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案例挑战目标是什么让飞人迈克尔·乔丹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表现,能多次赢得个人荣誉和球队的胜利呢?洛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兼管理学家,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2.目标设置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目标要具体、明确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反馈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反馈比无反馈带来更高的绩效。

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案例

挑战目标

是什么让飞人迈克尔·乔丹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表现,能多次赢得个人荣誉和球队的胜利呢?乔丹跟其他球员截然不同的原因就是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目标:只要第一,不要第二。

在他念高中时,一次在篮球上的挫败,激起了他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挑战的决心。

乔丹高中时被学校篮球队退训,回到家哭了一下午。在沉重的打击下,他原可以就此决定不再打篮球了,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反而把这个挫折转化为动力,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更高的标准,更难达到的目标。在升高二之前的暑假,他得到了校队教练克里夫顿·贺林的帮助,每天清晨六点在后者的指导下进行密集训练。在此期间,乔丹的身高能长到6英尺2英寸,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因迫切想要早日达成心愿,每日在学校的攀爬架上的勤奋练习。

在“只要第一,不要第二”这一目标的推动下,飞人乔丹一步步成为全州、全美国大学乃至NBA职业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成功学的研究与训练中,最为流行的一句话是:积极的心态和明确的目标,是走向一切成功的起点。目标越清晰,它对一个人的激励作用越大。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有人说:“尽可能考好”、“尽最大努力去做”。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尽可能”、“尽最大努力”意味着什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实现了这个含糊不清的目标?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说:“这次考试你尽可能考好”、“我相信这次考试你一定能取得前三名的成绩”,哪一句话对你的激励作用更大?目标设置理论的研究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洛克(E.A.Locke)是美国心理学家兼管理学家,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也就是说,明确的目标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1.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

(1)目标与动机的关系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受动机的支配,并且都指向一个目标。目标和动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①联系

凡是能引起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种需要的愿望或意念,称之为这种活动的动机;动机是比目标更为内在、更为隐蔽、更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因素。

②区别

有些行动的动机只有一个,而可以有几个局部或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同样的动机可以体现在目的不同的行动中。

(2)目标设置的过程

洛克在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发现,外部刺激(如奖金、工作反馈、监督等)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另一位管理学家休斯认为,成长、成就、责任感都要通过目标的实现来满足个人的需要。目标设置的具体性、挑战性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因而目标的设置显得非常重要。具体的目标设置过程如下:

评价环境条件→评估目标设置→接受目标→努力实现目标→取得绩效→获得报酬→获得满足感

①评价环境条件

目标的设置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个人目标的确立是以组织目标为依据的。只有当组织确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报酬时,员工才会根据组织的目标来设置个人目标,确定自己的目标。所以,明确的组织目标是个人目标设置的前提。

②评估目标设置

根据组织的总目标确定自己的个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对目标的难度、实现的可能性、目标的挑战性以及达到目标后的效价等进行评估。

③接受目标

根据自己的评估,认为所设置的目标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且完成这一目标对组织、部门及个人都是有益的,员工就能接受这个目标。

④努力实现目标

接受目标后,员工就要设法去实现它。这时,员工要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步骤、方法、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员工的心理因素对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影响。如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他能胜任一项工作的信心,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员工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他对自己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功的能力就越有信心。遇到困难时,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容易降低努力或放弃努力,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则会更加努力。

⑤取得绩效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员工要不断地了解每一步的工作结果,及时反馈,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行动,最终实现目标,取得工作绩效。同时,个人的能力、组织所能提供的支持等因素也会影响工作绩效的取得。

⑥获得报酬

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后,员工将获得一定外部和内部的报酬,即从外部获得的奖励和从工作本身获得的成就感、胜任感等。

⑦获得满足感

员工获得相应的报酬后,从而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其中包括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感,也包括自我成长等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感。报酬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其中内部报酬能给员工带来更大效用的满足感。

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团队目标的设置、目标的明确性、目标的挑战性、目标责任心、员工的参与、完成目标的反馈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3)基本结论

·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一旦接受了困难的目标,就会带来比容易的目标更高的绩效;

·反馈比无反馈带来更高的绩效。

2.目标设置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目标要具体、明确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因员工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和目标的认知倾向,这种倾向可以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程度。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员工知道他要完成什么工作,为此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例如,装配工每天的工作任务明确为:装配5台合格的仪器,这要比笼统的“努力工作”、“认真工作”等口号更能使员工取得较高的工作绩效。

