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找毛泽东“要钱”,为工人群众建造万套住宅

找毛泽东“要钱”,为工人群众建造万套住宅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找毛泽东“要钱”,为工人群众建造5万套住宅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工作时,黄敬就非常重视改善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黄敬深入工人群众中间,进行调查研究,群策群力,发动大家想办法。为方便工人上下班,黄敬市长特与军方商议,把位于河东的军用仓库拦腰斩断,开了一条路,当作无轨电车通道。每当重要决策之前,必征求工人意见。

★找毛泽东“要钱”,为工人群众建造5万套住宅

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工作时,黄敬就非常重视改善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当时,为了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黄敬领导区党委决定在乡村实行减租减息,改善提高贫苦农民的生活。1940-1941年,在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还实行了合理负担,统一累进税,体现了钱多多出、钱少少出、无钱不出的方针。这对于削弱地主、富民对贫雇民的封建剥削,减轻贫下中农的负担,改善农民的生活,鼓励农民生产,发挥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巩固抗日民主政权,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冀中根据地农村经济基本做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财粮供给,还大量支援了毗邻的晋察冀山区根据地。在晋鲁豫根据地,黄敬也是紧紧抓住发动群众这个环节,认真开展了减租减息、经济斗争和生产自救,改善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

现在,到了天津,他想的仍然是改善群众生活的事。

1952年,虽然已经解放三年了,工人们在政治上翻了身,成了国家的主人,经济上也有所改善,但因为种种原因住宿条件仍比较差,这成为天津市的父母官忧心忡忡的一块心病。

那段时间,每逢阴雨连天,黄敬就坐立不安,夜不能寐,想着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家属都还住在破漏的窝棚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不下了,里面还在下,一家老小挤在炕上等天亮;有的工人甚至无房可住,一家人分散睡觉,白天吃饭才聚在一起。黄敬感到非常内疚,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解决这一问题。

黄敬深入工人群众中间,进行调查研究,群策群力,发动大家想办法。

有一次,他请了20多位老工人和劳动模范开座谈会,引导大家从工人的一般生活现状,谈到工人的住房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解决住房,建设什么标准的住房最合适。他和大家一起,就一平方米造价多少最为合算,用什么材料最为便当和适用,建成能住上多少年,建造面积能解决多少户工人困难,工、料、钱款的来源和出处等问题,进行商量、探讨。他还走访了建筑部门,征求了有关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然后,主持市委、市政府开会研究讨论,决定建筑61万平方米,5万余间的工人新村住宅。

工程项目落实下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黄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但仍有2万间住宅的资金落实不下来,黄敬为此焦急万分。

一天晚上,黄敬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把爱人范瑾弄醒了,知道他又在为工人住宅一事操心,就安慰说:“一下子要解决十几万人的住房问题,条件不具备,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慢慢的来,逐步解决吧。”

黄敬激动地坐起身来,语气沉重地说:“我是天津市的一市之长,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是我应尽的责任,一个共产党员不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就连古代的杜甫还不如,人家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样的心愿呢!不行,无论有多大的困难,赴汤蹈火也要把这5万间工人住宅建起来。”

范瑾眼珠转了转,笑了笑,给他出主意,指点迷津:“你别光在市里打转转,往外、往上转一转,找找主席、总理。”

黄敬恍然大悟,一拍手,兴奋地说:“对,请中央也支持支持!”

黄敬一早从天津出发,前往北京。

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里,毛泽东、周恩来认真听取黄敬的工作汇报。

黄敬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张天津地图说:“主席、总理,为了改善工人群众的生活条件,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中山门、唐家口、王串场、吴家窑、西南楼等7个距工厂区较近的地方建筑61万平方米的工人新村,今年的目标是完成5万间住宅。”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地说:“嘿,5万间,气魄不小嘛!小黄,这笔资金怎么解决?住宅设计的标准是多少?”

毛泽东感兴趣地一连提了两个问题。

黄敬回答说:“在当前,个人不可能在房屋建设上大量投资,只能由政府和公私企业共同筹款,来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本着少花钱多办事,从工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工人新村住宅一律盖坐北朝南的平房,设计标准为13.4平方米一间,略高于一丈见方的房子,并配置公共设施和生活服务点。”

黄敬一边说一边动手用椅子摆出房屋的长度和宽度。

周恩来满意地点点头,表扬黄敬基础筹集资金的方法,说:“你们筹款的办法不错嘛!一举两得,即调动了公私企业的积极性,又减轻了政府一半的财政负担,好啊!”

黄敬叹了一口气,说:“市委、市政府尽了最大的努力,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但仍有2万间住宅的钱款没有着落,真是急死人了!”

毛泽东望着黄敬愁眉苦脸的样子,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如果天津地方财政有困难,我给你说说情,请总理想办法给解决。”

“真的,那太好了!”黄敬充满希望地望着周恩来。

周恩来与毛泽东会意地笑了笑,说:“小黄,主席非常关心天津人民的生活,指示要我把工人的住房问题解决好,虽然中央财政也不宽裕,但这2万间住宅的资金由中央负责,专款马上拨给天津,支持你们的工作。你看怎么样?”

喜从天降,黄敬不敢相信,毛泽东、周恩来三言两语就把压在他心头喘不过气来的石头搬掉了,激动地一个劲地说:“谢谢主席,谢谢总理,谢谢……”

黄敬一回到天津,就具体部署,开始兴建工人新村,工程进展迅速,1952年年初开工,当年夏天就有许多人喜迁新居,年底,5万间住宅全部落成。

兴建5万间住宅,今天看来也许不算什么,可在当时,通过这一具体的行动,使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方便工人上下班,黄敬市长特与军方商议,把位于河东的军用仓库拦腰斩断,开了一条路,当作无轨电车通道。

黄敬有句名言:“战斗式的工作,文化式的休息。”为了开展职工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修建了在当时说来也算作宏伟的首座工人俱乐部,即现在的第一工人文化宫。它不仅是工人活动的场所,在很长时期也是全市举行大型会议的场地,包括市人大全会。黄敬市长非常注意听取工人的意见和要求。每当重要决策之前,必征求工人意见。他经常到工厂调查生产情况和工人的思想状况,到给工人举办的学习班、报告会讲课,对工人进行马列主义启蒙教育。他非常喜欢与干部、群众面对面直接交谈,不时邀请工人、劳动模范谈话、座谈或参加文艺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