目前的新的重化工业发展,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等,还可以与环保经济、循环经济结合,从而更大程度地增加社会效益。

近年来,由于过分强调重化工业或者误解重化工业发展的内涵,也给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许多地方政府提出了向重化工业升级的口号和目标,这种政策倾向破坏了其他产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导致很多资源配置的扭曲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减少行政干预。

(三)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逐步增强。具体表现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逐年增加: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49 103.3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159 878.3亿元)的30.7%;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93 455.6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257 305.6亿元)的36.3%;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100 394.9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300 670.0亿元)的33.4%;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达82 029.7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340 506.9亿元)的24.1%。[3]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环境。[4]

(1)随着我国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劳动力、资本、资源的成本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正在逐步失去过去发展的比较优势。

(2)大量的“三资”企业在我国开业设厂,国内市场也面临与国外公司竞争的压力,出现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

(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国家保护国内企业和国内市场的能力受到种种制约。

(4)我国企业的发展过分强调规模和终端产品,反而忽视了被许多国外企业所重视的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环节,在国际市场中获得较少的产业竞争自由。

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不仅存在于国际市场,也存在于国内市场;不仅是商品数量的竞争,更多的是质量、效率、技术等的竞争。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所依赖的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以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后起工业化国家的现实,导致我国在很多新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因此,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