(2)目标要有适当的难度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困难的目标能比容易的目标带来更高的个人绩效。相对于员工的能力有适当难度,但通过一定的努力又可以实现的目标,能给员工提供一种挑战性,对员工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使员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工作绩效。例如,识记一篇文章,识记第一遍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有吸引力,但多次重复之后,就会觉得乏味,努力程度自然会下降。

(3)进行反馈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反馈比无反馈带来更高的绩效。及时、积极的工作情况反馈,可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有清晰的认识,以调整下一步的行为。例如,蒙上眼睛进行射击,放出第一枪后,看不到行为的结果,就不能调整射第二枪时的行为。所以进行反馈的意义在于刺激,从反馈中来矫正今后的工作。管理者应善于与员工进行反馈。

(4)员工参与设置目标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员工参与设置目标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但实际上,关于员工参与设置目标是否能带来更高的绩效,答案并不肯定。有些工作,员工参与设置目标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并能带来更高的绩效;而有些情况,领导指定的目标会带来更高的绩效。例如销售工作,销售员的行为及影响销售工作的因素难于控制,销售员参与设置目标,能较客观地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并在心理上有对目标更高的承诺感,可以产生最佳的效果;但秘书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不需要商量,上司如何分派,秘书就如何去做,因秘书工作是围绕上司的要求进行的。

(5)要有时间限制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否则效益就会受到影响。例如,生产一批产品,是1周、1个月、还是3个月来完成,这将直接影响工作绩效,影响员工所得的报酬水平。

3.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D.F.Drucker)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目标管理,又称目标管理法,简称MBO,是一种激励手段,是让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实质上,MBO是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通过目标的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1)目标管理的主要观点

杜拉克主张在组织中实行“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①目的和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一个组织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如果“一个工作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例如,“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多地提高生产效率”等目标是不行的,必须把这种愿望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产品的合格率控制在99%”、“本季度生产效率要比上季度提高10%”等。

②员工的意见是制定组织目标的基础

组织的领导者在制定组织目标时,应根据要求、外界环境、本组织的具体情况,并在充分听取广大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组织的总目标。

③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基础

要求组织中的各部门及每个员工根据总目标,分别制定部门和个人的分目标及保证措施,形成组织的全系统、全过程、多层次的管理目标体系,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配套的分目标来指导员工的工作,则组织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

④实行自我管理

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和成果评价阶段,应充分信任员工,实行权利下放、民主协商,让员工独立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任务,进行自我控制。

⑤目标是衡量员工贡献的依据

各级管理者只有通过具体的目标对员工进行领导,以目标来衡量每个员工的贡献大小,这样才能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的过程

目标管理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目标制定、目标实施和目标成果评价(见图3-12)。

img59

图3-12 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和内容

①目标体系的制定阶段

目标体系的制定包括总目标的制定和总目标的展开。总目标一般由总方针、定量目标和保证措施组成。总目标的展开是指目标的层层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共同协商和调整目标。

组织目标作为一种体系,其制定过程就是一个组织在内外条件下,通过上下协调,制定总目标,并对其进行分解落实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是从上至下,将组织的总目标层层分解展开,直至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形成自下而上的层层保证,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以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见图3-13)。

img60

图3-13 目标管理体系

②目标的实施阶段

目标的实施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通过对下级员工的委任与授权,使每个员工都明确在实现目标中自己应负的责任和所拥有的权限,让他们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实现个人目标。

2)加强与下级的意见交流以及进行必要的指导等,对于下级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完成目标,让其自行选择。这样可以极大地发挥各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才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目标的全面实现。

3)各级目标的实施者必须严格按照“目标实施计划表”的要求来进行工作,以控制工作的进程。目的是在整个目标实施阶段,使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都能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完成预期的各项任务。

③目标成果的评价阶段

目标成果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两点:

·当目标实施活动已按预定要求结束时,就必须按照目标对实际取得的成果作出评价,并使这种评价与奖励挂钩;

·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使其主动总结经验教训。

目标成果评价的具体步骤:自我评定、上级对评定工作的指导、评定小组的综合评定、奖励、总结等。

目标成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为下一周期制定目标和保证措施提供依据;改善领导的工作,鼓舞员工的士气,为更好地实现目标而继续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