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对策研究

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对策研究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课题组现代高效农业是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运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对策研究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课题组

现代高效农业是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运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其主要类型有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集约农业、设施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型农业、基塘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产品特色化和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是现代高效农业的七大显著特征。

青岛市农业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只有1.3亩,淡水资源缺乏,农业发展中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农产品结构性剩余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积极发展青岛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对于调优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增强青岛市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青岛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实施“四百工程”,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重视科技服务农业,实施“良种工程”、“百村千户科技行”、“农民培训”、“农业信息化建设”四项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推进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农业、专业村镇、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举办各类农业节会等措施,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

(一)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况看,青岛市乡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所占比重高达93.21%。乡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具体结构分布是:文盲占0.52%,未上过学的占24.71%,小学占43.44%,初中占24.02%,高中占5.15%,大学专科占1.64%,大学本科占0.51%,研究生仅占0.01%。在种田的劳动力中老龄化和妇女化现象日趋严重,文盲和半文盲仍占有一定比例。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

(二)农业科技研发体制亟待完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人员少、力量薄弱,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实力比较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农业科研体系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研究机构和内容重复;竞争过度,协作弱化;农业科研多属于“跟踪式”、“模仿式”或“转化式”研究,真正原始创新的东西不多,成果水平和推广价值亟待提高。二是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全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在乡镇和村一级出现断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不合理,技术和推广手段落后,年龄老化,青黄不接,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需求。

(三)设施农业发展较慢

一是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全市几乎每个镇都有设施农业,但多为零星分布,没有形成区域化集中布局的格局。二是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连片设施农业发展缓慢。三是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偏低。由于涉足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偏少,且体制不健全,缺乏应对市场的能力和带动力。四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五是虽然政府在温室建设时给予一定扶持,但由于温室大棚投入偏大,农民资金有限,银行又不敢提供大额放贷,导致农民因资金短缺不能投入设施农业生产。

(四)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品牌打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青岛地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仍占主导地位。虽然一些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合作社平均会员不到30人,多数合作社规模较小、不够规范,参加合作社的农民比重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品牌打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五)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弱,精深加工较少,附加值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虽然近几年青岛市政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外向度高的大型龙头企业,但与潍坊等市相比,青岛市的企业规模和实力总体还是偏小。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前20位中,青岛市只有3家。企业科研人才不足,科技创新投入较少,研发能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与国际水平相比,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0%,其中深加工率达80%,而青岛市农产品加工率仅46%,且多为初级产品、粗加工、大路货,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严重,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从企业管理来看,青岛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属于家族企业,多数企业家属于“实战型”人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欠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六)名优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青岛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296项,其中,无公害产品153项,绿色产品66项,有机产品42项,地理标志商标35项;而大连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877项,其中,无公害产品585项,绿色产品250项,有机产品38项,地理标志商标4项;潍坊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1619项,其中,无公害产品505项,绿色产品707项,有机产品392项,地理标志商标15项。除在地理标志商标拥有总量上青岛市占据明显优势外,在获得国家“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总量上青岛市与大连、潍坊两市均存在较大差距。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农资生产经营市场不规范,特别是从事农药经营的商家众多、进货渠道复杂,很难形成有效监管。再加上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可追溯制度不健全,农户分散经营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农民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滥施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

(八)观光农业项目比较单一,服务不到位

一是观光农业的档次相对偏低偏弱。目前,全市的观光农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无序状态,缺少及时合理的政策引导,游览景点的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发展力度还不够,旅游观光农业资源发展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产业链条没有得到充分延伸和拓展。二是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接待能力不足。泊车、就餐、人流分导、服务技巧等方面欠缺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跟上。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青岛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加快推进青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加快推进青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生产技能的提高为基础,以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为核心,以打造名优农业品牌为抓手,以“市场+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组织形式为依托,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优为目的,大力推进高效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国际化生产,走特、专、优、强的现代高效农业之路。

(二)加快推进青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

1.借鉴先进国家经验

从国际上看,以荷兰、日本、以色列为代表的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国家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这些经验概括讲来主要是:

第一,特色鲜明,实行高度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荷兰的花卉、蔬菜生产,都是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做专做优。完善的市场体系使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如日本的“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建立了市场销售服务系统,把国内80多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560多个地区批发市场的销售及海关每天各种农产品进出口通关量情况适时联网发布,日本农协组织对于农产品的统一销售,使农户可以放眼国内、国际市场,自主决定种植的品种和数量。

第二,具有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服务体系。日本建有由国立和公立科研机构、大学、民间组织等三大系统组成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通过政府农业改良普及部门和农协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以色列农业部下设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局,按类别分设了禽、蔬菜灌溉和农业机械等14个专业部门,负责将科研成果介绍给农民进行试验和推广。

第三,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农产品附加值高。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以马铃薯加工为例,加工技术高新化,并采用GMP(良好的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和SS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等标准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其马铃薯淀粉产量占据了全球马铃薯淀粉市场的主要份额。荷兰70%~80%的马铃薯被加工成薯条和薯片,其中90%用于出口贸易,带来丰厚收益。

