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江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李志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建设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持续后劲。由此,必须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江西的绿色崛起。

江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李志萌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省实现生态与经济互动协调、致力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建设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持续后劲。由此,必须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江西的绿色崛起。

一、走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道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跳过传统工业发展的某些阶段,把行业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走一条开发和利用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建设完善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加强科技政策的实施,整合科技资源,选择一批产学研用结合的典型,重点支持其发展。以企业为主体,扶优扶强,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产业联盟等形式,推进优势企业联合发展,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创新。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以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为契机,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在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领域攻克关键技术,特别是在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领域,在新材料的新能源材料、稀土新型功能材料、冶金化工材料等领域,推动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打造以企业为主体、面向市场需求、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动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企业技术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产业技术联盟、专利池等创新形式,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推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科技支撑

在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飞机等原材料、装备制造领域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制和创新。加强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战略领域,组织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高新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流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五)加快建立以人才为依托、投资多元化、运行机制灵活的科技创新机制

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科技经费用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比重,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活动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增强企业创新团队带头人的研发能力。提高产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升级,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和持久的技术支撑,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乃至整个江西的工业化水平。

二、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道路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引擎”与动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目前,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及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巨大改变。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江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握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在新的国际国内分工中掌握主动权,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探索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的新途径。

(一)加速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时代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也是知识的竞争,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市场、掌握了发展,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而这一切都需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业作为支柱。因此需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网络与通信、计算机与软件、数字化电子及信息安全等重点产品,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从而为新型工业信息化提供强大后盾。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基础薄弱和软件的智力汇聚型特点,建议要以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等为中心,以微软公司、联创充电、晶湛科技奥克斯、鸿源数显、TCL等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紧密结合。

(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加快建设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传输网络,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开发各个层次、各个系统、种类的信息资源,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推动政府、企业和家庭上网,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当前,尤其要强调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企业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

加速推进信息化改造和信息化创新,建立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工业控制的智能化和制造装备的数字化为目标,研究开发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特别是现代设计工程技术和网络协同制造技术、现代企业先进生产模式与管理技术、基于开放的工业控制系统和系统集成、优化软件、顺应网络化趋势的快速响应制造技术及基于数字化的现代装备等。以信息化的新路径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根本转变。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在服务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全面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

(四)建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现代化的支持体系

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契机,完善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从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工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加强信息产业监管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要加快地方信息技术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二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立法研究,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提供地方法律法规保障。三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四是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信息安全、信息资源、"三网融合"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五是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系统,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信息技术产品标准。

(五)积极调整体制和机制,形成信息时代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的新环境

以网络化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为方向,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为纽带,形成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新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教育。利用各种新的信息手段,补充传统教育的不足,教育和培训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一个根本性任务。需要在教育的内容、方法、体制、观念等方面全面创新,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管理者和劳动者。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社会发展。建设良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以促进科学进步和艺术繁荣,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治安能力,通过信息化社区服务将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连接在一起,从而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要努力完善并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互动机制,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三个关键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主基调,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注重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实现工业化的增长过程中,既重视工业化量的扩张,更重视工业化质的提高,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省经济带动龙头,需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作为新型工业化根本出发点,以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为动力,充分尊重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坚持走资源节约和环保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努力探索循环工业的多种实现途径;坚持把工业化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制度的创新,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持续能力。

(一)优化能源结构

一是继续抓好水电开发。优先开发调节性能好的大中型水电,重点做好赣江流域梯级综合开发。二是新增建设火电项目。在负荷中心地区,规划建设新的火电项目或依托现有企业通过改扩建提高发电能力,重点推进黄金埠电厂、丰城电厂扩建、赣州电厂等一批电源点建设,力争到今年新增发电装机400万千瓦,2020年再新增800万千瓦。三是加快核电建设步伐。争取今年正式开工建设彭泽核电站一期工程,2015年左右建设成2台1250兆瓦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四是太阳能发电项目。以企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光伏产业由上中游产业向下游产业延伸,以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为龙头,力争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多晶硅片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实现太阳能发电项目应用,形成节能环保的光伏产业体系。五是大力实施风电工程。全面开发鄱阳湖环湖风能资源,基本形成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整机生产和零部件配套齐备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六是加快西气东输入赣工程建设。做好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可靠、稳定的能源,利用西电东送契机,加强全省骨干电网及输配电网建设,提高输、送、配电质量。同时,启动农村能源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等新能源项目,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二)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加快节能和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国家要求定期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积极推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再生资源特别是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和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化建设。全面促进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链示范试点工作,对重污染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一批清洁生产、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鼓励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提高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保障。

