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质量管理的演进

现代质量管理的演进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 现代质量管理的演进——全面质量管理时代的来临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所以,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未被普遍接受。费根堡姆首次提出了质量体系问题,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见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有所创新发展。

2.1 现代质量管理的演进——全面质量管理时代的来临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整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1.1 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检验。质量检验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100%检验。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

为了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质量的课题组:一为过程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休哈特(W.A.Shewhart);另一为产品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道奇(Harold F.Dodge)。其后,休哈特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以及控制过程的具体工具——控制图,现今通称为SPC。道奇和罗米格(H.G.Romig)则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和抽样检验表。这两个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但在当时,只有少数企业,如通用电气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采用他们的方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大多数企业却仍然搞事后检验。这是由于30年代前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太高的情况下,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可能高。所以,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未被普遍接受。因此,质量检验阶段一直延续到40年代初。

2.1.2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大量生产(特别是军需品)的需要,质量检验工作立刻显示出其弱点,检验部门成了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事后无法控制产品质量,以及检验工作量大,军火生产常常延误交货期,影响前线军需供应。这时,休哈特的SPC和道奇、罗米格的抽样检查方法被重视起来。美国政府国防部组织数理统计学家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产业界顺利地从战时生产转入到和平生产,统计方法在国民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后在欧美各国企业相继推广开来。

统计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在20世纪40~60年代初这段时间中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把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从质量管理方法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统计的思考方法和统计的检查方法。

2.1.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工业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出现了许多大型产品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要求大大提高了,特别是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单纯靠统计质量控制已无法满足要求。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其次,60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学派,主张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因而在质量管理中,也相应地出现了“自我控制”、“无缺陷运动”和“QC小组活动”等。此外,由于“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迫使政府制定法律,制止企业生产和销售质量低劣、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等的劣质品,要求企业对提供产品的质量承担法律质量和经济责任。制造者提供的产品不仅要求性能符合质量标准规定,而且在保证产品售后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使用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和经济。于是,在质量管理中提出了质量保证和质量责任问题,这就要求在企业建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系统,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实行全面的管理。

基于上述理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费根堡姆(A.V.Feigenbaum)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并且在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他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费根堡姆首次提出了质量体系问题,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见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费根堡姆的思想在日本、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广泛传播,并在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所发展。最突出的是他们强调从总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工人,全体人员都参与质量管理。企业对职工分层次地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并创造了一些通俗易懂、便于群众参与的管理方法,包括由他们归纳、整理的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常用的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补充的七种工具),使全面质量管理充实了大量新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手段不再局限于数量统计,而是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日本企业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有所创新发展。目前,举世瞩目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美国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经营模式、6σ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