第四,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严格管理赢得市场信誉。日本的主要做法是:①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推行实名制。凡在抽查监测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产品不能进入加工企业或市场。②完善农产品产地标识认证制度,对通过全国农协上市的肉类、蔬菜等所有农产品编排识别号码,实施“身份”管理制度。

此外,发达的专业合作组织为这些国家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也是这些国家现代高效农业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

2.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要改变目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资金、办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发展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二要加强对务农农民的专业生产技能和科学技术的培训,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三要利用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努力造就一批新型农民。

3.完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

(1)完善农业科技研发体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公共参与的涉农科研组织体系和多元化投资机制。二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积极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要加强农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着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种,加强对高效栽培、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2)完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要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门类全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队伍,采取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中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扎根农村,有所作为。二要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建立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教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要突出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建设,着力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断层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县(市)、乡(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4.扎实抓好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紧紧围绕粮食、蔬菜、油料、林果、花卉、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突出高科技、高效益和生态型的特点,在全市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园区进行重点扶持,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提高全市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和规模化水平。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企业化管理等有效措施,努力把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做大做强,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5.优化设施农业布局,加大扶持力度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对设施农业的种类、品种等布局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就设施栽培来讲,结合近几年建设的基础,可重点划定几个区域进行建设。例如,在平度市沽河以西、804国道以南、三城路以东区域,包括南村、郭庄、张戈庄、古蚬、仁兆、麻兰、云山镇,规划建设设施蔬菜和设施果树生产基地;在莱西市的沽河以东、南城路以西,包括店埠、院上、孙受、武备、沽河等镇规划建设设施蔬菜和设施果树生产基地。又如,即墨的西北四镇的设施蔬菜基地;胶州市里岔镇周围的设施蔬菜基地;胶南王台镇和海青南部、泊里西部和大场的设施蔬菜基地。

考虑到青岛的资源优势、土地制度、科技实力和经济条件,建议把设施栽培小区作为建设设施农业基地的突破口来抓,在实际操作中,以村为单位进行重点突破,重点培育10个冬暖棚以上的小区,以多个小区形成设施栽培重点村,再以多个重点村形成设施栽培重点镇,进而形成设施栽培区域化布局。小区的建设可以是农户联合、合作社组织、企业流转土地建设等多种形式。

(2)加大投入,政策引导。一是要继续实行冬暖棚政府补贴政策,对集中连片建设冬暖棚或者连栋温室的农户、合作组织、企业进行资金补贴扶持。适当提高对冬暖棚的补贴标准,由前几年的每个冬暖棚补贴5000元提高到10000元(按成本价的20%标准)。二是对重点小区实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议对集中连片达到20个以上的冬暖棚小区,由政府按照每个棚5000元的标准安排基础设施补贴资金,最高小区补贴50万元,以此调动农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多个小区的连片布局,形成高水平的设施栽培基地。三是扶持新上高标准灌溉设施。对棚内新上喷、滴管设施进行政府补贴,补贴标准每标准棚500元。四是扶持工厂化育苗设施。青岛现有一批连栋温室,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的建设水平在全国都是一流的,但从总体上看没有发挥出原先建设时设计的作用。应抓紧就这些连栋温室的利用问题研究办法、出台政策,鼓励其在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中发挥作用。建议由政府一次性投入启动资金,扶持其恢复蔬菜育苗功能。据调查,每1万平方米连栋温室投入100万元,就可完善种子点播机、育苗穴盘、基质的配备,完善水、电和温、湿度调控设施。五是储、运设施补贴。每年选择10个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对其新增储、运设施进行政策性补贴。其中新建冷藏设施按投资额的20%补贴,最多不超过100万元;新增运输设施按30%补贴,每台最多不超过5万元。六是蔬菜垃圾处理补贴。规模小区由政府投资建设蔬菜垃圾处理池,对蔬菜垃圾集中储存发酵变肥,用于沼气池辅助原料;或扶持新上蔬菜垃圾粉碎设备,直接粉碎加工成有机肥。七是建立农民创业发展基金。对农民和其他经营业主新建冬暖棚和连栋温室进行贷款贴息。

(3)强化科技服务。一是种苗服务。充分发挥现有育苗设施的作用,提高育苗能力。对采用工厂化育苗中心繁育的种苗的农户等大棚生产者,实行种苗补贴。二是栽培技术服务。组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联系设施栽培小区,加强技术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三是农资服务。根据设施小区的布局,设立农资专营店。由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加强对农资专营店的监管,确保农资供应安全、高效、及时。

