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农业总体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及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甘肃省农业总体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及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加强生猪、家禽生产的同时,把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作为着力点。加快二、三产业较快发展,积极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增加农民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的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甘肃省农业总体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及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甘肃省农牧厅提出了全省农业总体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及其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

1.甘肃“三农”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从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现行的“三农”的大政方针政策主张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保供给、抓特色的总体思路,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突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加强生猪、家禽生产的同时,把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作为着力点。加快二、三产业较快发展,积极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销售,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增加农民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升扶贫开发水平。积极落实惠农政策,推进制度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甘肃农业发展的产业重点与人力资源

(1)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在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增产增收计划”,重点培育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酒原料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化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到2012年使特色优势农产品收入占全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

(2)关于草食畜牧业

在加强生猪、家禽生产的同时,把加快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作为着力点。到2012年草食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

(3)农村的二三产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增强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到2012年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个,5亿元以上的10个,1亿元以上的5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4)全省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探索建立培训资源整合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切实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两后生”作为培训重点,大幅度提高转移就业培训率,稳定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到2012年常年稳定型输转的比重达60%以上,劳务收入每年增加15%以上。

(5)全省的贫困人口数

2008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省低收入人口为442.4万人,贫困面为21.3%,占全国低收入人口4007万的11%。我省扶贫、统计部门监测建档立卡数为680.4万人,农村贫困面为32%。实际上,我省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针对这种情况,围绕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民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力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农业在开发扶贫中的作用一点儿都不能忽视。

3.甘肃省内地域农业发展的重点

必须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好省内地域农业。

我省陇东干旱半干旱的丘陵地区,重点发展好优质冬小麦、小杂粮、黄豆、蔬菜、双低油菜、烤烟、蚕桑、苹果、杏、桃、干草、黄花菜、白瓜子、干杂果等的生产,并利用草饲料发展牛猪羊鸡的家庭养殖业

我省的陇中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陇中旱作集雨灌溉农业产业化模式是当地人民在农业实践中形成的。通过建设梯田、筑坝拦洪等途径建设好一些相对稳产的农田,重点发展优质洋芋、药材、豆类、蔬菜、花卉、桃杏、小杂粮和油葵等经济作物。要重点建成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同时要建成优质中药材基地、优质蚕豆基地、禽蛋生产基地等。

我省的陇南地区,是甘肃仅有的亚热带地区。重点建设特种生物资源的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成以柑橘、苹果、核桃、雪梨等为主的果品生产基地,以花椒茶叶、生漆、油桐、文冠果沙棘、杜仲等为主的经济林生产基地,以当归党参、红芪、大黄等为主的名贵中药材生产基地,以蚕桑一条龙生产加工基地,以木耳蕨菜等为主的特种食用植物生产基地和以罗布麻、龙须菜、浪麻等为主的纤维造纸原料生产基地,以肉用牛、小尾寒羊、黑紫羔羊为主的食用畜牧基地和以甲鱼、大鲵、罗氏沼虾、蛇类及蜜蜂等为主的特种养殖业基地。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地区,以建设人工草地为重点扩大生态草畜业。重点要发展优质豆科牧草、山羊、藏羊、牦牛、中药材和优质梨的生产,建成优质人工饲草基地、优质牧草种子基地、优质牦牛养殖基地、肉牛肉羊育肥基地、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优质梨生产基地。

我省的沿黄地区,必须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种植优质粮食品种,发展制种业,增加烟叶、百合、油菜、瓜果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面积,扩大奶牛、生猪、蛋鸡肉鸡和蔬菜、水果的生产,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我省的河西走廊地区,立足水源,建设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籽种、啤酒原料、酿造葡萄、棉花、蔬菜、瓜、梨、枣、孜然、饲用甜菜和黑瓜籽等的生产。绿洲边缘的干旱荒漠地带草场要通过退耕还牧还草,提高草地的产草量,并通过优化畜种畜结构,缩短育肥同期,减少载畜量和放牧强度。绿洲外围的近沙区重点是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绿色屏障,发展地膜、温室大棚农业,利用沙区阳光充足的条件,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栽培工艺,种植粮棉、瓜果蔬菜。远距离的沙区经过多年的封闭后,让其自然恢复植被覆盖,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就整个河西地区来说,通过推进绿洲生态农业产业化,建成优质专用小麦、饲料用高蛋白、加工用高油、高赖氨酸优质玉米、对外制种、无公害蔬菜、优质油葵、酿造葡萄、酒原料、优质苹果、梨、枣的生产加工基地,出口创汇草业基地、瘦肉型猪和商品鱼生产基地。

4.甘肃农业发展的目标

到2012年,市州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在破解二元结构上初见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进展,新增粮食产量50亿斤,确保总产达到21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跨上4000元台阶。

到2020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省内动态平衡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在2012年的基础上接近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有关资料表明,甘肃省农业发展上的目标:到2015年,将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亿公斤,总产达到110亿公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进展,特色优势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60%以上,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份额上升到35%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农产品外销量超过200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跨上5000元台阶。

我省农业更为远大的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省内动态平衡达到较高水准,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在2012年的基础上接近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我省将通过加强“六大制度”建设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健全“六大机制”。具体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小杂粮等特色粮食生产,使全省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500公斤;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机制,到2015年草食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特色优势农产品收入占全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完善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健全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机制;建立资源永续利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