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中心渔港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中心渔港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浦是中国最早的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同时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县级港口管理领导小组,对包括石浦中心渔港在内的环石浦港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此外,象山水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促使石浦工业得到发展,大大增加了渔业附加值,提高了渔业经济效益。

石浦是中国最早的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如今,石浦已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全镇拥有各类渔船(轮)1500余艘,其中200马力以上外海钢质作业渔船1173艘,渔业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渔船装备实现了科技化、现代化,东门岛上的东门渔村被命名为“浙江渔业第一村”。近年来,全镇水产品年捕捞量一直保持在29万吨左右,约占宁波市的50%,名列全国乡镇前茅。

石浦渔港,地处象山半岛南端,居石浦镇和东门岛之间,由于有东门岛作为天然屏障,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1级以下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国家中心渔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每至鱼汛前来避风、锚泊、补给和处理渔货的省内外渔船在2000艘以上,渔货集散量达20万吨以上。

图5.4 石浦中心渔港鸟瞰图

渔港的硬件设施过硬。渔港港区由铜瓦门大桥桥脚延伸至延昌第三冷冻厂码头,全长18千米,宽0.4~3千米,有铜瓦门、东门两个口门与外海相通,对外航道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5条航道,水深4~33米,3000吨级船舶出入港区可不用乘潮,水域总面积27平方千米,高桩码头2座、泊位4个,浮码头23座、泊位32个,码头岸线长约2070米,可容纳近万艘渔船停泊。在崇堍港和蟹钳港为石浦港区配套建成了拥有2万亩腹地的渔船避风指定锚地,可防御13级以上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目前,该锚地共抛设供大马力渔船系泊的浮筒35个,建成现场指挥所1个(320平方米)、锚地视频监控系统4套、气象监测站5座、助航航标灯3座、临时码头及上岸通道7座,建立防台避灾点11个,可同时容纳冲滩避风渔船3500艘,成为国内首个拥有信息指挥系统、渔民安全转移保障系统、航标气象安全辅助系统的大型避风锚地。渔港配有5000吨级输油码头一座,供油码头5座。护岸2725米(其中,透空式护岸420米),变配电房300平方米,航标灯2座,水文气象观测站1座。

石浦不但是水产品产销大镇,而且是华东地区的水产品交易中心,得益于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国内主要渔区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石浦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现拥有中国著名水产品专业批发集散地、农业部首批命名的国家菜篮子工程定点市场之一的“中国水产城”,占地117亩,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已集泊位、收购、销售、运输、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金融、电讯等多种服务于一体,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90%以上销往华东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和台湾省,并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非洲。

渔港现有渔船修造厂18家,全年修造能力1700艘,其中大修能力400艘、中修能力800艘、小修能力500艘。陆域配套设施还有卸鱼棚9000平方米,理鱼间4000平方米;制冰厂23家,制冰能力1381吨/次,贮冰能力9380吨/次;冷冻厂187家,冻结能力3796吨/次,冷藏能力36450吨/次。水产品加工方面,有5家冷冻厂配有小包装水产品加工车间,21家鱼粉车间,有仓库96049平方米,其中水产品交易市场仓库面积78039平方米,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

图5.5 石浦中心渔港码头

2009年,为加强对石浦中心渔港的维护和管理,石浦镇人民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石浦中心渔港领导小组,设立渔港管理办公室,并专设渔港资金账户,建立渔港维护和保养长效机制。同时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县级港口管理领导小组,对包括石浦中心渔港在内的环石浦港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2010年,为促进石浦卫星城市建设,成立了石浦镇规划委员会,确立了“东扩、西拓、中集聚”的发展战略,并合理安排了到2015年石浦建设卫星城市所必需的公共设施和功能性项目,共计30余项。石浦中心渔港带动了影视城、渔港古城、中国渔村、东门渔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游客100多万人次/年;渔港周边宾馆116家,餐饮241家;通过历届中国开渔节的举办,充分挖掘了渔文化,丰富了渔区文化生活,提高了石浦中心渔港的知名度。此外,象山水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促使石浦工业得到发展,大大增加了渔业附加值,提高了渔业经济效益。石浦镇以建设中心渔港为契机,拓街道、兴市场、建小区、抓配套,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不仅改善了渔港综合功能,并带动了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得到整治,城镇框架拉大,城市化步伐加快。随着城市人口、产业集聚能力的增加,为象山港区2.5万渔业从业人员转产转业提供了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