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寒流来袭

“·”寒流来袭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6·1”寒流来袭上海的冬日,向来潮湿阴冷。宝钢厂区气温骤降至零下9度。这不得不提当时的宝钢厂区设备的防冻状况。在这样的突发状况面前,猝不及防的宝钢人,只有积极应对,临危救急!5日清晨,一个之后被宝钢人称为“黑色星期七”的日子,沈成孝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宝钢总厂副厂长、宝钢建设指挥部的部分指挥参加了会议。情急之下,宝钢总厂党委副书记郭维岳想到了消防车。

“86·1”寒流来袭

上海的冬日,向来潮湿阴冷。1986年的冬天,更是奇冷无比。

1月4日是周六,奔忙了一个星期的宝钢人终于盼来了休息日。“叮铃铃”,下班路上,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尽管寒风凛冽,然而一想到温暖的家,一周的疲惫便消散于无形,寒冷的不适感似乎也就仅仅是风扎在皮肤上的一点刺痛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罕见而严酷的天灾,正在悄然间逼近。午夜时分,一股寒流,一股五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冷空气,倏忽间席卷而至。宝钢厂区气温骤降至零下9度。

而此时,刚刚试生产三个月的钢铁巨子宝钢,有着数万台无遮无拦的室外设备,设备防寒标准是按照零下6度进行配置的,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特大寒潮,完全束手无策。

4日凌晨1点,忙碌了大半夜的宝钢总厂副厂长沈成孝刚刚睡下不久,床头的电话铃骤然响起,撕破寂静。

是总调度室打来的。电话那头是值班人员的紧急报告:全厂供氧的心脏部位——能源部两台制氧机由于水冷塔液位计受冻失灵而被迫停机,炼钢转炉没有氧气供应面临停产,原料码头最低温度已降至零下9.5度搁下沉重的电话,沈成孝满脸凝重,他抬腕看了看表:凌晨1时2分。

十万火急

有着多个大钢厂生产设备管理经验的沈成孝,深知制氧机停机意味着什么。绝对不能让转炉陷于停产!刚试生产三个月的宝钢这时候不能有任何差池!心念转动之间,沈成孝已迅速穿好衣服,急匆匆地往厂区赶。在睡梦中被惊醒的妻子忙追出去,塞给他一件棉大衣来到厂区,沈成孝原本就紧锁的眉头,这时几乎拧成了一个结,眼前的一切触目惊心:十里厂区的高架管道上几乎都结了尺把长的“冰溜子”,像利剑一样倒悬着;冻裂的水管,正不停地往外喷着水花,直径一米的大阀门被冻得裂开了大嘴,面貌凄厉。

寒潮一路摧城拔寨。能源部、自动化部、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自备电厂 全面告急!

沈成孝赶到厂里,告急报告也一个个接踵而至,让他原本就悬着的心揪得更紧了:

能源中心没有氮气,全厂仪表不能运行,焦炉不能洗焦没有氧气,转炉面临停产;

全厂近400处设备因冻而受损;

断氮、断氧,意味着焦炉、转炉、初轧都要停产,意味着钢管、炼铁都不能正常生产运行,意味着刚刚投产一百多天的中国现代化钢铁巨人将陷于瘫痪!

为何一场寒潮的袭击会造成如此致命的威胁?这不得不提当时的宝钢厂区设备的防冻状况。

上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湿润气候,根据上海市气象局提供的历年气象资料,冬天最低温度在零下5度左右,所以最初进行工厂设计时,中日双方都未对设备的防寒标准进行过多考虑,只是按日方的一般标准——零下6度进行了配置,恰恰就是双方专业设计师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的疏漏,埋下了隐患。而雪上加霜的是,当初厂里并没有周详的天气预报,更没有紧急防冻预案。

在这样的突发状况面前,猝不及防的宝钢人,只有积极应对,临危救急!