6.重视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培育名优农业品牌

(1)充分发挥青岛已有的特色农业优势,倾力打造农业品牌。要坚持以工业标准化的办法抓农业生产,用商业的理念抓农业品牌,全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的带动能力。在全市选择一批如大泽山葡萄、胶州大白菜、崂山茶叶、马家沟芹菜、红岛蛤蜊、里岔黑生猪等具有地方特色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品种进行品种改良,规模化扩展,做优做强,加大加工、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措施的综合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其逐步培养成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2)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的培育。一是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培植大型加工企业。有三种途径:对现有小型企业从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扶持;利用现有中大型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合作;招商引资,新建大型加工企业。二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整合,打造“联合舰队”,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多创名优品牌。三是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为目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办技术研发机构,进行科技攻关,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本着深加工、高科技、系列化的思路,跨行业、多学科合作攻关,围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研发新产品。将产品向酿酒、饮料、保健食品、药品、糕点等方面发展。四是通过国内培训、组织到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考察等方式,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具有世界战略眼光和国际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五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举办农产品交易会等方式,强化对青岛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包装和宣传推介,提高青岛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增强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7.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提高青岛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要紧紧围绕国际和国家农产品生产标准要求,加快青岛市农业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以特色村、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中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尽快使全市主要特色农产品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

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地)建设。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把高效农业做优、做大、做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区(市)监督检测站为基础,以专业批发市场(企业、基地)、快速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逐步实施以例行监测和上市产品自检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安全监督制度,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试行以产地标示、认证标志与商标相结合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切实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四是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执法综合能力,逐步建立起体制健全、队伍稳定、素质过硬、装备先进、执法有力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8.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

(1)突出抓好骨干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完善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落实好项目资金扶持产业化基地建设、信贷扶持龙头企业等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前景好、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加工企业群,构建农产品加工转化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达到120家,过10亿元和过50亿元的分别达到50家和20家,过100亿元的达到10家。

(2)建立规范化的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要积极推广“九联”模式,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契约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形式,建立企业的紧密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现“双赢”。

(3)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尽快制定相应的地方配套法规政策和实施细则,鼓励引导农民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力争三五年内在全市形成以“村两委+合作社”为横向覆盖,以市、镇两级的各类专业合作协会、行业协会为纵向延伸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品牌的打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实现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外向度。

9.优化养殖结构,提升畜牧业竞争力

优化养殖结构,在稳定发展生猪、奶牛、肉鸡、蛋鸡等优势品种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档肉牛、肉兔、肉鸭养殖,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健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产品安全保证体系,推进“十强、十新、百区、千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区域性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竞争能力。

10.坚持“六化”要求,做强做优现代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业的“六化”是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扶持池塘标准化改造、抗风浪网箱养殖、工厂化集约节能养殖和藻类规模化养殖,推进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加强水产良种研发、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推广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强化科技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撑作用。加强以资源增殖放流、发展人工鱼礁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牧场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渔业增殖业。积极引导渔民参与合作经营。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渔业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基地+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渔民增收。按照集约集聚集群原则,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养殖渔户”的产业化新模式,解决养殖渔户融资难问题。要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发展空间从浅海滩涂向深海、底层和岸基利用拓展,增加产能。要按照“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思路,稳定发展大宗鱼虾贝藻等常规品种,着力提高品质;重点壮大海参、鲍鱼等名优珍品,着力培育品牌,满足高端消费。积极推进对虾等出口品种养殖,着力扩大规模,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了保证国民健康以及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技术壁垒”,水产品养殖必须特别重视质量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实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投入品档案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水产品认证及食品加工HACCP、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引导和支持渔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经营,做强做大优势特色水产品品牌,提高水产品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

11.积极促进果茶和苗木花卉业健康快速发展

推进果业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老龄果园和郁闭果园进行更新改造,按标准化要求新建一批果园,构建苹果、葡萄、桃、梨和樱桃、杏等小水果优势生产区域。引进繁育新品种,加大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力度,搞好果品的储存保鲜和加工,提高果品的品质水平和生产效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创建和培育果品品牌。

突出区域特色,重点培育崂山山脉茶区和珠山山脉茶区,支持茶树良种繁育体系、标准茶园和茶园越冬防护设施建设,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茶区园林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标准化、加工自动化和发展品牌化。

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良种选育推广、社会化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本地特色苗木花卉品种,重点发展园林绿化苗木、高档盆花和鲜切花。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改造升级和新建一批日光温室和智能化温室,推进苗木花卉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和示范园区建设,完善各级交易市场,力争把青岛市建设成为北方重要的苗木花卉生产区和产品集散交易物流中心。

12.搞好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农业节会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推进种养联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农业内循环提升综合效益。尤其要重视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已有成功生态农业模式的总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建立“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光农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具有观赏、品尝、购物、农作、文化娱乐、乡土文化欣赏等功能的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和村镇。要深入挖掘渔业文化,大力发展以渔耕体验、海上田园、游钓健身、岛礁拓展、海鲜品尝、渔乡风情、海上及海岛观光、都市观赏渔业等为特色的休闲渔业。要加强对农业节会的策划、宣传、组织和管理,扩展项目和功能,完善设施和服务,以节会带动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课题组组长

陈玉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课题组成员

于忠珍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史跃林 青岛市农业委员会

王亨国 青岛市农业委员会

杜绍波 青岛市农业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