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依托中国区域格局变化趋势,提升上海城市综合承载力

依托中国区域格局变化趋势,提升上海城市综合承载力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长区域格局与竞争态势的变化,尤其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将为上海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提供重要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上海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空间将越来越大。

未来30年,中国经济增长区域格局与竞争态势的变化,尤其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将为上海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提供重要的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上海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空间将越来越大。为此,上海应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完善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际枢纽港的目标,进一步加快港口枢纽建设,同时推进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铁路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承载力;利用国际化的优势,提高对外文化交流,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合作,提升城市文化承载力。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推进,有利于上海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的拓展,并将增强上海对内陆地区的辐射能力。在这一趋势下,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上海应发挥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市场、资金、腹地经济等优势,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将上海的部分制造业以及其他非核心产业向长江经济带的腹地逐步转移,积极与经济带其他城市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提升城市的经济承载力;应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体化防控,建立健全一体化防控机构和机制,提升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应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的整体规划,优化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城市和地区的交通枢纽网络,构建多层次的集疏运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承载力。从产业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来看,未来三大产业将在中国几大经济带内重构。第二产业将是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增长点,而第三产业将成为沿海经济带的增长点。作为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上海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提升将受到这种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一方面,上海应顺应第二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第三产业向沿海城市集聚的趋势,加速推进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空间分离,着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强化上海产业的专业化功能和城市的高端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经济承载力。另一方面,上海应顺应经济带内区域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将城市的非核心功能转移到周边城市或经济带其他地区,疏解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负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