救急如救火!一场始料未及的抢修之战打响了。

5日清晨,一个之后被宝钢人称为“黑色星期七”的日子,沈成孝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宝钢总厂副厂长、宝钢建设指挥部的部分指挥参加了会议。会议以惊人的效率对抢修进行了分工,并强调,确保高炉不停产,除各厂恢复生产准备外,重点是快速抢修制氧机,早日恢复生产。

总厂党委书记朱尔沛从市区家里赶来坐镇,在北京出差的黎明多次来电询问排险处理情况。在家休息的各厂部干部、员工纷纷来厂以临战状态火速赶赴各自岗位投入抢险。

与寒潮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序幕。

彻夜不眠。能源中心会议室里灯光通明,气氛沉重。

“没有了氮气,高炉停不下来,将威胁到高炉紧急停炉,宝钢可否停掉高炉?”在中日双方共同参与的排险工作会议上,表情凝重的日方生产指导专家守圭介总代表抛出这样一番建议。

停高炉?沈成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停高炉意味着什么,他太清楚了!高炉点火才111天,艰难的起步来之不易,停炉意味着在经济刚刚开始腾飞的困难时期,国家经过反复论证、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拿出128亿元建设起来的宝钢,一夜之间就被一场寒流击垮了!这让宝钢如何向中央、向人民交代?

“不行!高炉绝对不能停!”想到这儿,沈成孝腾一下站起来,手臂一挥,斩钉截铁地说。

“没有氮气,恐怕许多问题都不能解决!”守圭介依然固守他的意见。

“没有氮气,改用蒸汽!”沈成孝急中生智。

背水一战

没有氧气,转炉停产,必须尽快给铁水找出路——铸铁!当务之急,是必须保证铸铁机供水系统畅通。

屋漏偏逢连夜雨。铸铁洒水管竟然也遭受重创,全部受冻,堵得密不透风。怎么办?情急之下,宝钢总厂党委副书记郭维岳想到了消防车。总厂保卫处接到告急电话后,二话不说火速调集车辆支援。

一时间,浩浩十里钢城,呼啦啦地涌出数以万计的抢险者,他们要以满腔的热血和铮铮铁骨迎战肆虐的严寒。

在能源部部长孙民强的带领下,制氧车间员工兵分两路,一路启动球罐的液氧液氮,以维持高炉和焦炉的生产;另一路一头扎进蚀骨侵髓的寒风里,想办法“解救”那些露天挨冻的设备。

露天的精密仪表,被冰块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怎么办?一定要想办法让冰块融化。聪明的工人师傅拿来了胶皮管,接通蒸汽,慢慢吹化冰冻;碗口粗的管道内的冰块一时间无法化开,心急的员工干脆把厚厚的棉衣袖子往上一撸,直接把手伸进刺骨冰冷的管道里,将冰块逐一掏出来。受冻的管道慢慢从冰冻中复苏过来,仪表也渐渐恢复功能,而工人师傅掏冰块的手,却冻成了肿胀的红萝卜低压锅炉蒸汽是全厂加热化冻的宝贵热源,而关键时刻,低压锅炉竟然告急,因为低压锅炉的很多仪表也难逃冻坏的厄运。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务必确保锅炉的正常运行。”能源中心调度发出紧急指令!

人工监察操作——这是唯一的办法。夜幕中,朔风继续呼啸着来去。人往室外一站,就会禁不住瑟瑟发抖。就是在这样冰冻三尺的酷寒之中,动力车间青年技工徐兴、沈伟华深夜坚守在毫无遮挡的足有四层楼高的除氧器平台上,人工监察低压锅炉仪表数据。他俩手持移动对讲机,随时监控和报告着设备运行状况,中控室内不时收到他们的报告。风冷得入骨,即便裹紧了棉衣人依然不自觉地寒颤连连,但他俩深知这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平台上足足坚守了四个小时。下来时,他俩已经冻得四肢麻木,仿佛刚从冰窟窿里捞出来。

难耐的寒冷,似乎让时针的脚步也变得踉跄缓慢了。然而,慢一点,再慢一点吧,上万宝钢人的心在揪着:只有跑赢时间,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练祁河的北面,处于寒潮风口上的焦化厂情况紧急:不仅部分管道仪表被冻坏,而且槽罐区的消防水管接头被活生生地冻裂了,裂损处水柱喷溅,如天女散花。眼睁睁看着这一幕,员工心里无不痛惜。

二十多名检修工人闻讯赶来,立马投入紧急抢修。高空作业,北风像小刀子一样锋利,冰冷彻骨的水花还不间断地打在他们的手上、脸上,钻心的疼。水溅到棉衣上,瞬间就结成了薄冰,像一层透明盔甲,人一动,就“咔咔”作响。在钳子、榔头、螺栓等工具碰撞的声音里,还时不时夹杂着上下牙打架的声音。

“行不行?要不要换人?”底下的人关切地向高处的平台喊话。

“没事——”上面传来颤抖的回答。

电工李清泉和他的同伴们就这样整整干了半天,直到把水管接头修好为止。

就在大家紧张抢修时,忽然又传来高炉告急的警报:烧结矿和焦炭供应不足!高炉料位低!水气管道冻结宝钢总厂副厂长王洪顺和总厂党委副书记郭维岳坐镇炼铁,与炼铁厂厂长朱庆长共商保产大计。关键时刻,姜还是老的辣。有几十年生产管理经验的炼铁老将们在一番分析谋划后,胸有成竹地制定了应对之策!