(三)积极探索循环工业之路

一是建设循环型企业。以航空、LED、电力、食品加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大企业为重点,科学协调、连接企业内不同生产部门的生产经营布局和工艺流程,促进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实现资源多次加工增值,促使产业链延伸与根治污染“双赢”。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创建一批废水“零排放企业”。通过能源、水等资源的梯级利用、物料和废物循环利用的方法,对产品从设计、制造、销售实施全方位控制,形成工业生态链网。二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一方面,鼓励新建一批融生态产业链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另一方面,选择有条件的现有开发区进行试点,认真分析园区内各企业能源、水和原料现状,以及物流、能流的链接关系,科学规划园区内企业布局,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整合、协调园区内企业能源、水、原料的配备关系、提高园区内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三是培育区域循环型社会。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废弃物和城市中水回用系统,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探索污水处理以“用”养“治”之道;农村开发有机食品、绿色安全食品,培育城市产业与农业之间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

(四)合理布局和集聚产业,促使工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运行

注重产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适当聚集,以便充分利用道路、公共交通、供变电设备及线路、燃气站、供排水系统、环保设施等城市市政工程和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在充分考虑环境和基础设施负荷的基础上统筹规划产业聚集程度。为此,一是走城市主导型的工业经济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城市化,构建以南昌、九江为首开放型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优化城镇结构,促使城乡间要素充分流动,积极引导工业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融互汇。二是调整县区工业布局。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促使工业企业向重点建制镇以上的城镇集中。发展工业园区,构建块状工业,引导县乡企业、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优化县域工业布局,促进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建立污染集中控制区,采取搬迁、关闭、新建和重建方式集中布局污染企业与项目,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创建一批工业园区。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推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对资源的保护,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改变由于破坏性采掘造成资源枯竭的状况,使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特色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加速优势资源的增值转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对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重点流域以及一些重点区域,着力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避免出现新的破坏和污染。尊重自然规律,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建设和治理效果。加大对重点矿山资源和矿种的保护,禁止无序开采行为。有效保护饮用水源,控制城市城下水超采和污染恶化的趋势,抓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等项目的建设,增强城市控制污染能力。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产品相适应,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使主要农作物和食品力争达到国际标准。大力发展环保科技,研究开发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以及汽车尾气净化、减量等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先进实用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四、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发挥比较优势,避免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带来严重失业的社会问题。江西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较多的省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我们完全有必要在生产要素可以替代的范围,既注重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又注重劳动对技术的替代,从而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目前,要加大农业劳动者向非农产业转移,让农民变市民,最终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福利最广泛地惠及到广大人民。为此,从省情出发,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一)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业化过程必须是不断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扩大更多就业领域的过程,而不能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进程中,不排斥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和发展一部分劳动密集产业,使我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轻纺、食品加工、造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

(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企业

较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非公有企业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当前国有经济成分正从竞争性行业退出,非公有经济已成为吸收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应该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指导和发展环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在满足社会需要、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机制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凡国家法律规定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国外资本、民间私人等非国有资本开放,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投向支柱产业及其相关行业。鼓励创办民营高科技企业,通过规划引导、重点扶持、典型示范,培育一批规模合理,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先进、主导产品优势明显,在同行和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

(三)充分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领域,而江西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比较落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在提高在GDP中的比重的同时,充分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此,我们建议围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机制灵活、结构优化、开放程度较高、功能较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网上销售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重点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审计、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红色、绿色、色”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精品景区和适应市场要求的旅游产品,加快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旅游组织体系,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把行业发展成为江西的支柱产业,把江西建设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大花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企业重组,促进优势企业壮大规模,形成一批适应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国际竞争要求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四)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新型工业化道路内在地要求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运用,这既是适应知识经济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增长、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要求,也是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增强求职者就业能力的需要。大力优化环境,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真正做到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发展快,努力为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形成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专门培训,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市场法则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工作的活力,建立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部门、所有制界限,对各类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视同仁。加强高层次专业技业人才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和培训、吸引办法,探索非国有单位高层次人才培训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在各个领域培养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和拔尖人才。

