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

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所阐述的其实是我2001年刚参加工作时就有的想法,只是那时候写作水平还没到火候,无法及时总结而已。的确,要让心理咨询走出“被动应付”,通过“主动出击”,达到“主动参与”的目标,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不能“等米下锅”,要主动“找米下锅”。

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

“一方面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却门可罗雀,鲜有人光顾。”2008年4月,《中国教育报》和《教书育人·校长参考》都针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开展了征文

《中国教育报》和《教书育人·校长参考》的征文我都参加了,并且在撰文中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结果,两家刊物都刊发了我的文章。《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26日以“让心理咨询不再‘孤单’”为题刊发了我的征文,《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8年第6期以“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为题刊发了我的文章。

文章虽然刊登出来了,这也说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此类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观点的“含金量”,但是坦率地说,我的心里并不高兴。《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所阐述的其实是我2001年刚参加工作时就有的想法,只是那时候写作水平还没到火候,无法及时总结而已。但是,时隔7年,这样的观点还有市场,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受,只能说明这些年来,大家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正确地理解。

又是两年之后,《宁波教育》2010年第6期刊发了题为“心理咨询室为何门庭冷落”的文章。这篇文章指出,宁波的一些中小学校和大学,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纷纷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是这些心理咨询室大部分形同虚设。文章中还引用了学生的一句话:“心理咨询室,我们从来不会去的。万一被同学撞见,会觉得我们精神有问题,很丢脸的。”学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心理咨询室少人光顾的真正原因。其实,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还远远没有做到位。相比较而言,宁波的这项工作还是走在全国前列的,那么其他地方的工作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样看来,我在三年前写的《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在今天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有代表呼吁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人们也对学校心理咨询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而学校心理咨询室往往又无人问津,门可罗雀。巨大的需求和现实的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破解这一矛盾,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近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让我认识到,要真正实现“等米下锅”变为“找米下锅”,需要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心理咨询需营造氛围

心理咨询是种助人自助的行为,学生要有主动求助的愿望,并在心理咨询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调整自己,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去心理咨询的人是脑子有问题的,去了之后要抬不起头的。

经朋友介绍,2008年初我曾给宁波市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做过心理咨询。那所学校也是有心理咨询室的,但是学生认为去本校的心理咨询室是很丢脸的事。有调查表明,学生喜欢把困惑闷在心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自我排解和调适。

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如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橱窗黑板报、校报、心理刊物等来宣传心理健康及心理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是真正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让健康者更健康,要让学生认识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并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是正常人,接受心理咨询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尊重原则,让他们对心理咨询产生一种信赖感。

二、心理咨询需“主动出击”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预防、发展和矫治的功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把面向全体和关注差异结合起来,起到“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作用。

1.心理咨询要“全面开花”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首先要面向全体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专题心理讲座等途径进行。如我校就面向一个年级的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成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

2.心理咨询要“有的放矢”

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如宁波市和杭州市的心理热线统计表明,学生前四位的心理困惑分别是异性交往、同龄人交往、考试压力和不良情绪。那么,我们发展性的心理咨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这方面的困惑,给他们打好“预防针”,使他们能很好地应对类似的困惑。

3.心理咨询要“兼顾个别”

这主要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的教育内容,如考试焦虑、青春期烦恼、亲子矛盾等等。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要主动和专科医院取得联系,及时转介,以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三、心理咨询需“引人入胜”

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当前应试为主的教育环境下,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得到学生的重视和认可,也是需要下功夫的。因此,使心理健康教育自身更加具有吸引力,就显得非常关键。

1.心理课需“光芒普照”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很好方式,一方面可以起到普及心理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团体动力,让学生在团体的环境中释放压力。同时,探讨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共性。我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以“让健康者更健康”作为心理第一课,引导学生认识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在心理课中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然,心理课选择的主题主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可能碰到的一些心理困惑,如“好心态,好成绩”、“我青春,我快乐”、“偶像变榜样”等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课对他们的快乐成长是很有用的。同时,心理课也要不断创新,如采用心理剧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小团体咨询需“同舟共济”

对于学生存在的相同的心理困惑,可采用10—12人小团体辅导的方式。可通过张贴海报,吸引学生来参加。如提高考试技巧培训班、情绪管理高手培训班、合理归因培训班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有共同困惑的学生走到一起,在团体中获得心理支持,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应对技巧。

3.个别咨询需“合我心意”

个别心理咨询也要多样化,不要一味地在心理咨询室里守株待兔,应采用多种方式,如网上心理咨询和电话热线的方式。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一个调查表明,44.40%的学生把网络心理咨询放在了首选地位,热线电话以31.03%的比例排在第二位。可见,学生还是喜欢选择匿名的方式参与心理咨询,如果我们硬性要求他们“面对面”的话,这些同学可能还是拒绝心理咨询的。

的确,要让心理咨询走出“被动应付”,通过“主动出击”,达到“主动参与”的目标,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不能“等米下锅”,要主动“找米下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