接到指令的运转工段检修工刘振均和应鼎,直奔炼铁三层平台——火红的铁水,欢快地滚动着涌向出铁口 警报在他们手中顺利解除。

解除警报的捷报,一个接着一个传来。虽然,寒风丝毫没有放慢它的呼啸频率,然而人们脸上胜利的笑容却如春天里的花儿,一朵接着一朵地绽开了。

再漫长的冬夜,也会迎来黎明。

1月5日,下午1时,制氧机准备开机。制氧控制中心控制室里,朱尔沛、沈成孝、黄锦发、王洪顺 每个领导的脸上都神情凝重,心上悬着一块石头。日方代表和各个分厂的负责人也都屏住呼吸,暗暗捏了一把汗。

“开机!”

“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况!”

“滴答、滴答”,时间敲打着每一个人的心。半小时后,制氧机的板式换热器忽然出现阻力很大、不畅通的情况,紧张的气氛顿时又弥漫了整个控制室。再经过半个小时后,运行终于转为畅通,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终于,一度沉睡的制氧机彻底苏醒了!氧气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全厂输送。这是血液的输送,是钢铁厂生命线的输送!

“胜利啦!”

“成功啦!”

顿时,现场一片欢腾,人们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情不自禁地欢呼、击掌、拥抱,庆祝这胜利的一刻!

是的,胜利了!这胜利毋庸置疑!这胜利来之不易!这胜利预告着宝钢终于挺过了“86·1”寒潮的劫难,预告着宝钢一度受到生死威胁的生产终于恢复正常!

宝钢人以极大的魄力、忘我的付出,在短短两天内抚平了寒流带来的重创,这是何等的大智大勇!

吃一堑,长一智!投产后面临的这第一次特大天灾,让宝钢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硬件设备配置标准,对能想到的所有可能的疏忽,哪怕是极为微小的细节,也进行缜密的推敲和审核。此后,宝钢吸取教训,马上采取措施,把所有仪表、管道和相关设备的防冻标准配置到了零下12度。而宝钢面对天灾的紧急应变能力,也在这样惊心动魄的考验中得到了锤炼和提升。

(张 琴 整理)

编后记

“86·1”寒潮,是让所有当年亲历者刻骨铭心的一场天灾。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全厂职工以最大的个人付出将企业和国家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众志成城的两天!更是千金难买的两天!

如果要问:宝钢人用什么抵御了寒潮?回答一定是——上下同欲者胜。

新生的宝钢,以上下拧成一股绳的合力,战胜了这场始料未及的天灾,这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是我们每一个宝钢人都应该了解的历史;宝钢人在抗击寒潮中上下同心敢打硬战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后来者都应该传承的精神,是继“85·9”精神后再次振奋人心、鼓舞前行的一种力量。

当下,宝钢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宝钢人的“创业梦”、实现钢铁人的“强国梦”?“上下同欲者胜”,秉持这样一种信念,相信我们的步伐,会迈得更为坚定有力!

青年感言

自然界有个法则叫“丛林法则”,有个理论叫“优胜劣汰”,意思都是:只有那些经得住自然考验的物种才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企业的生存法则也类似,只有坚强的企业才能经历风雨傲然挺立。然而,温室不能孕育坚强,坚强总要经受磨炼。“86·1”寒流,就是上天对襁褓中的宝钢的一次严峻考验。

困难是磨难,也是磨炼。我们的前辈在重重困难面前不计个人得失,拧绳成股、同舟共济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言:“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86·1”抗击寒流,宝钢的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宝钢正走在二次创业的征途上,这种上下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精神将一直照耀着我们,引领我们坚定前行、昂首迈步!

——宝钢股份公司 任平华

img32

经典故事

1987年8月13日,一场飞来横祸打乱了宝钢的正常生产秩序,一艘停泊在宝钢主原料码头的5万吨级货轮撞向码头引桥。这是输送铁矿石的唯一通道,引桥撞断意味着:宝钢的咽喉被掐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