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对上海城市功能的影响和要求

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对上海城市功能的影响和要求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对上海的城市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将对上海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未来中国经济重心、产业重心的移动趋势有利于上海实现产业率先升级。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对上海的城市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将对上海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只要在新的格局中因势利导,主动承担对内和对外两大功能,上海将会继续在全国经济格局中保持领跑优势,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从经济重心的变化趋势看

2013—2031年,中国31个省份的GDP、人均GDP、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重心均有向东南沿海地区移动的趋势,而2031—2050年,除人均GDP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外,其他经济指标将无重大变化。这表明在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前,中国的经济活动继续向东南沿海集聚,沿海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均增大,24个城市群的数据分析也表明:2031年之后第三产业有向东南沿海地区移动的趋势。未来中国经济重心、产业重心的移动趋势有利于上海实现产业率先升级。2031—2050年将是上海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机遇期,应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其他沿海地区的先进工业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服务。同时,上海的服务业将走向国际化,逐步由本地产业结构的高度服务化走向为全国和国际市场提供高端的产业服务,如成为全球重要的咨询、设计、创意、娱乐文化、旅游、中介、新媒体、艺术、信息、医疗、教育、大数据服务等行业的集聚地和服务中心。

2.从几大经济带的相对经济格局变化情况来看

三大经济带产业占比变化反映出了未来产业的重构基本格局,即第三产业向沿海集聚,第二产业向内陆集聚,客观上为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海城市将相对落后的工业产能转移至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促进上海制造业与服务业在空间上的分离,提升并强化上海产业的高端服务化和专业化功能;其次,由于经济带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作为经济带内的首位城市,上海将在整个经济带内实现其城市功能。未来上海会将部分功能转移到经济带内的其他区域,特别是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在经济带内重新分布,区域市场一体化和政策联动将增强上海对整个经济带要素、资源和产业的控制力和配置力。近期实行的长江经济带内省份港口一体化通关政策,大大提高了沿江城市外贸通关的效率。未来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各类创新试验区将成为内陆地区加强对外经贸关系的枢纽,上海可在国内率先成为转口贸易中心。

上海在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及全国的经济总量占比均有一个略微下降的趋势,2020年前,第二产业占比有缓慢上升,第三产业占比快速上升。2020年之后,二、三产业占比均有缓慢下降趋势,上海进入全面结构升级和全面创新的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将进一步放缓,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这种变化将有利于上海经济结构的内部调整,未来的总量占比下降也表明其他区域发展的加速,上海与所属经济带内其他区域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也为上海提升和优化城市功能提供外部压力。因此,几大经济带经济格局的调整趋势和上海在其中的经济地位的变化趋势,要求上海提前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将工业逐步转移出去,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高度服务化。

3.“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对上海的影响与要求

(1)“一带一路”战略对上海的影响和要求。

“一带一路”战略将对上海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上海也理应有所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对上海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一带一路”将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格局,正好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相契合,有利于快速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同“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占上海对外贸易总额的23%,且上海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互补性较强,未来上海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合作空间巨大。

“一带一路”战略对上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贸易方面,上海要通过各种途径构筑沿线贸易网络;要尽快连同国家相关部委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类政策、贸易准则和法律对接,实现双边贸易更加标准化和便利化;要集聚一批“一带一路”的投资贸易机构,同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城市层面的经贸战略合作框架。在金融方面,上海应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主要金融中心开展金融合作。在航运方面,上海应结合建设国际枢纽港的目标,进一步加快海港、空港建设,完善上海与长三角铁路通道的互联互通,积极融入亚欧铁路网;应借助亚洲投行等力量,开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空港和海港的基础设置建设,开展联运合作。在人文交流领域,上海应利用国际化优势,提高对外文化和教育交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稳定的交流计划,构建多边交流网络和方式,开展各层次的教育合作。在化解挑战方面,上海应积极与国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机构及航空港口合作,实现功能的互补和错位发展,形成高效的互利发展合作体系。

(2)长江经济带战略对上海的影响和要求。

首先,上海应为长江沿线地区提供产业升级及各类创新和专业性服务,并以长江流域为轴线,增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其次,上海应继续发挥龙头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需要在整个经济带内具备区域功能的再配置能力和地区产业的协调能力,发挥“四个中心”、科创中心、自贸区对内陆地区的拉动和服务功能,为长江流域地区连接国际市场提供平台。再次,长江经济带战略目标之一是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目标。为创建低碳、环保、可持续型城市,上海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协调好人口、产业、资源环境的发展,同时,可在环保标准、新环保材料、新能源开发、环保人才、第三方环保监测监督等领域为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最后,上海应为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提供各类创新型和可复制的政策制度,进一步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将高度开放和灵活的政府创新管理和各类便利政策推广至长江经济带。同时,也应为其提供各类制度、行业标准,为促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政策对接条件和基础。

(3)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对上海的影响与要求。

未来京津冀逐步实现一体化后,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将大大提升,北京—天津也将成为强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上海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形成冲击。从辐射范围来看,北京—天津将仍然是中国北方的国家中心城市,而上海将成为中国南方的国家中心城市。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上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上海应提前预判未来自身和北京在国家经济中的功能定位,在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应注意错位发展,积极与北京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并相互学习借鉴。如可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一体化、金融、人才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联动合作。其次,上海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并保持既有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提高对长三角地区、长江经济带的辐射力,引领全国区域和城市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