五、走开放型经济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开放型的道路,是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新型道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贸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大大缓解了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会遇到的严重资金、技术和市场的瓶颈制约问题。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我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资金和技术,扩大出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一)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

统筹规划市场布局,推进省内市场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全面对接和互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商品等要素市场。以培育和发展商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形成以南昌为龙头,沿江、沿线、沿边展开的城乡联通的市场网络。建设农产品、日用品批发市场和内陆地区汽车、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交易中心,加强粮食、棉花等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建设;加快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积极探索劳动、资产、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健全法规,严格管理,促进整个市场朝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轨道发展。

(二)发挥重点开放区域和企业带动作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发挥南昌、九江、鹰潭、景德镇等重点对外开放城市的带动作用,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为载体,改善软硬环境,构筑招商引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平台。以重点独资、合资、外向型企业为纽带,特别是在我省投资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支持其加大投资力度,延伸投资范围和领域,加快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推动我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省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适应国际资本流动的大趋势,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抓住发达国家或地区和沿海省市加速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我省区位、资源、市场优势和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在继续引进外资发展传统服务业和加工业的同时,着力引导外资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及金融、保险、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特别要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基地和大型制造加工基地。鼓励国有企业对外转让股权,利用外资推动重组。支持汽车、钢铁、有色、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全方位合资合作,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在与跨国公司合作中寻求快速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整体上提高我省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促进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进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

(四)以大经贸为目标,以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为核心,推进出口经营主体和市场多元化、出口商品优质化

继续发挥国有外贸企业出口优势,大力发展民营外贸企业,扩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培育一批工贸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巩固欧美日及东南亚等传统出口市场,开拓拉美、非洲及中东等新兴出口市场。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确立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在努力扩大传统商品出口的同时,加快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群。加强口岸建设,提高通关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支持省内有实力的企业以国际经济合作、境外加工贸易、技术转让、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走出去”,带动我省设备、原材料、技术和劳务出口。

六、走协调发展的道路

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推进工业化必须注重克服和解决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避免只增长而无发展局面出现,走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包含了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容,是实现增长与发展统一的重要路径。

(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彻底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的联动效应,树立起协调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是将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指导思想,明确社会全面进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目标,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福利作为发展经济的目的和优先目标。二是加强对社会发展领域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及时妥善处理出现的社会问题,更加重视社会领域的持续发展。三是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和经济政策的社会影响评估机制,把社会发展前置于经济发展。四是加大政府对社会发展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产品。五是加强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使社会组织的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二)促进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历来是江西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农民和农村的需求增长缓慢,拖住了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走出农业阻滞工业化的“陷阱”,核心问题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由于江西现代经济部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传统经济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二者的收敛与弥合出现断层。江西新型工业化的首要内容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现代经济份额和降低传统经济份额。因此必需实施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互动融合与推动。即发展农村工业化要跳出“城市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式,用现代工业、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化、城市化的方式组织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构建工农、城乡互动机制,形成城市与农村工业相互发展进而带动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不断成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循环推动,以双赢策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同时,也应该努力启动民间投资,用信息化和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针对我省农业比重大、生产经营方式严重落后的实际,利用信息化和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三)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在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不是孤立地实现工业化,强调产业链、产业融合、产业联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突出特点。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改良土壤和种子,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强农产品的市场预测和分析,引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以服务业发展来支撑农业,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各类经营、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发展六大支持产业和十大新型产业为重点,提高工业竞争能力。六大支柱产业是我省工业的主要优势,发展十大新型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发展潜力极大。大力发展六大支持产业和十大新型产业,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吸收就业主渠道作用,积极全面地发展服务业,改变当前三产比重低的状况,为一、二产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水利、林业、交通、通信、电网、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设施。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要在注重发挥各区域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形成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区内联系、优化区内环境、整合区内资源、实施整体联动、促进我省经济崛起。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发改委工业处:《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2008年,http://overseas.tt91.com

[2] 《走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西日报》,2010年4月6日

[3] 安徽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07年1月12日

[4]《江西省新型工业化“十一五”专项规划》,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06年8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