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时间:2022-03-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甘肃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甘肃现代农业建设,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快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_2008甘肃发展报告

九、加快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如何建设现代农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农村经济水平区域差异也很大,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多元化模式。

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甘肃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甘肃现代农业建设,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开辟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根本出路在于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围绕加强节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抗旱农业、避灾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和优良品种繁育、先进种养技术的集成配套、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示范、推广和应用,大幅度增加科研投入,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转化,加快科技入户工程步伐。

(二)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省来自于农业产业的人均纯收入依然占家庭经营收入的近70%。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头戏。各地要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和特色粮食生产,进一步扩大优质小麦、专用薯和优质小杂粮等种植面积,依靠科技,稳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思路,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业和产品三个层次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围绕甘肃农业资源优势,突出抓好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苜蓿草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完善区域布局,重点扶持,加快发展。同时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深入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加快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休闲文化农业、农家乐以及营销中介等农村服务业,多渠道地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门路。

(三)加大增长方式转变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紧紧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鼓励和引导同类企业加强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提高竞争能力。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引导和支持农民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和“万村千乡市场”,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专业流通中介组织。加强与铁路交通部门的合作,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不断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产品运销。

(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农业基础支撑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农业耕地面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抗旱应急水源、农村水毁工程和集雨节灌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努力改善农村环境。加强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和湿地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沼气建设规模,扩大乡村清洁工程实施范围。积极推广不同区域农村的能源生态模式,通过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努力完成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继续搞好农网改造,基本完成户户通电任务,尽快改变农村行路难、用电难的状况。

(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快构建农民智力支撑体系

甘肃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先天性文化水平整体不高,素质普遍偏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有知识、有能力、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文盲半文盲比较多,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后继力量不足。国内外实践证明,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是最高的。舒尔兹测算:教育投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70%;占国民收入增长的33%。因此,农村教育投资应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逐步推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同时重点通过组织实施主体培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启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大批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科技带头人。

据美国芝加哥盖尔、约翰逊研究,中国农村人口每转移1个百分点,国家GDP可增加2—3个百分点。因此只有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要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竞争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阳光工程”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创新补贴形式,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切实加快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六)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加快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原则,积极发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理念,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一批应用节约型技术,扩大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范围,鼓励使用有机肥,推进节约型农业发展。发展以生物质资源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和新材料,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生物质经济发展。

(七)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支持体系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农比例,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资金保障。根据2000年—2005年统计资料计算,甘肃地方财政支出的平均增量为482231.4万元,财政支农投入的平均增量为19697万元,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仅占地方财政支出增量的4.1%。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量为86.64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量为6.23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7.2%。根据甘肃财政的实际状况和中央的要求,必须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紧紧围绕支持现代农业加大投入力度。要把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落实到位,必须建立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投入增长机制,调整财政支农比例,增加财政支农力度,确保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占地方财政支出增量的比重提高到5%,今后要保持在5%以上,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比重达到8%,今后要保持在8%以上。同时要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加大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大力投入现代农业,全面支持新农村建设。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 黄秉信 彭国强 徐英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