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森林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养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为推动森林食品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可操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养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开发森林食品产业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林业战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具体行动,对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林户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利国利民。

一、研究背景

(一)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2]

(二)林业产业发展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重要选择

森林是最重要的碳汇和碳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可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后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m3木材,大约吸收1.83t二氧化碳,放出1.62t氧气。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于“减排”。1980-2005年,中国通过持续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51.1亿t,年滞尘量50.01亿t。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t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3]

中国林科院研究组依据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监测结果,评估认为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t。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m3,年固土量70.35亿t,年保肥量3.64亿t,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t,年滞尘量50.01亿t。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人民币[4]

发展林业可以提高绿色GDP比重。林业本身涵盖一、二、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林业产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发展低碳经济;第二产业是环保材料制造加工业,其产品可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三产业是绿色生态旅游及服务行业,在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与质量的同时,同样创造价值。因此,从经济角度讲,发展林业就是提高绿色GDP比重,为社会创造财富[5,6]

发展林业产业可以提供新兴绿色能源。森林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次种植后可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绿色能源。发展林业产业可以助推经济协调效应。在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林业减缓措施时,不仅能够以较低成本达到减少排放和增加碳汇目的,而且这些减缓措施本身能与适应气候变化、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协同效应,带来诸如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生物保护、流域保护、可再生能源和减贫等多种效益。总之,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必然途径。

(三)人们对食品的生态性、营养性要求增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到20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90年的54.2%降低到37%,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消费阶段。“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人们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安全的需要将会更加突出,对应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对食品的生态性、安全性、营养性要求也愈发增强。森林食品可以向消费者提供的效用包含了两大功能因素:使用性能以及超越使用性能而与消费品相关的安全、生态、营养功能,森林食品的二元价值结构和超越基本价值的消费偏好特征,使消费者对食品的效用评价正从注重温饱逐步转变为越来越注重健康、营养、环境和文化的心理满足[7]

(四)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符合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森林食品培育在提供果品、食物、油料等森林食品的同时,还具备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

森林食品培育将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是平衡长期与近期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态安全和长期稳定和谐发展等不断增强的必然需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8]。另外,随着森林主体资源的逐渐衰减,林区将由采伐林木资源向培育保护森林资源转型,由单一型林业经济向复合型林区经济转型,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于是,森林食品产业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林区接续产业。

二、研究目的

本书旨在通过对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实现下列目的:

(1)分析森林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根基。

(2)为判定特定区域是否具有发展森林食品产业的可行性,是否具有竞争力,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工具。

(3)为推动森林食品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可操的发展模式。

(4)针对湖北省襄阳市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探寻适合推进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模式,提出襄阳市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思路,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推进策略,并使之能应用于促进其他类似区域森林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意义

(1)系统地界定了森林食品、森林食品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概括了森林食品产业的特点,明确了森林食品产业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进一步推进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建立了理论支点。

(2)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食品安全理论引入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研究,夯实了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拓展了研究领域。

(3)构建了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模型,为区域发展森林食品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区域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可行性论证提供了科学工具;构建了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模型,为区域制定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战略、推进策略,促进森林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4)将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模型、森林食品产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应用于湖北襄阳的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探索了襄阳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模式,以促进襄阳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