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香港地区与珠三角的互动协同

香港地区与珠三角的互动协同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香港地区与珠三角的互动协同香港地区印刷业近20年来发展迅速,从1982年到1997年,印刷年产值翻了将近7倍,荣登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香港地区印刷业的生产力迁移到广阔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后,利用相对廉价的土地和人工成本,得以保持竞争力,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印刷市场争取订单。另外,香港地区印刷企业所掌握的资本、管理经验及先进技术也是行业发展的根基。

(一)香港地区与珠三角的互动协同

香港地区印刷业近20年来发展迅速,从1982年到1997年,印刷年产值翻了将近7倍,荣登世界四大印刷中心之一。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香港地区的高地价、高工资加大了印刷业的生存压力,减低经营成本刻不容缓。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途径,香港地区印刷业出现了“北迁潮”。2002年4 846家香港地区印刷企业中[3],近90%的企业已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仅在香港地区保留其代表处。香港地区印刷业的生产力迁移到广阔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后,利用相对廉价的土地和人工成本,得以保持竞争力,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印刷市场争取订单。

从香港地区搬迁至内地的港资企业,采用了极为普遍的“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在香港的办公室负责与海外客户联系接单,再把订单转到内地厂加工。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地区印刷厂商平均的雇员人数不到4人,而且2002年在厂商总数减少的情况下,印刷品出口产值反而增长,这些均证明大部分在香港地区的印刷厂商已从加工生产转变为服务转口。这种优势互补的调整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十多年的磨炼,内地港资企业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完全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生产规模更比在香港地区有了翻倍的增长。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印刷企业瞄准了欧美国际市场,90%以上(有的甚至100%)都是承接的境外订单,具备了外向型印刷企业素质,使该地初步形成生产加工国际订单的基地。

虽然香港本地印刷企业失去成本优势,但是在语言沟通、国际贸易以及海外客户联络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却是显而易见的。采用“前店后厂”这种唇齿相依、充满生命力的经营方式,印刷企业必定有能力继续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对手较量。另外,香港地区印刷企业所掌握的资本、管理经验及先进技术也是行业发展的根基。随着CEPA的落实,粤港经贸关系进一步扣紧,香港地区和珠三角的印刷业也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机遇——把大珠三角发展成为世界印刷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